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傳奇大亨》原型邵逸夫,別說張翰了,換誰都演不了這開掛的人生

最近電視劇《傳奇大亨》正在熱播。

從“塘主”“熊孩子”到“傳奇大亨”, 張翰一步一步的想要通過實力證明自己, 好不容易在《戰狼2》圈了很多粉,

一部《傳奇大亨》瞬間打回原形。

沒辦法, 邵逸夫形象換誰演都是很大的挑戰。

在這部劇中張翰通過詮釋影視界大亨顧延枚跌宕起伏的一生, 展現了跨越上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整整半個世紀的傳奇故事。 且不說張翰, 今天聊一聊“顧延枚”。

要說顧延枚的原型那邊是“娛樂圈教父”——邵逸夫。

對邵逸夫最淺顯的認識就是遍佈各地的逸夫樓, 以及TVB和紅遍中國的香港演員。

就沖學校圖書館叫逸夫圖書館, 也得好好寫一寫這位大亨。

出生商賈之家, 父親帶領進入電影圈

1907年寧波鎮朱家橋老邵村的一個富商家庭, 伴著一聲清脆響亮的啼哭聲, 一個新生命誕生了!這個小傢伙就是邵逸夫, 原名邵仁楞。

當時誰都不會把這個小生命和中國新興崛起的一個產業聯繫起來——電影行業。

之後他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百年傳奇, 同時他自己也是這個傳奇的開創者, 領驅者。

要說邵逸夫那先要說一說他的老父親——邵玉軒。

邵氏世代以商為業, 仁楞爸爸和當時成千上萬的寧波人一樣, 嚮往著繁華大都市上海, 想要在上海幹一番大事業, 於是在1901年創辦了一家頗具規模的“錦泰昌”顏料號。

經過好幾年的經營, 生意越做越好, 09年老六出生。 取名仁楞, 後來改名為逸夫, 也許是覺得“楞”不好聽。

後來,邵逸夫自己說道,是因為生於動盪不安的時代,想要生活的安逸些。

邵逸夫家庭條件好,從商的父親思想開明,等到他到了讀書的年紀就直接送他去上海一所美國人辦的學校上學,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薰陶,出來就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20世紀初,電影進入了中國,邵玉軒有一次和朋友看了一場電影,這時候人與人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旁人只是新奇就那麼一塊兒白布,怎麼就會有活的牲口以及山川樹木,人邵玉軒就不一樣了,驚歎之餘,馬上打聽學習電影知識。

就這樣一場電影,區分出了以後花錢看電影的和用電影賺錢的人!

就是這種商業嗅覺,當別人還紛紛議論電影這個新鮮事物的時候,邵玉軒就已經操辦開電影產業。

邵氏家族好像都很有這種先人一步的敏銳頭腦,之後的邵逸夫,也是如此,電影行業到電視產業到後來培育明星、港姐,總是先于他人一步。

因為熱愛,棄學正式進軍電影行業

父親從事電影行業,邵逸夫自然會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哥哥們在家族企業中已經操練開來,那時候,邵逸夫還在讀書,但是已經坐不住了,後來放棄升學機會,全身心投入電影行業。

但是邵逸夫在自家企業裡,並不是一進去就是什麼老總啊之類的,哥哥們說:老弟,你得從基層慢慢幹,這樣哥哥們才放心。邵逸夫,也是很乖的答應了。

於是,邵逸夫在公司裡除了打掃衛生就是管理道具。就這樣任勞任怨地做著後勤工作。

有時候人手不夠的時候,碰巧遇到突發事件,要搶新聞的時候,邵逸夫就扛著攝像機搶拍。那會兒家族企業裡還涉及新聞行業。

有時候碰上什麼下大雨的啊之類的,淋的渾身濕透了也顧不上,就這樣在風裡雨裡,默默付出著。

兩年下來,他做了編劇、學了攝影、學了導演、學了演戲。

基層學來的,對於他以後整個人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基層被那些大明星的喝來呼去,學會了寬容忍耐,基層做起來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有發言權。

不要看不起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因為每一個幹大事的人,都曾經默默做過很多小事。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變化,娛樂圈教父,影視界大亨,這頭屑可不是隨隨便便就有的,看看人家經歷的,就明白人家擔得起這名頭。

如今,當我們沉浸在劉濤和王珂在《親愛的客棧》甜膩膩的恩愛中,芒果台又一次的火了一把。前幾年,于媽媽雷滾滾火的離奇的宮廷劇,老少都在談論八阿哥,以及好萊塢滿口fuck you的電影的時候,TVB?已經很多年沒有看了。

邵逸夫1965年進軍電視業,1967年TVB正式成立,那年邵逸夫60歲。

60歲的人生不就是應該跳跳廣場舞、下下棋之類的享受生活嗎?可是邵逸夫的60歲開始叱吒香港影視界。

說起TVB很多人相當的熟悉,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臺,80、90年代風行的TVB金庸劇,到現在每年都會重播,翻拍都無法超過TVB。

從70年代到90年代20年的時間裡總共有71部武俠劇,既高產又產高,82年《天龍八部》83版《射雕英雄傳》等等,經典之作很多都是那個時期的作品。

同時捧紅了一大批港星,俏黃蓉翁美玲、過兒古天樂、小龍女李若彤,還有趙雅芝汪明荃、蔡少芬,太多了,你知道的很出名的香港明星很多都是TVB出來的。

在1971年的時候,開設了被譽為“港星搖籃”的培訓班,後來,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劉嘉玲、湯鎮業……都是從這個培訓班出來的。

其實今天在說起這些港星,再熱度上已經無法超越流量小生了。TVB隨著邵逸夫的去世逐漸沒落下去,邵逸夫帶走了一個時代,現在的名聲大不如從前。

與其說是TVB的沒落,倒不如說是時代的選擇,新一輩人的選擇。

現在的70後80後正好趕上TVB最為輝煌的時代,正好趕上武俠風靡校園的時代,所以當一部電視版的《射雕英雄傳》開播的時候,萬人空巷。

王者榮耀比金庸武俠劇好看,事實就是這樣,時代變了,TVB不似當年風采,但是說起邵逸夫,時代再這麼變都不會忘記。

再不濟,遍佈全國的逸夫樓時時刻刻提醒著你,曾經有那麼一個人叫邵逸夫這些樓,都是他捐的。

他不是香港最有錢的,但是確實是最能捐錢的。具體的數目已有的資料都不統一,在此就不說,但是,他做的慈善,看得見,不像陳游標高調慈善,在中國隨時隨地都會有逸夫樓,逸夫醫院之類的,但是,陳游標有什麼?

要說邵逸夫在影視行業最為輝煌的時刻,那邊是TVB。

你要是說他的人生就如同開掛一般精彩,那確實如此。人家獲得的頭銜那是馬雲、李嘉誠都不可企及的。

1974年,獲英國女王頒發的CBE勳銜,這是什麼呢?是一種榮譽爵位,具體我也說不清楚,但是要是說獲得過這個頭銜的人,一比較,就知道其中分量了。比爾蓋茨也獲得過。

還有很多頭銜,就不具體說明,總之很多很厲害。

2014年邵逸夫去世,享年107歲。

1907年到2014年見證了中國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他本人身處其中經歷了多少。

這些IP菌都沒有具體說明,只是淺顯的截取了兩個內容,簡單的說了邵逸夫。關於邵逸夫生活情感方面,以及其他的很多內容,都沒有做具體說明,他的一生太過輝煌燦爛,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白的。

對於張翰飾演顧延枚的《傳奇大亨》也不多說,但就有一點,這部劇,題材很好,邵逸夫是很值得更多人知道的。

在邵逸夫去世之後,聞悉邵逸夫先生辭世,謹致哀悼,並向其親屬深表慰問。邵逸夫先生一生熱愛國家,關心民祉,慷慨捐贈,惠及多方。其愛國之情,其為國之志,人們將銘記在心。

《路透社》、《美聯社》、《紐約時報》等等多家外媒,也都報導了這一消息。

邵逸夫就屬於,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的那一類型。

他精彩的一生,無論是拍多少影視劇,多麼厲害的演員去飾演他,都很難將其這一生演好。

其實,這樣的偉人,世世代代活在人們心中,無需更多,便最好。

後來,邵逸夫自己說道,是因為生於動盪不安的時代,想要生活的安逸些。

邵逸夫家庭條件好,從商的父親思想開明,等到他到了讀書的年紀就直接送他去上海一所美國人辦的學校上學,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薰陶,出來就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20世紀初,電影進入了中國,邵玉軒有一次和朋友看了一場電影,這時候人與人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旁人只是新奇就那麼一塊兒白布,怎麼就會有活的牲口以及山川樹木,人邵玉軒就不一樣了,驚歎之餘,馬上打聽學習電影知識。

就這樣一場電影,區分出了以後花錢看電影的和用電影賺錢的人!

就是這種商業嗅覺,當別人還紛紛議論電影這個新鮮事物的時候,邵玉軒就已經操辦開電影產業。

邵氏家族好像都很有這種先人一步的敏銳頭腦,之後的邵逸夫,也是如此,電影行業到電視產業到後來培育明星、港姐,總是先于他人一步。

因為熱愛,棄學正式進軍電影行業

父親從事電影行業,邵逸夫自然會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哥哥們在家族企業中已經操練開來,那時候,邵逸夫還在讀書,但是已經坐不住了,後來放棄升學機會,全身心投入電影行業。

但是邵逸夫在自家企業裡,並不是一進去就是什麼老總啊之類的,哥哥們說:老弟,你得從基層慢慢幹,這樣哥哥們才放心。邵逸夫,也是很乖的答應了。

於是,邵逸夫在公司裡除了打掃衛生就是管理道具。就這樣任勞任怨地做著後勤工作。

有時候人手不夠的時候,碰巧遇到突發事件,要搶新聞的時候,邵逸夫就扛著攝像機搶拍。那會兒家族企業裡還涉及新聞行業。

有時候碰上什麼下大雨的啊之類的,淋的渾身濕透了也顧不上,就這樣在風裡雨裡,默默付出著。

兩年下來,他做了編劇、學了攝影、學了導演、學了演戲。

基層學來的,對於他以後整個人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基層被那些大明星的喝來呼去,學會了寬容忍耐,基層做起來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有發言權。

不要看不起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因為每一個幹大事的人,都曾經默默做過很多小事。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變化,娛樂圈教父,影視界大亨,這頭屑可不是隨隨便便就有的,看看人家經歷的,就明白人家擔得起這名頭。

如今,當我們沉浸在劉濤和王珂在《親愛的客棧》甜膩膩的恩愛中,芒果台又一次的火了一把。前幾年,于媽媽雷滾滾火的離奇的宮廷劇,老少都在談論八阿哥,以及好萊塢滿口fuck you的電影的時候,TVB?已經很多年沒有看了。

邵逸夫1965年進軍電視業,1967年TVB正式成立,那年邵逸夫60歲。

60歲的人生不就是應該跳跳廣場舞、下下棋之類的享受生活嗎?可是邵逸夫的60歲開始叱吒香港影視界。

說起TVB很多人相當的熟悉,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臺,80、90年代風行的TVB金庸劇,到現在每年都會重播,翻拍都無法超過TVB。

從70年代到90年代20年的時間裡總共有71部武俠劇,既高產又產高,82年《天龍八部》83版《射雕英雄傳》等等,經典之作很多都是那個時期的作品。

同時捧紅了一大批港星,俏黃蓉翁美玲、過兒古天樂、小龍女李若彤,還有趙雅芝汪明荃、蔡少芬,太多了,你知道的很出名的香港明星很多都是TVB出來的。

在1971年的時候,開設了被譽為“港星搖籃”的培訓班,後來,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劉嘉玲、湯鎮業……都是從這個培訓班出來的。

其實今天在說起這些港星,再熱度上已經無法超越流量小生了。TVB隨著邵逸夫的去世逐漸沒落下去,邵逸夫帶走了一個時代,現在的名聲大不如從前。

與其說是TVB的沒落,倒不如說是時代的選擇,新一輩人的選擇。

現在的70後80後正好趕上TVB最為輝煌的時代,正好趕上武俠風靡校園的時代,所以當一部電視版的《射雕英雄傳》開播的時候,萬人空巷。

王者榮耀比金庸武俠劇好看,事實就是這樣,時代變了,TVB不似當年風采,但是說起邵逸夫,時代再這麼變都不會忘記。

再不濟,遍佈全國的逸夫樓時時刻刻提醒著你,曾經有那麼一個人叫邵逸夫這些樓,都是他捐的。

他不是香港最有錢的,但是確實是最能捐錢的。具體的數目已有的資料都不統一,在此就不說,但是,他做的慈善,看得見,不像陳游標高調慈善,在中國隨時隨地都會有逸夫樓,逸夫醫院之類的,但是,陳游標有什麼?

要說邵逸夫在影視行業最為輝煌的時刻,那邊是TVB。

你要是說他的人生就如同開掛一般精彩,那確實如此。人家獲得的頭銜那是馬雲、李嘉誠都不可企及的。

1974年,獲英國女王頒發的CBE勳銜,這是什麼呢?是一種榮譽爵位,具體我也說不清楚,但是要是說獲得過這個頭銜的人,一比較,就知道其中分量了。比爾蓋茨也獲得過。

還有很多頭銜,就不具體說明,總之很多很厲害。

2014年邵逸夫去世,享年107歲。

1907年到2014年見證了中國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他本人身處其中經歷了多少。

這些IP菌都沒有具體說明,只是淺顯的截取了兩個內容,簡單的說了邵逸夫。關於邵逸夫生活情感方面,以及其他的很多內容,都沒有做具體說明,他的一生太過輝煌燦爛,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白的。

對於張翰飾演顧延枚的《傳奇大亨》也不多說,但就有一點,這部劇,題材很好,邵逸夫是很值得更多人知道的。

在邵逸夫去世之後,聞悉邵逸夫先生辭世,謹致哀悼,並向其親屬深表慰問。邵逸夫先生一生熱愛國家,關心民祉,慷慨捐贈,惠及多方。其愛國之情,其為國之志,人們將銘記在心。

《路透社》、《美聯社》、《紐約時報》等等多家外媒,也都報導了這一消息。

邵逸夫就屬於,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的那一類型。

他精彩的一生,無論是拍多少影視劇,多麼厲害的演員去飾演他,都很難將其這一生演好。

其實,這樣的偉人,世世代代活在人們心中,無需更多,便最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