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父母的控制欲何時休?26歲鄭爽買個零食都要問老爸!

文 | Karen 編輯 | 芽媽

本篇文章, 只有乾貨

最用心的為媽媽推薦實用的內容

看到這一幕, 心裡有點辛酸!

前幾天, 鄭爽又上了熱搜:她和爸爸逛超市, 很想去買一種零食, 卻被爸爸一再強制拽走, 不讓她買。

不由得想起了去年的一幅場景:

旋風孝子第一集熱播後:幾位明星家長圍坐一圈吃零食、聊兒女。

別的明星媽媽議論起鄭爽的身材時, 都說:“太瘦了”“她怎麼不吃飯”“大腿都沒我胳膊細啊!” 鄭爽爸爸則說:“鄭爽身體很好!”

眾所周知, 雖然鄭爽已經長大成人, 可是父母仍然控制著她的一切, 比如身材、飲食、工作等等, 即便是連買個零食都要任由父母控制。

父母對孩子控制成癮, 究其本因, 父母並未接納孩子的一切行為, 希望孩子一切都按自己的思想來。

剖析父母的接納心理

所有的父母都是平凡人, 他們對孩子的行為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接納和不接納。

首先, 我們把孩子的行為(指孩子所說的話或做的事)用一個矩形表示, 稱之為行為視窗。

很明顯, 孩子的一些行為父母是可以欣然接受的, 而有些則無法接受。

那麼這個矩形, 就被分割成了兩個部分, 如圖:

我們把所有“可接納行為”放進行為視窗的上方;將“不可接納的行為”放在行為視窗的下方。

以上文為例:鄭爽和爸爸一起逛超市, 選擇合適的零食, 那麼鄭爽這種行為就會被父親劃入“可接納行為區”;但是, 鄭爽選擇了爸爸無法接受的零食, 就會被父親拒絕, 這就是“不可接納行為。 ”

有的家長問:行為視窗有沒有具體的分界線呢?

比如:哪種行為是劃分到“可接納行為”的, 哪種行為是劃分到“不可接納行為”的呢?

其實, 這個因父母而異, 不同的父母接納範圍會不一樣。 所以, 基於接納範圍這個基礎, 我們由此就會衍生出三種類型的父母:

善於接納的父母

一類父母可能對孩子的大多數行為,

都可以接受, 因而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對孩子產生溫暖而接納的情感, 我們歸類為:“善於接納的父母”:

這一類父母天生容忍力強, 他們會對孩子產生包容和接納的感情。

“善於接納的父母”

不善於接納的父母

而另一類父母可能會發現, 孩子很多行為讓人無法接納,因此不會經常表達對孩子的關懷和接納,我們歸類為:“不善於接納的父母”:

他們和孩子互動時,孩子有些不過分的行為,對他們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

“不善於接納的父母”

虛假接受型父母

在這兒,芽媽還普及一種父母虛假接納的心理。心理研究表明:沒有一位父母可能接受孩子的一切行為。

有這樣一類父母,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內心不能接受,但是表面上他們可能會做出接納的表示。

比如,5歲的孩子半夜鬧騰不睡覺,這個時候媽媽感到很生氣,但是媽媽擔心孩子睡眠不足導致孩子第二天精神不振,或者影響健康。所以,她試著遵循“寬容”的教育原則,耐心哄孩子進入睡眠。

這就是虛假接納,表面上她接受孩子這個行為,實際上,她卻對此感到窩火,很憤怒。

生活中,不善於接納的父母占大多數

回到鄭爽事件:她曾在書中寫道,母親對其十分嚴厲,在童年時期就給予高壓訓練,灌輸“爭第一”的思想,即使考91分也會被罵或者被打手心。

由此可見,生活中,鄭爽的大多數行為,都是不被母親接納的。其父母屬於“不善於接納的父母”一類。

當然,也是目前大多數父母的狀態。這是為什麼呢?

1、父母對孩子的不可接納行為,都隱含了家長自己未完成或者正在完成的願望。

還是以鄭爽為例:記者問起,為什麼對女兒如此嚴厲之時,鄭爽的媽媽道出原因: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因為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想從事演藝工作。

2、大部分父母認為為:如果現在不干涉或者糾正孩子的行為,那麼他們以後失敗了,責任都在自己。

所以,不可避免的,他們就會干涉孩子,不知不覺中成為“不善於接納的父母”。

芽媽曾經採訪過一位媽媽,她說:

“我認為這個世界,人不應該以男女區分,而是以強弱來分。所以,為了讓他成為強者,我會盡一切努力,讓他變強。我寧願在他成年前苛刻的對待他,也好過以後成為弱者。否則,我認為我不配做母親。”

姑且不論,這樣的父母好不好,芽媽只是隱隱覺得,他們的孩子,就像父母手中的扯線木偶,一舉一動都被控制,失去了教育的本來的意義。

從長遠看,虛假接納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眾所周知,孩子對於父母親的態度是非常敏感的。即便是年齡很小,也能從與父母長時期的接觸中,感知到一些東西。

如果一位母親無法真實的接納自己孩子的行為,卻又表現出虛假的接納,孩子會怎麼樣?

其實孩子也會收到這個訊息。這個時候,他們會感到困惑,從長遠看,甚至可能給親子關係造成嚴重的傷害。

下面分享一位十幾歲孩子的感受:

“我媽媽是個騙子。她似乎對我很好,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我永遠無法相信自己的父母,因為儘管他們不說,我也知道他們對我的很多事情並不贊同。”

“我一直以來都相信,我爸爸不介意我什麼時候回家。但是當我太晚回家,第二天他就會對我實施冷戰。”

“每次我帶著鼻環來到餐桌旁邊吃飯時,我媽媽臉上就會露出厭惡的表情,雖然她從來沒說過什麼。”

當父母在表現出虛假接納行為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扮演善於接納的一個角色,他們嚴重地損害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同時也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因此,父母一定要明白:最好不要違背自己的真實感覺,而試圖去擴大自己的接納區,很多親子關係就在這種虛假接納中,走向冷戰的深淵,萬劫不復。

做善於接納的父母,享受親子教育時光

美國的湯瑪斯戈登,曾經對善於接納父母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非常有意思:善於接納的父母,天生容忍力非常強,不僅僅是對孩子,通常他們對人也表現出更多的接納。

心理研究表明,接納包容,是這類父母性格中的一個特點——他們的內在安全感,他們的強容納度,他們喜歡自己這個事實,他們的情感不易受到周遭發生的事的影響。

這幾天,陪孩子寫作業事件風靡朋友圈,芽媽特體採訪了三種類型的父母,大致總結了這幾類父母的反映。

善於接納的父母:作業寫不出來沒事,跟孩子說明30-40分鐘就休息一下,孩子課業吃力,是正常情況,慢慢引導吧,不急於一時。

不善於接納的父母:陪讀真是一場噩夢,一到作業時間,整個社區都是我的咆哮。有他這樣的孩子,老子少活5年!

虛假接受型的父母:內傷!每次看到作業,我都要壓著心裡的一股氣,去輔導他。輔導完事以後,我失眠一整夜啊!我該怎麼辦啊!

從善於接納的父母的答案中,我們不難得出:當父母能夠接受自己時,就不再拿自己與別人比較,從而也不會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攀比。

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時,也就能夠從正面角度看孩子,不去期待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節奏成長。

撫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是父母不斷地發現自己、教育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做一個善於接納的父母,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編輯:芽媽

孩子很多行為讓人無法接納,因此不會經常表達對孩子的關懷和接納,我們歸類為:“不善於接納的父母”:

他們和孩子互動時,孩子有些不過分的行為,對他們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

“不善於接納的父母”

虛假接受型父母

在這兒,芽媽還普及一種父母虛假接納的心理。心理研究表明:沒有一位父母可能接受孩子的一切行為。

有這樣一類父母,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內心不能接受,但是表面上他們可能會做出接納的表示。

比如,5歲的孩子半夜鬧騰不睡覺,這個時候媽媽感到很生氣,但是媽媽擔心孩子睡眠不足導致孩子第二天精神不振,或者影響健康。所以,她試著遵循“寬容”的教育原則,耐心哄孩子進入睡眠。

這就是虛假接納,表面上她接受孩子這個行為,實際上,她卻對此感到窩火,很憤怒。

生活中,不善於接納的父母占大多數

回到鄭爽事件:她曾在書中寫道,母親對其十分嚴厲,在童年時期就給予高壓訓練,灌輸“爭第一”的思想,即使考91分也會被罵或者被打手心。

由此可見,生活中,鄭爽的大多數行為,都是不被母親接納的。其父母屬於“不善於接納的父母”一類。

當然,也是目前大多數父母的狀態。這是為什麼呢?

1、父母對孩子的不可接納行為,都隱含了家長自己未完成或者正在完成的願望。

還是以鄭爽為例:記者問起,為什麼對女兒如此嚴厲之時,鄭爽的媽媽道出原因: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因為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想從事演藝工作。

2、大部分父母認為為:如果現在不干涉或者糾正孩子的行為,那麼他們以後失敗了,責任都在自己。

所以,不可避免的,他們就會干涉孩子,不知不覺中成為“不善於接納的父母”。

芽媽曾經採訪過一位媽媽,她說:

“我認為這個世界,人不應該以男女區分,而是以強弱來分。所以,為了讓他成為強者,我會盡一切努力,讓他變強。我寧願在他成年前苛刻的對待他,也好過以後成為弱者。否則,我認為我不配做母親。”

姑且不論,這樣的父母好不好,芽媽只是隱隱覺得,他們的孩子,就像父母手中的扯線木偶,一舉一動都被控制,失去了教育的本來的意義。

從長遠看,虛假接納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眾所周知,孩子對於父母親的態度是非常敏感的。即便是年齡很小,也能從與父母長時期的接觸中,感知到一些東西。

如果一位母親無法真實的接納自己孩子的行為,卻又表現出虛假的接納,孩子會怎麼樣?

其實孩子也會收到這個訊息。這個時候,他們會感到困惑,從長遠看,甚至可能給親子關係造成嚴重的傷害。

下面分享一位十幾歲孩子的感受:

“我媽媽是個騙子。她似乎對我很好,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我永遠無法相信自己的父母,因為儘管他們不說,我也知道他們對我的很多事情並不贊同。”

“我一直以來都相信,我爸爸不介意我什麼時候回家。但是當我太晚回家,第二天他就會對我實施冷戰。”

“每次我帶著鼻環來到餐桌旁邊吃飯時,我媽媽臉上就會露出厭惡的表情,雖然她從來沒說過什麼。”

當父母在表現出虛假接納行為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扮演善於接納的一個角色,他們嚴重地損害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同時也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因此,父母一定要明白:最好不要違背自己的真實感覺,而試圖去擴大自己的接納區,很多親子關係就在這種虛假接納中,走向冷戰的深淵,萬劫不復。

做善於接納的父母,享受親子教育時光

美國的湯瑪斯戈登,曾經對善於接納父母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非常有意思:善於接納的父母,天生容忍力非常強,不僅僅是對孩子,通常他們對人也表現出更多的接納。

心理研究表明,接納包容,是這類父母性格中的一個特點——他們的內在安全感,他們的強容納度,他們喜歡自己這個事實,他們的情感不易受到周遭發生的事的影響。

這幾天,陪孩子寫作業事件風靡朋友圈,芽媽特體採訪了三種類型的父母,大致總結了這幾類父母的反映。

善於接納的父母:作業寫不出來沒事,跟孩子說明30-40分鐘就休息一下,孩子課業吃力,是正常情況,慢慢引導吧,不急於一時。

不善於接納的父母:陪讀真是一場噩夢,一到作業時間,整個社區都是我的咆哮。有他這樣的孩子,老子少活5年!

虛假接受型的父母:內傷!每次看到作業,我都要壓著心裡的一股氣,去輔導他。輔導完事以後,我失眠一整夜啊!我該怎麼辦啊!

從善於接納的父母的答案中,我們不難得出:當父母能夠接受自己時,就不再拿自己與別人比較,從而也不會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攀比。

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時,也就能夠從正面角度看孩子,不去期待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節奏成長。

撫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是父母不斷地發現自己、教育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做一個善於接納的父母,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編輯:芽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