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感謝嘻哈,終結了民謠的“大鍋飯”時代

媒體今年上半年對民謠形勢的看跌, 已經被印證了一半, 民謠確實已不像去年、前年那樣被資本哄搶, 爆點和話題也遠不如過去密集;但未被印證的另一半,

也許才是民謠的新生機。

半年前, 音樂先聲曾提出民謠被資本和輿論“捧殺”後由嘻哈接棒的疑慮, 但到了今天, 民謠也許要感謝那些天被嘻哈搶走的風頭。

“嘻哈熱”終結了民謠的“大鍋飯”時代

一周前, 李志“2017-2018相信未來跨年音樂會”開票後遭黃牛刷票,

而李志跨年音樂會黃牛黨群情激昂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

通常, 明星演唱會市場黃牛活躍, 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1、演出成本過高, 主辦方需要通過黃牛高價票賺回成本;2、購票人數少導致大量餘票, 只能靠黃牛低價甩票, 少賠一點是一點;3、門票數量供不應求, 黃牛通過囤票再高價賣出有利可圖。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 黃牛在網上對跨年音樂會門票以高出票面金額3倍的價格叫賣, 而李志對於黃牛的防範也是人盡皆知, 因此黃牛敢開如此高價, 無非是因為大家對近幾年李志現場演出的火爆程度達成共識。

另一個民謠圈的話題人物趙雷, 也在上週六完成了自己今年的唯一一場個唱。 同樣是從小酒館唱到大型體育館, 從“浮游吧”唱到“浮游演唱會”, 從20歲到31歲。 和李志一樣, 成名前的趙雷也在四處遊走、漂泊不定, 但現在他還是應了“趙雷不紅, 天理難容”的預言, 一飛沖天, 成為代表民謠崛起的人物之一。

民謠音樂從被忽略到成為市場寵兒, 每個民謠音樂人都走了很長一段路。

在《中國有嘻哈》帶來的嘻哈熱潮轉移了受眾的關注度之後, 大家還分心出來關心民謠音樂市場是否會被嘻哈取代, 音樂先聲也曾在文章《民謠已成“明日黃花”?》中討論過關於“民謠的幾種死法”, 半年之後的今天, 民謠圈竟在熱潮退卻之後看起來比之前更“正常”了。

首先, 民謠市場更加理性了。 熱錢“拱”的很多人都想學幾個和絃就出道當民謠歌手的情況減少了, 成名的音樂人有時間可以靜下心來想想以後的路。 似乎在“民謠熱”那兩年, 只要跟“民謠”沾邊的內容都可以分一杯羹, 每個人都著急怎麼把手裡的流量變現,市場上流通的內容也良莠不齊。

熱潮退卻之後的民謠市場,再也不是過去的“大鍋飯”時代,市場規則開始由優質內容主導,音樂價值歸位元,只要戴著“民謠”帽子就有飯吃的時代也許要就此別過。

再者,感謝“嘻哈熱”帶走那些擾亂市場的跟風者。《中國有嘻哈》剛火沒多久,“今年喜歡嘻哈的和去年喜歡民謠的是同一撥人”的吐槽之聲一度高漲。在一個關於李志的知乎問答裡,有這麼一條回復:

如果逼哥真的說過“歌手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能挑選歌迷”這句話,那只能說不管是何時歌手都不能選擇自己的歌會被什麼人聽到,但今後不同的是,那些流行的追風者已經從民謠圈中大規模撤退到了其他圈子裡,現在的民謠演出市場開始成為真正民謠粉絲情感消費的“剛需”。

此外,民謠圈也終於“淘出”了自己的頭部音樂人,李志和趙雷都算。不僅是演唱會一票難求、數位專輯銷量可觀,頭部音樂人對於民謠音樂在整個華語音樂圈中話語權的建立也相當重要,同時民謠圈的音樂人金字塔結構初步建立。頭部音樂人一步步走向金字塔塔頂,下層也將會有更多機會和空間留給新人。

“只要商業足夠尊重音樂人的價值,為什麼要排斥呢”

當經過多年沉澱的民謠音樂人,開始慢慢走向大眾視野並紛紛登上更大舞臺時,難免會遭到一些粉絲“這個樣子的你已經不是過去的你”的埋怨,就像這次在北京工體館開唱的趙雷,演唱會不僅配備了更大的場地和更炫目的舞美,他較過去一件機車服華麗許多的演出服,在很多粉絲眼裡連唱的《南方姑娘》都變味兒了。

但在音樂先聲看來,華麗在民謠音樂的語境裡或許過猶不及,但不可否認商業化運作下的趙雷,確實有機會走得更遠、更穩。趙雷從幾年前抗拒媒體採訪到如今的轉變,其實也與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格局有關。

流量和關注都是一時的,且很容易被全新的市場和內容所取代。像之前與摩登天空解約的嘻哈團體紅花會,如今流量傍身的他們可以輕鬆實現單飛,更多還是流量讓人心裡有底。從地下上來的音樂人大概沒有幾個想再回去,那麼如何讓自己持續保持熱度和流量,商業運作作為一雙有力的手,是絕對不能放下的。

有越來越多的獨立音樂人擁抱商業化。風頭正勁的90後民謠音樂人謝春花,簽約由前華誼音樂董事總經理袁濤創業的心喜文化,由專業團隊負責她今後的音樂事務運作。而袁濤的“只要商業足夠尊重音樂人的價值,為什麼要排斥呢”也有一定道理,當然此處的“尊重”在音樂先聲看來,應該有除了金錢價值之外的含義。

如今獨立音樂人的變現方式,也更加多元。線上主要是周邊網店、自媒體、數位專輯;線下主要為各種規模的現場演出、活動等。李志的淘寶店自2009年創立,如今店鋪等級為一冠,音樂先聲根據淘寶店鋪等級標準換算得出,李志周邊淘寶店這8年來的交易量在1-2w筆之間;趙雷的官方淘寶店於去年5月創立,交易量至今在1000-2000筆之間;而在趙雷演唱會現場,我們同樣見到了過去偶像文化專屬的應援物品如頭飾、手杖等。

網店銷量雖不算多,但這條路也被證實行得通,特別是對於過去收入拮据的獨立音樂人來說。是什麼促使這條獨立音樂產業鏈運轉起來?答案之一也許是泛娛樂背景下廣泛滲透的粉絲文化。但相較於流量偶像和粉絲之間的情感/人設交易,獨立音樂人向歌迷販賣的更多是人格和音樂內容情懷。

不管是什麼屬性的音樂內容,想要在消費時代立足,都不可避免地要去培養自己的粉絲群體,進一步則是打造個人品牌和IP。

趙雷官方淘寶店首頁截圖

結語

民謠並沒有成為流行音樂式微後的市場消費替代品,同樣嘻哈音樂也不會完全取代民謠的發展而存在。現在是所有音樂都有平等發展機會的時代,一個在中國大眾層面沒有任何知名度的後搖團體,同樣可以在中國市場銷量火爆。音樂頭條今天是你的明天是我的,在這種循環往復中,每種音樂類型的市場都會被進一步鞏固,最終這個市場還是大家的。

“商業化”在大眾和很多獨立音樂人眼中,直到現在都有是具有貶義的,但對於大多數音樂人來說,只有被濫用的資本和風口起飛最後摔得慘的“豬”,卻沒有絕對有害的商業化運作。

前段時間在萬曉利的新專輯發佈會上,他曾表示要“把我覺得好的東西給歌迷,而不是他們覺得好的東西給他們,因為我覺得他們的判斷力不如我的判斷力好,我要給他們我認為好的東西”,大概也就是教育用戶的意思。但只有通過商業化去擴大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才能夠達到掌握話語權的目的,壞心眼地說,有了話語權還不是可以為所欲為?

面對這樣一個消費經濟為主導的市場,與其被動被話題捆綁倒不如主動把資源規整運作,就像逼哥所說:“這個時代,誰不是被消費了呢?”

能體面地做音樂,又為什麼不呢?

文 | 王亞男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鈦媒體、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每個人都著急怎麼把手裡的流量變現,市場上流通的內容也良莠不齊。

熱潮退卻之後的民謠市場,再也不是過去的“大鍋飯”時代,市場規則開始由優質內容主導,音樂價值歸位元,只要戴著“民謠”帽子就有飯吃的時代也許要就此別過。

再者,感謝“嘻哈熱”帶走那些擾亂市場的跟風者。《中國有嘻哈》剛火沒多久,“今年喜歡嘻哈的和去年喜歡民謠的是同一撥人”的吐槽之聲一度高漲。在一個關於李志的知乎問答裡,有這麼一條回復:

如果逼哥真的說過“歌手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能挑選歌迷”這句話,那只能說不管是何時歌手都不能選擇自己的歌會被什麼人聽到,但今後不同的是,那些流行的追風者已經從民謠圈中大規模撤退到了其他圈子裡,現在的民謠演出市場開始成為真正民謠粉絲情感消費的“剛需”。

此外,民謠圈也終於“淘出”了自己的頭部音樂人,李志和趙雷都算。不僅是演唱會一票難求、數位專輯銷量可觀,頭部音樂人對於民謠音樂在整個華語音樂圈中話語權的建立也相當重要,同時民謠圈的音樂人金字塔結構初步建立。頭部音樂人一步步走向金字塔塔頂,下層也將會有更多機會和空間留給新人。

“只要商業足夠尊重音樂人的價值,為什麼要排斥呢”

當經過多年沉澱的民謠音樂人,開始慢慢走向大眾視野並紛紛登上更大舞臺時,難免會遭到一些粉絲“這個樣子的你已經不是過去的你”的埋怨,就像這次在北京工體館開唱的趙雷,演唱會不僅配備了更大的場地和更炫目的舞美,他較過去一件機車服華麗許多的演出服,在很多粉絲眼裡連唱的《南方姑娘》都變味兒了。

但在音樂先聲看來,華麗在民謠音樂的語境裡或許過猶不及,但不可否認商業化運作下的趙雷,確實有機會走得更遠、更穩。趙雷從幾年前抗拒媒體採訪到如今的轉變,其實也與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格局有關。

流量和關注都是一時的,且很容易被全新的市場和內容所取代。像之前與摩登天空解約的嘻哈團體紅花會,如今流量傍身的他們可以輕鬆實現單飛,更多還是流量讓人心裡有底。從地下上來的音樂人大概沒有幾個想再回去,那麼如何讓自己持續保持熱度和流量,商業運作作為一雙有力的手,是絕對不能放下的。

有越來越多的獨立音樂人擁抱商業化。風頭正勁的90後民謠音樂人謝春花,簽約由前華誼音樂董事總經理袁濤創業的心喜文化,由專業團隊負責她今後的音樂事務運作。而袁濤的“只要商業足夠尊重音樂人的價值,為什麼要排斥呢”也有一定道理,當然此處的“尊重”在音樂先聲看來,應該有除了金錢價值之外的含義。

如今獨立音樂人的變現方式,也更加多元。線上主要是周邊網店、自媒體、數位專輯;線下主要為各種規模的現場演出、活動等。李志的淘寶店自2009年創立,如今店鋪等級為一冠,音樂先聲根據淘寶店鋪等級標準換算得出,李志周邊淘寶店這8年來的交易量在1-2w筆之間;趙雷的官方淘寶店於去年5月創立,交易量至今在1000-2000筆之間;而在趙雷演唱會現場,我們同樣見到了過去偶像文化專屬的應援物品如頭飾、手杖等。

網店銷量雖不算多,但這條路也被證實行得通,特別是對於過去收入拮据的獨立音樂人來說。是什麼促使這條獨立音樂產業鏈運轉起來?答案之一也許是泛娛樂背景下廣泛滲透的粉絲文化。但相較於流量偶像和粉絲之間的情感/人設交易,獨立音樂人向歌迷販賣的更多是人格和音樂內容情懷。

不管是什麼屬性的音樂內容,想要在消費時代立足,都不可避免地要去培養自己的粉絲群體,進一步則是打造個人品牌和IP。

趙雷官方淘寶店首頁截圖

結語

民謠並沒有成為流行音樂式微後的市場消費替代品,同樣嘻哈音樂也不會完全取代民謠的發展而存在。現在是所有音樂都有平等發展機會的時代,一個在中國大眾層面沒有任何知名度的後搖團體,同樣可以在中國市場銷量火爆。音樂頭條今天是你的明天是我的,在這種循環往復中,每種音樂類型的市場都會被進一步鞏固,最終這個市場還是大家的。

“商業化”在大眾和很多獨立音樂人眼中,直到現在都有是具有貶義的,但對於大多數音樂人來說,只有被濫用的資本和風口起飛最後摔得慘的“豬”,卻沒有絕對有害的商業化運作。

前段時間在萬曉利的新專輯發佈會上,他曾表示要“把我覺得好的東西給歌迷,而不是他們覺得好的東西給他們,因為我覺得他們的判斷力不如我的判斷力好,我要給他們我認為好的東西”,大概也就是教育用戶的意思。但只有通過商業化去擴大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才能夠達到掌握話語權的目的,壞心眼地說,有了話語權還不是可以為所欲為?

面對這樣一個消費經濟為主導的市場,與其被動被話題捆綁倒不如主動把資源規整運作,就像逼哥所說:“這個時代,誰不是被消費了呢?”

能體面地做音樂,又為什麼不呢?

文 | 王亞男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鈦媒體、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