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不少人逃難中原,一支姓福富順氏依照漢人習慣,把姓氏簡化為福姓

《禮記》有曰:“福者, 百順之名也。 ”也就是說, “福”有順利、諸事如意的含義。 《尚書·洪范》曰:“五福:一曰壽, 二曰富, 三曰康寧, 四曰攸好德, 五曰考終命。

”“五福”是多層面的福觀念, 以貫穿一生的幸福為目標, 講求長壽、富裕、安康、有德行, 老年無疾而終, 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韓非子曰:“全壽富貴之謂福。 ”這是長壽加富貴的福觀念。 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歐陽修在《紀德陳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一詩中表達了他對福德看法:“事國一心勤以瘁, 還家五福壽而康。 ”可見, 他認為五福的核心是長壽、健康。 盛行於明清時期的“五福捧壽”, 圖案為五隻蝙蝠環繞壽字飛舞, 彰顯以長壽為中心的五福觀念。

封建社會中, 不同階層、地位的人對“福”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對於農民來說, 有自己的土地, 春種秋收, 風調雨順, 豐衣足食就是福;而平民百姓常年遭遇苛政、戰爭或災荒的境地,

能闔家平安, 生存下來就是福;商人卻往往算盤黃金萬兩、財源茂盛達三江才是福;文人學士的“福”又有不同, 十年寒窗苦, 一朝人上人, “金榜題名”是最大的“福”;老年人把健康、長壽、有子孫膝下承歡看作是最大的“福”。 隨著社會文明進程的發展, 隨著民俗文化的豐厚, 福的內容也愈加豐富。 福寄託著民間百姓所有的美好憧憬, 作為吉祥文化的主要內容, 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了人們的理想與願望, 祈福的觀念潛移默化地融入各種民俗活動與神靈崇拜之中。

福姓源出有三:一是出自春秋時齊國大夫福子丹之後, 以祖名為氏。 據《姓氏考略》載:“春秋齊大夫有福子丹。 ”又《國語》雲:“當為福氏之始。 ”二是出自唐代百濟國福富順氏所改。

唐朝時朝鮮半島上的百濟國與新羅國有隙, 後百濟國被新羅國所滅, 百濟國中不少人逃難到中原, 其中有一支姓福富順氏的, 依照漢人的習慣, 把自己的姓氏簡化為福姓。 三是出自明朝大臣張福時所改, 其後世代相傳姓福氏。 張福時身居要職而兩袖清風, 世宗皇帝贊其曰:“清不過福時。 ”因此他被稱為福時, 其後人為紀念這特殊的獎賞, 就改姓為福, 又形成了一支福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