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網路暴力橫行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兇手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2016

導演: 徐紀周

編劇: 徐紀周 / 雷米(原著)

主演: 鄧超 / 阮經天 / 劉詩詩 / 文淇 / 林嘉欣 /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往大了說, 是一則寓言。

我們不妨先想一個問題:

幼稚園老師猥褻幼兒, 並恐嚇孩子稱自己家裡有長長的望遠鏡。

車禍撞傷老人後, 拒不承擔醫藥費致其死亡, 反而自己買車買房。

家屬拒絕刨腹產, 孕婦疼痛難忍跳樓身亡。

諸如此類的新聞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而網上的評論也基本處於一邊倒的口誅筆伐。

那假如, 某一天真的有人站了出來, 將這位留學生、肇事者、家屬殺了, 平息眾怒, 替天行道。

你是否會稱讚他為正義的化身呢?

其實這也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通篇在探討的問題——

社會輿論應不應該淩駕於法律之上。

阮經天飾演的“城市之光”江亞

正義“誰來執行”

江亞所代表的“城市之光”, 就是這樣一個服從輿論的“行刑官”或者“劊子手”。

江亞對於正義的理解已經扭曲

江亞由於童年遭受來自父親的一系列虐待, 導致他渴望正義, 又不相信正義。

他所選擇的物件,

都是被社會輿論仇視的人, 這些人犯了錯, 但是又沒有被法律制裁。

比如, 因責罰羞辱導致學生自殺的老師、因拆遷將母親趕走的兒子、亂停車導致消防隊延誤救人的司機、幫助壞人倒打一耙的律師……

身上被綁了炸彈的律師

這些人的所作所為, 有違道德、但並沒有觸犯法律,

更罪不致死。

但輿論的不依不饒下, 江亞以城市之名出手, 把這些人一一殺掉。

[死亡筆記]中, 高中生夜神月因為偶然間撿到了死神掉落的筆記本, 開始利用本子大殺特殺。

名字被寫在本子上的人就會死亡

在一開始, 夜神月也扮演著和江亞同樣的角色, 給予躲過法律制裁的壞人應有的懲罰。

但漸漸, 夜神月的目標就轉向了調查他的員警、偵探, 所有試圖拆穿他真面目和不支持他的人。

江亞也是如此, 自詡執行正義的他為了消滅證據, 也不惜向無辜的人下手。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轉變呢?

因為這權力太過於巨大了。

獨身站在樓頂的江亞

憑藉個人的好惡就可以隨意處決任何人,這儼然已經進入了神的領域。

拿江亞來說,他收穫了億萬線民的崇拜支持之後,正義、道德、善惡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唯一重要的,就是永遠坐在“神”的位置上,享受萬眾的推崇。

為此,可以不惜一切。

底線“如何堅守”

方木和江亞其實是一類人。

方木和江亞是高中同學,都是天才

他們內心裡都是相信正義、並且願意捍衛正義的。

但一念之差,走向截然相反的兩條路,一個成了人,一個入了魔。

就像夜神月與L、小丑與蝙蝠俠、莫里亞提與福爾摩斯,成了硬幣的正反兩面。

不同的是,方木面對的敵人,並非只是江亞而已,還有江亞背後千千萬的網路鍵盤俠。

每一束紅光都代表一個鍵盤俠

江亞只是網路暴戾的化身,真正的兇手是螢幕前的敲打鍵盤的每一個人。

《黑鏡》第三季中,有個程式師在網上玩了一個遊戲,網友每天投票出最想殺死的人,程式師就會用蜜蜂機器人殺死他。

《黑鏡》中的蜜蜂機器人

然而程式師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線民殺人,而是引誘線民加入到網路暴力中來,最終殺死所有參與過投票的30萬人。

面對洶湧的網路暴力,不論是方木還是他代表的員警,都無疑是弱勢的一方。

約翰·羅爾斯曾在《正義論》中闡述:“我們之所以能夠忍受一種不正義,唯一的正當理由是需要用它來避免另一種更大的不正義。”

這同樣也是方木堅信的,雖然程式化的正義會有漏洞、雖然法律也有盲區,但私刑仍是不可取的。

方木堅信推動法律進步才是正確的

所以,當暴怒的方木舉槍指著江亞的時候,他沒有扣動扳機,最終放下了槍。

證據、動機、兇器,才是判決的依據,而不是私欲。

方木堅守住了底線,並且用員警的方式,告訴這個城市——

理性的正義,才是這座城市真正的光。

光亮“照向何處”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改編自雷米的同名小說。

中國刑警學院刑法老師出身的雷米,號稱“洞悉形形色色的罪惡,甚至超過自己的掌紋。”

而這本小說也被稱為“國內近十年來最好的犯罪小說”。

故事不再向著雕琢作案技巧和推敲因果關係的方向發展,更趨向於探索犯罪的本質和人性深度的方面。

江亞被方木抓捕後面帶笑容

片中,江亞的人物形象並不陌生,[電鋸驚魂]、[七宗罪]等片中都有類似的私刑者形象。

[電鋸驚魂]中的豎鋸

但是江亞的犯罪動機和立場,卻是對於我們的現實極大的映射。

對於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網路暴力事件,[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給人們敲了一計警鐘。

如果說,方木是生活在一座沒有蝙蝠俠的哥譚市,那我們就是生活在沒有方木的C市。

能成為那光的,也就只有我們自己了。

獨身站在樓頂的江亞

憑藉個人的好惡就可以隨意處決任何人,這儼然已經進入了神的領域。

拿江亞來說,他收穫了億萬線民的崇拜支持之後,正義、道德、善惡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唯一重要的,就是永遠坐在“神”的位置上,享受萬眾的推崇。

為此,可以不惜一切。

底線“如何堅守”

方木和江亞其實是一類人。

方木和江亞是高中同學,都是天才

他們內心裡都是相信正義、並且願意捍衛正義的。

但一念之差,走向截然相反的兩條路,一個成了人,一個入了魔。

就像夜神月與L、小丑與蝙蝠俠、莫里亞提與福爾摩斯,成了硬幣的正反兩面。

不同的是,方木面對的敵人,並非只是江亞而已,還有江亞背後千千萬的網路鍵盤俠。

每一束紅光都代表一個鍵盤俠

江亞只是網路暴戾的化身,真正的兇手是螢幕前的敲打鍵盤的每一個人。

《黑鏡》第三季中,有個程式師在網上玩了一個遊戲,網友每天投票出最想殺死的人,程式師就會用蜜蜂機器人殺死他。

《黑鏡》中的蜜蜂機器人

然而程式師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線民殺人,而是引誘線民加入到網路暴力中來,最終殺死所有參與過投票的30萬人。

面對洶湧的網路暴力,不論是方木還是他代表的員警,都無疑是弱勢的一方。

約翰·羅爾斯曾在《正義論》中闡述:“我們之所以能夠忍受一種不正義,唯一的正當理由是需要用它來避免另一種更大的不正義。”

這同樣也是方木堅信的,雖然程式化的正義會有漏洞、雖然法律也有盲區,但私刑仍是不可取的。

方木堅信推動法律進步才是正確的

所以,當暴怒的方木舉槍指著江亞的時候,他沒有扣動扳機,最終放下了槍。

證據、動機、兇器,才是判決的依據,而不是私欲。

方木堅守住了底線,並且用員警的方式,告訴這個城市——

理性的正義,才是這座城市真正的光。

光亮“照向何處”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改編自雷米的同名小說。

中國刑警學院刑法老師出身的雷米,號稱“洞悉形形色色的罪惡,甚至超過自己的掌紋。”

而這本小說也被稱為“國內近十年來最好的犯罪小說”。

故事不再向著雕琢作案技巧和推敲因果關係的方向發展,更趨向於探索犯罪的本質和人性深度的方面。

江亞被方木抓捕後面帶笑容

片中,江亞的人物形象並不陌生,[電鋸驚魂]、[七宗罪]等片中都有類似的私刑者形象。

[電鋸驚魂]中的豎鋸

但是江亞的犯罪動機和立場,卻是對於我們的現實極大的映射。

對於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網路暴力事件,[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給人們敲了一計警鐘。

如果說,方木是生活在一座沒有蝙蝠俠的哥譚市,那我們就是生活在沒有方木的C市。

能成為那光的,也就只有我們自己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