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五種古代漁船,發現古人的智慧

筏 明萬曆三十年刊本《三才圖會》

筏是船的雛形, 先民在獨木舟的基礎上, 尋求更大的浮力, 便將木段連綴捆紮起來, 形成木筏。

《三才圖會》載:“《拾遺記》曰:軒皇變乘桴以造舟楫, 則是未為舟前第乘桴以濟矣。 筏即桴也, 蓋其事出自黃帝之前, 今竹木之排謂之筏是也。 ”這裡認為筏出現在黃帝之前, 黃帝改筏為船。 筏又名桴, 《論語》:“子曰:道不行, 乘桴浮於海”, 說的即是筏。 筏是一種古老的水上工具, 時至今日, 仍可在江河中看到漁夫駕著筏子的身影。

漁船 漢畫像石 山東滕州出土

此三圖為漢畫像中的漁船, 皆出自山東滕州。 上圖大船的船頭船尾各有一人司櫓槳, 船艙中有人作樂, 當是苑囿池沼中的捕魚遊樂活動。 中圖是兩隻小船漂浮在水上, 水面波濤起伏, 當是急流中, 每船各有兩人。 下圖漁船中有四人, 船底有一條大魚出現, 船板上還有魚簍狀的器具。 這些漁船高度圖案化, 難以看清細部, 依稀可以窺見漢代漁業的一角。

《煙波漁樂圖》(局部) 元代唐棣

《煙波漁樂圖》中的漁船細節頗為可觀, 此處選的是局部圖, 從中可看到元代漁船的大致形貌。 船形窄而長, 僅容一人通過, 兩名漁夫在船上, 皆戴斗笠, 神情專注。 其中一人在船頭拖網, 另一人在船尾撐竹篙。 船舷一側有兩個Y形支架, 似是取自天然樹枝, 兩個支架間架設一根竹竿, 備用的漁網搭在竹竿上。 船艙中可見魚簍、蓑衣等物, 在他們背後, 是隱隱的遠山。

疍船停泊圖 清道光六年刊本《江蘇海運全案》

在這幅《疍船停泊圖》中, 可以看到疍船的形制, 圖中有釋文曰:“疍船南北洋皆行, 身長倉深, 頭尾帶方, 船底及兩旁塗以蠣粉, 上橫抹以煤屑, 頭尾間刷以礬紅”, 由此可見, 疍船是一種寬闊的大船, 頭尾是方形, 且帶有鮮豔的紅色。 而從圖中可以看到, 疍船三桅, 方形船頭上繪有八卦圖案,

船舷一側還系著三板(舢板), 可在大船和碼頭之間靈活來往。 這是清代中期的疍船圖樣, 與實際情況較為接近。

流網漁船配置圖 民國二十六年版《中國漁業史》 李士豪、屈若搴 著

此圖見於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六年版的《中國漁業史》, 機器動力的漁船此時已有使用,“清季以來,購置漁輪,發動機漁船漸輸入我國,漁船之構造,日漸進步,漁船之構造與普通商船,漸異其組織,其最重要之處,為龍船骨部,因漁船之龍骨部為尖銳形,重心在下,可以經耐風浪”,圖中所示的漁船有六艙,功用各不相同,船頭的艙存放漁具船具,第二艙是網具,第三艙是漁獲物,第四艙是冰,第五艙是漁夫手攜具,第六艙是食量輿薪,此時的漁船已進入現代漁業的範疇。

機器動力的漁船此時已有使用,“清季以來,購置漁輪,發動機漁船漸輸入我國,漁船之構造,日漸進步,漁船之構造與普通商船,漸異其組織,其最重要之處,為龍船骨部,因漁船之龍骨部為尖銳形,重心在下,可以經耐風浪”,圖中所示的漁船有六艙,功用各不相同,船頭的艙存放漁具船具,第二艙是網具,第三艙是漁獲物,第四艙是冰,第五艙是漁夫手攜具,第六艙是食量輿薪,此時的漁船已進入現代漁業的範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