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第三批名單秘而不宣 上市公司成央企混改主要載體

從2014年7月國資委選擇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開展混改試點以來, 至今已有3批50家國企成為混改試點。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1月31日在有關央企混改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目前, 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載體。 從行業分佈來說, 房地產、建築、建材、通信、礦業等5個行業央企混合程度較高。 其中, 中國聯通、上海貝爾和華錄集團3家央企在集團公司層面進行了混改。 ”

對於第三批混改試點企業名單, 上述負責人表示:“名單保密, 因為可能涉及將來企業要不要上市, 要不要借殼或者注入上市公司等問題。

前兩批試點改革力度超預期

2014年7月, 國資委選擇具有較好基礎的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開展混改試點。 到2017年底, 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混改企業戶數占比分別超過85%和90%, 營業收入分別超過70%和90%, 為央企混改探索了首批經驗。

2015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 其中提出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七大領域開展混改試點示範。 截至2017年底, 發改委與國資委已經確定了3批共50家試點企業。

在前兩批19家試點中, 已確定的有中船集團、聯通集團、東航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等6家央企。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 前兩批試點涉及配售電、電力裝備、高速鐵路、鐵路裝備、航空物流、民航資訊服務、基礎電信、國防軍工、重要商品、金融等重點領域,

特別是國防軍工領域較多, 有7家企業。 他還明確:“石油、天然氣領域混改試點, 擬待油氣行業改革方案正式實施後, 在第三批試點中統籌推進。 ”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1月31日介紹, 前兩批19家試點中, 目前7家已經完成引入戰略投資者、重組上市、新設公司等工作, 引入各類投資者40多家、資本超過900億元。 2017年底新確定了第三批試點企業, 包括10家中央企業和21家地方國有企業, 目前企業正在制訂實施方案。

其中, 不少專案的改革力度超出社會預期, 獲得了較高的社會關注。 比如:中國聯通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增發引入了中國人壽、騰訊、百度、京東、阿裡、蘇寧、結構調整基金等戰略投資者,

1月23日中國聯通已公告董事會改選方案, 8名非獨立董事中4名來自BATJ四大民營互聯網企業。

還有東航物流, 公司通過產權市場公開融資22.5億元, 吸引了德邦、普洛斯等行業龍頭成為戰略投資者, 聯想、綠地等民營資本成為財務投資者, 同時引入核心員工持股形成利益共同體。 據悉, 東航物流混改後2017年經營效率顯著提升, 利潤總額預計同比增長62.78%。

五大行業混改程度最高

央企混改已呈現幾大特點。 從行業分佈看, 房地產、建築、建材、通信、礦業等5個行業企業混合程度較高, 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分別為88.3%、86.3%、78.3%、77.9%和76.8%。

從企業類別看, 商業一類企業(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的混合程度最高, 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73.6%,

商業二類企業(主業處於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次之, 占比為62.6%, 公益類企業最低, 占比為31.1%。

從企業層級來說, 有中國聯通、上海貝爾和華錄集團3家央企在集團公司層面進行混改。 此外, 企業層級越低混合程度越高。

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 上市公司已經成為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載體。 ”統計顯示, 2012年至2017年6月底,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從378家增加到390家,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資產總額、淨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占整個中央企業的63.7%、60.8%、61.1%、84.8%。 2013年以來, 中央企業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實施IPO、增發、配股、發行優先股和可轉債等融資事項266項,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實施資產重組事項75項, 累計注入資產規模合計5814億元。

“下一步, 國資委將繼續穩妥推進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他表示, “國資委將堅持一企一策, 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同時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在引資本的基礎上轉換經營機制, 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

(原標題:第三批名單秘而不宣 上市公司成央企混改主要載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