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吳昌碩的“鈍刀硬入”說說工具、刀法、印風

昨天寫石鼓文, 順帶提到了一代篆刻大師吳昌碩, 於是有印友在後臺留言說, 布丁, 介紹一下吳昌碩的刀法吧。 其實關於吳昌碩的刀法, 我最認可的話就是陳巨來在他的《安持人物瑣憶》裡提到吳昌碩時, 吳昌碩自己講自己的刀法時說的話:“我只曉得用勁刻, 種種刀法方式, 沒有的。 ”因此, 印友問到吳昌碩大師的刀法, 我就以這一句回答他, 對於市面上偶有《吳昌碩的刀法研究》之類的書, 我也一向不喜歡, 也不提倡印友們買(當然, 不是指吳大師刀法不厲害), 跟他們說, 還是把吳昌碩大師的印譜買一本,

踏踏實實地一方一方仔細看看, 比啥都強。

(吳昌碩畫像)

其實刀法無法的話, 並不是吳昌碩最先提到的, 稍稍早一些的浙派篆刻家、“西泠八家”裡的最後一位大師錢松, 也說過類似的話:“篆刻有為切刀, 有為沖刀, 其法種種, 予則未得, 但以筆事之, 當不是門外漢。

……”(“蠡舟借觀”邊款)以刀立派的浙派, 到了最後一位錢松先生這裡, 反倒不強調刀法了, 這是不是怪事?顯然不是, 他這裡的不講刀法, 其實是刀在他的手裡已經如從心底裡長出來似的, 刀由心出, 法由心生, 手刀合一, 心刀合一了。

關於刀法, 沈野的《印談》談到:“難莫難於刀法, 章法次之, 字法又次之。 章法、字法俱可學而致, 惟刀法之妙, 如輪扁斫輪, 痀瘺承蜩, 心自知之, 口不能言。 ”字法、章法這些東西都可以通過學習完成, 而刀法似乎只能通過長期有針對性的練習才能掌握, 這顯然是有道理的。

提到吳昌碩大師的刀法, 後世最經常說的是這四個字:“鈍刀硬入”。

(刀開刃的角度決定刀具的利鈍)

“鈍刀”前面我們解釋過, 不能簡單理解為刀鋒“鈍”, 而是指刀具的開口角度大(如上圖箭頭所示), 因此 , 相對於刀具的開口角度小的薄刃刀“鈍”一些。 “硬入”指的是他用刀的方式, 就是硬生生的把鈍刀切入石面, 因為刀鈍, 用要非常大的腕力(無數的資料證明吳昌碩腕力驚人), 於是我們會想, 吳大師為什麼不換一把鋒利的刀呢,

那樣多省力氣。 同時代的大師裡, 還真有用薄刃快刀的, 就是黃牧甫。 我們分別看看他們的作品:

(吳昌碩刻”雷浚“)

(黃牧甫刻”古槐鄰屋“)

同樣是白文印, 同樣是正章, 但差別很大啊, 吳昌碩大師的是純寫意的線條, 亂頭粗服, 蒼茫渾厚;黃牧甫大師的是純工筆的線條, 光潔無倫, 精細工整。

兩位大師, 同一個時代(吳昌碩先生比黃牧甫先生大5歲), 選擇了不一樣的作品風格, 因此, 他們也分別找到了適合於自己作品風格的刀具, 當然, 同時也選擇了不一樣的刀法。 吳昌碩大師以鈍刀直切下刀, 在鈍刀入石之際,因為刀鈍,需要克服石料產生的阻力,就需要較大的力氣,而較大的力氣也使石料產生自然的崩濺脫落,出來的線條,當然是斑駁蒼老的,像斑駁蒼茫的古碑斷碣,像古金爛銅經歷了歲月的磨礪之後形成的自然特徵。正是由此形成了吳昌碩蒼古渾厚的寫意式印風。同樣,黃牧甫大師因為要塑造的線條是光潔平滑的,那他必然要選擇入石更輕鬆的薄刃快刀沖刀入手,入石更輕鬆,石料因為刀具鋒利,形成的線條是光潔的,是斷金切玉的整齊,也由此形成了黃牧甫光潔平整的工筆式印風。吳、黃兩位大師印風的形成,跟他們選擇的刀具關係緊密。

(江湖經驗:百練鋼的屠龍刀也不是雄霸天下的必備品)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篆刻刀具的文章叫《我是不是要買把屠龍刀了》,提到過不同的時期可以選擇不同的刀具,今天又回頭說刀具,是因為最近新認識的朋友裡有太多問到刀的問題,只好再強調一下刀具的選擇,跟自己選擇的印風也是有關聯的,一個篆刻初學者選擇刀具,需要明白這兩條:

1、充分認識刀具與印石的物理關係,多刻,自然就會明白,刀具與石料以及用力大小、用力角度的物理關聯,至於你是不是要跟吳昌碩學習,買一把鈍刀,全看你自己的審美取向;

2、利用好手中的刀具,最簡單的刀具是可以刻出好作品的,你手裡目前有的這把普通的刀,照樣刻出優秀的作品,因此不必非要在刀具上糾結。

而對於印風的選擇,是未來的事,需要印人在建立自己高品質的審美能力的基礎上,勤奮練習,勤奮讀書,充分體驗感知生活,不要期望著有人告訴我們幾句刀法秘訣,從此我們就成了藝術大師了,張無忌從白猿肚子裡得到江湖一等一的《九陽真經》之後,也需要在山谷裡練了好多年才能出山呢。

(【老李刻堂】之253,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在鈍刀入石之際,因為刀鈍,需要克服石料產生的阻力,就需要較大的力氣,而較大的力氣也使石料產生自然的崩濺脫落,出來的線條,當然是斑駁蒼老的,像斑駁蒼茫的古碑斷碣,像古金爛銅經歷了歲月的磨礪之後形成的自然特徵。正是由此形成了吳昌碩蒼古渾厚的寫意式印風。同樣,黃牧甫大師因為要塑造的線條是光潔平滑的,那他必然要選擇入石更輕鬆的薄刃快刀沖刀入手,入石更輕鬆,石料因為刀具鋒利,形成的線條是光潔的,是斷金切玉的整齊,也由此形成了黃牧甫光潔平整的工筆式印風。吳、黃兩位大師印風的形成,跟他們選擇的刀具關係緊密。

(江湖經驗:百練鋼的屠龍刀也不是雄霸天下的必備品)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篆刻刀具的文章叫《我是不是要買把屠龍刀了》,提到過不同的時期可以選擇不同的刀具,今天又回頭說刀具,是因為最近新認識的朋友裡有太多問到刀的問題,只好再強調一下刀具的選擇,跟自己選擇的印風也是有關聯的,一個篆刻初學者選擇刀具,需要明白這兩條:

1、充分認識刀具與印石的物理關係,多刻,自然就會明白,刀具與石料以及用力大小、用力角度的物理關聯,至於你是不是要跟吳昌碩學習,買一把鈍刀,全看你自己的審美取向;

2、利用好手中的刀具,最簡單的刀具是可以刻出好作品的,你手裡目前有的這把普通的刀,照樣刻出優秀的作品,因此不必非要在刀具上糾結。

而對於印風的選擇,是未來的事,需要印人在建立自己高品質的審美能力的基礎上,勤奮練習,勤奮讀書,充分體驗感知生活,不要期望著有人告訴我們幾句刀法秘訣,從此我們就成了藝術大師了,張無忌從白猿肚子裡得到江湖一等一的《九陽真經》之後,也需要在山谷裡練了好多年才能出山呢。

(【老李刻堂】之253,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