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鋰電池產業鏈分化 產能過剩前景堪憂

根據近期年報業績發現:多氟多、國軒高科、比亞迪在內的多家動力電池企業的利潤有所下滑, 除了補貼政策和產品提標改造帶來的影響外, 新能源領域產能過剩的問題越發明顯。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主要依賴政策性補貼。 甚至部分企業鑽政策漏洞, 在沒有核心技術支撐的情況下, 盲目去做電動汽車, 攪亂了市場發展正常規則, 從而阻礙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很遺憾這種事件屢見不鮮, 市場經濟發展要遵循自然發展原則, 誰貪圖一時之利違背規則, 那麼最終也將被市場淘汰!

核心因素之二:內憂

2014年開始, 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增長率分別為368%、324%、78.6%。 在行業高增長的利益誘惑下, 各大鋰電廠商持續擴建生產, 並且市場還有源源不斷的新廠商為利湧入。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 國內越來越多公司切入相關產業鏈。 其中,

鋰電池最受產業最受資本追捧。 僅A股上市公司中, 鋰電池概念股從2015年的30多家暴增至目前的150多家。 而且很多公司屬於濫竽充數, 只為爭搶政策紅利。

據資料顯示, 2017年上半年, 近20家動力電池企業進行了擴產, 擴產總產能超過65GWh。 而且2018年還會有大量動力鋰電池項目建成並投產。 隨著大量產能湧入市場, 未來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已成定局。

核心因素之三:外困

2017年全球多家知名廠商宣佈擴產。 僅以CATL為例, 其擴產計畫共計8GWh, 其中溧陽5GWh及寧德本部3GWh, 至2019年CATL計畫擴產40-50GWh。 目前, CATL出貨量已經超過了沃特瑪、比亞迪, 排名全球動力鋰電池產能第三位。 加上與上汽集團合作的時代上汽36GWh產能投資, CATL有望在2020年將超越松下、LG化學等廠商, 成為全球龍頭。 此外,

全球鋰電池龍頭廠商也在不斷宣佈擴產計畫。 僅公開消息統計, 松下在兩年內會有三座電池廠實現規模化量產, 分別是美國的Nevada超級電池廠、日本Sumoto工廠、中國大連電池廠。 LG化學也在韓、中、美、歐擴建電池廠, 2020年電池產能將從目前的10GW增長至2020年的40GW。 國外大廠商的瘋狂擴產對國內行業將造成更大的行業衝擊, 競爭力加大市場份會逐漸縮小。

核心因素之四:原材料漲價危機

在原材料價格上漲、補貼紅利滑坡的趨勢下, 許多電池企業也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比如, 美國汽車電池製造商A123在短短三年內就從IPO走向破產, 主要是因為電池成本居高不下, 可是訂單數量卻嚴重不足。 國內鋰電池企業, 2016年絕對是大豐收的年份, 產品銷量與銷售價格雙雙上漲,

產業鏈公司業績飄紅。 但經過本輪繁榮之後, 整個行業講面臨重大難題:清理過剩產能!

事情總有雙面性, 危機的出現如果處理好也會變成轉機。 市場發展原則優勝劣汰, 在行業清理過剩產能的同時也清理掉了很多不正規的小廠商,

行業重新洗牌很多龍頭企業將再現輝煌!那也是廣大投資者的機會, 未來的炒股趨勢只做基本面優秀的龍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