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道家秘傳,修真服氣法

道家修真服氣法

一、服氣訣

服氣訣 又稱 修真服氣訣 , 《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稱之為 張果先生服氣法 。

張果其人, 即是唐代著名方士、 被後世尊為 八仙 之一的張果老。 《新唐書 ·方技傳》 說:張 果者,晦鄉里世系以自神,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世傳數百歲人。

武后時,遣使召之, 即死, 後人複見居恒州山中。 這說明張果其人雖然精於服氣內養之道, 但也常愛弄些玄虛。

關於張果先生服氣法,其修煉步驟為:

1

仰臥舒適,攝心絕想。

2

鼻引清氣,口吐濁氣,然後把氣息調得極細極微,讓耳朵聽不出聲來。

3

閉氣握固,心裡默數一二三四,數目以數得越多越好。

4

閉氣到不能再閉時,然後調氣再閉。

5

多次閉氣以後,足心如有微微汗出,說明體氣通調,血脈周流,若足心沒有微汗滲出,也屬 正常現象。

6

閉氣默數,從一到十。 通過曠日持久的修煉,逐步可以數到百數以上。 如果能夠數到一千、 兩千,按照道書說法,即可辟穀不饑。 如能再增加到五千,那就可以入水而臥了。

預覽:

當然,撇開這些誇大不實之詞,其擴大肺活量的客觀效驗,還是存在的。

7

修煉這一功法的同時,如能飲酒,可以經常地飲一兩盞好酒(古代酒的濃度很低) ,如果不 能飲酒,喝些清水也可,目的是清暢腸道。

8

服氣修煉者在服氣期間偶然染病不適, 其病由熱邪引起的, 可用 呵 字訣煉養, 其病由寒邪 引起的,可用 吹 字訣煉養。

這是一套頗為簡便易行的服氣功法, 關鍵在於堅持。 修煉者若能持之以恆, 那麼隨著肺活量 的不斷擴大,可以切實地增強體質,提高工作效率。

1

真人起居法

先呵出腹中濁惡之氣,次數可控制在一到九次左右。 然後閉目叩齒三十六次,以警身神。 接 著用手按按兩眼內外眥,兼按鼻腔左右。 此後又擦耳摩面。 以上叩齒摩面之法,稱為 真人 起居之法 。

2

漱咽靈液

真人起居法 做完,稍稍導引一下肢體,宣暢宣暢關節,接下來再做 漱咽靈液 功。 其法舌 拄上齶,用舌在口腔唇齒之間攪動,讓口中津液汩汩生出。 待到津生滿口,即可咽下胃裡。 咽津之時, 意想胃腑之神張口吞吸咽下之津。 此功行之日久, 不僅灌溉五臟, 並且容光煥發, 有內外交養的作用。

以上 真人起居法 和 漱咽靈液 之功, 做時都要閉目握固。 但對於初練服氣進取之法的人來 說,因為氣道還沒有開通,所以不可握固,此後直到練功百天或半年左右, 自己感到氣道通 暢,掌中汗出,這時方可握固。 為此, 《黃庭經》說:

閉塞三關握固停,漱咽靈液吞玉英。

遂至不饑三蟲亡,心意常調致興昌。

二、咽氣決

道家服氣法中,咽氣是頗具異彩的一環。 《咽氣訣》說:服內氣之妙,在乎咽氣。 然而, 氣有內、外之分,社會上好多人不能分別內氣、外氣,故而煉氣吞咽不得其法,誤入歧途的 比比都是。 為此,有志修煉吐納之士,必須審慎從事。

原來人稟天地元氣而生, 修煉者每當吐氣咽氣之時, 內氣與外氣就彼此相應。

呼吸之氣為外 氣,氣海之氣為內氣,而咽氣訣所提倡的,則是吞咽人身氣海之氣,使歸於下。

那麼, 怎樣吞咽人身中氣海之氣呢?前面說過, 人稟天地元氣而生, 修煉者每當吐氣咽氣之 時,內氣與外氣就彼此相應,這種相應, 就是吸氣時氣入於臍下三寸下丹田的氣海之中,吐 氣時,其氣雖由上焦經口而出,然而氣海原來所藏內氣同時也相應而上至喉中。

為此, 咽氣所咽之氣,就是把上至喉中的氣海中的內氣, 用意吞送下去,使之複歸於氣海之 中。

其法為:面向東方,用口吐氣,當吐到不能再吐之際,即標

志著人身氣海所藏內氣, 已隨著呼氣而上至喉中了, 這時咽氣者必須立即把嘴閉上, 並且快 速鼓口把氣一直咽到臍下三寸的氣海之中。

其法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並不簡單。 在整個咽氣過程中,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其一,咽氣必須鬱然有聲,汩汩然下至氣海之中,如此經二十日後,就好比 如水瀝坎,聞 之分明 ;

其二,咽氣之時,男子用意送氣,從左邊而下至氣海,女子用意送氣,從右邊而下至氣海, 通道不一,歷歷分明,男左女右;其三,初服氣人,上焦未通,可以用手按摩,幫助所咽內 氣直下氣海,如果日久純熟,氣已流通,那就不必再以按摩幫助了。

咽氣之法, 從開始到最後煉成, 大概需要三年時間。 其時間表為:第一年氣通, 第二年氣行, 第三年功成。 待到三年功成之後,方才可以恣意服氣。 對於這一三年功成的過程, 太無先生 這樣概括道:

初服人氣未流通,每一咽則施、行,不可遽至連三也。 氣通暢然後稍加之,直至于小成也。 一年後始可流通,三年功成,乃可恣服。夫人氣既未通,咽或未下,須以一咽為候。每咽吐 極則大鼓口,微用少力,蹙而咽之,務令鬱聲汩汩而下,直入氣海中。如此了然,後為三連 咽,則便成也。

三、行氣訣

咽氣純熟之後,可以直接與行氣法連在一起修煉。由於其法別具風采,所以妙不可言。

具體做法是:在內氣三連咽後, 即刻把下丹田氣海所納元氣, 用意念引入 下丹田後脊二穴 , 同時想見兩條白氣通過兩穴, 夾脊雙引而上, 直達泥丸, 薰蒸諸宮。 所謂 泥丸 , 就是腦宮。 隨之此薰蒸腦宮之氣,又森然遍下毛髮、面部、頸項、兩臂及手指,又由手指流入胸中,達 中丹田。所謂 中丹田 ,就是心宮。接著,其氣複由中丹田灌注五臟,途經下丹田後循繞臀 尻陰器,曆髀、膝、脛、踝,最後下達于湧泉穴。所謂 湧泉 ,就是腳底心。

以上行氣功法, 其實屬於一種以意行氣的周天功法。 其法概括起來, 就是咽氣下丹田後想見 兩條白氣, 沿著背部督脈夾脊上行, 直入泥丸;然後其氣順著胸前任脈流布上身, 曆中丹田 而灌溉五臟;此後其氣又複歸下丹田,歷經陰臀膝踝而達于湧泉。 若果用箭頭表示,其意念 引氣的循行路線為下:丹田 脊脈 泥丸 面部 頸項 兩臂 手指 胸 中丹田 陰尻 大腿 膝 脛

踝 湧泉。所謂交合精氣,運煉三寶,通貫任督,還精補腦,從而達到神游周天、長生不老 的目的。

四、煉氣訣

修煉者若服氣得暇,還可煉氣。

其法寬衣散發,不必握固,讓身體很自然地仰臥床上,同時冥心絕想,調整氣息。此時閉氣 默數,從一到十,漸漸加到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如果煉了一會兒,感到氣悶喘急,可 以再度調氣, 讓氣調平後再煉。 此功如能煉到遍身汗出, 說明煉氣已見效驗, 此時安心和氣, 且臥勿起,不要讓風沖著才好。

修煉此功,要選在神氣清爽時做,假如疲乏欲睡,不必勉強。另外,這一功法也不要求每天 都做,只要平時經常想著做就可以了。

其功作用主要為消災除疾,卻老延年。正如《黃庭內景經》所說的那樣:千災以消百病痊, 不憚虎狼之兇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五、委氣訣

委氣之法,體氣和平,精神調暢,做時或行或坐或臥,不拘形式,只要時時勤行就可以了。 其法先使心如太空,寂寂沉沉,不起妄想雜念,然後閉 十氣 或 二十氣 。閉氣的時間,根 據各人的不同情況, 可長可短, 不必勉強。隨著修煉時間的與日俱增, 閉氣的數目也隨之而 逐步增加,如能閉到百息以上,則更為佳妙。據說此功修煉日久, 氣當從百毛孔出,不復 吐也。縱有十分,氣一二也 。

委氣功法的作用,主要為開通百關,潤悅面色,增加肺活量,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如果 平時身體稍有不適,略練此功,可使體氣清泰,有利恢復。以上這些,就是《黃庭內景經》 所說的 高拱無為魂魄安,清淨神見與我言 了。

六、閉氣訣

此訣屬於閉氣後以意引氣、攻除疾病之法。

其法為:當身體某處發生不適時, 修煉者可以採用閉氣意想的辦法:以意念領著經氣攻擊身 體不適之處。

閉氣攻疾, 當閉到閉不住時,可以調氣再閉, 重新以意念領著經氣攻擊身體不適之處。 如此 二十、三十、四十、五十,頻頻攻擊,直到 汗出通潤 方止。

如果一時未能疾愈,可在每天夜半、五更或白天 頻作意攻之,以差為度 。

以上閉氣攻疾之法,病在頭面手足等處的,有 攻之無不愈者 之妙。道書所稱 知心之使氣 于手足,有如神助 ,深合精神變物質的哲理。

七、六氣訣

所謂 六氣 ,就是 呬、呵、呼、噓、吹、嘻 六字所呼之氣。出於 六氣 聯繫五臟,對於五 髒疾病有著一定的療效,所以歷來為道家氣功所重視。

關於 六氣 聯繫五臟治療疾病,大致為:

1

呬 屬肺,主鼻。有寒熱不和及勞極,依 呬 吐納。兼皮膚瘡病,有此疾者,則依狀理之立 愈。

2

呵 屬心,主舌。乾澀氣不通,及諸邪氣, 呵 出之,大熱大開口,小熱小開口。大須作意, 量宜理之,違度則損。

3

呼 屬脾,主中宮土。如氣微熱不和,腹肚脹、滿、悶、不泄,以 呼 理之即愈。

4

噓 屬肝,肝主目。如目溫熱,可 噓 以理之即愈。

5

吹 屬腎,腎主耳。腰腳冷,陽道衰,以 吹 理之即愈。

6

嘻 屬三焦,如不和,以 嘻 理之。

以上 六氣 , 尤以屬心的 呵 為統攝 六氣 的關鍵一氣。 原因是心為人體五臟六腑的 君主 , 當五臟六腑三焦有寒熱風邪時,儘管 六氣 各有所管,如果都用 呵 以理之,也可達到 諸 疾皆愈 的目的。

有關 六氣訣 的詳細情況,可以參看本編《六字氣訣》篇。

八、調液訣

所謂 調液 ,就是和調口中津液,以使津生熱退之法。

平時人們飲食離不開酸、苦、甘、辛、鹹五味。五味雖然各歸一髒,然而每髒所生濁氣,難 免同出於口,加之六腑三焦之氣,也多從口而出, 所以每當一覺睡醒之後, 不少人口中會感 到濁氣薰蒸,口幹舌澀,頰熱少津,或者咽津時感到喉中隱隱作痛,不思飲食。所有這些情 況,都是由於內熱薰蒸的緣故,這時如用 呵 法和調,可獲清熱生津之功。

其法開口呵氣,呵時 必須依門戶出入之 。待到十呵、二十呵後,即用兩手遮耳,用食指加 在中指上彈擊後腦七到九次,其時耳中咚咚作響, 稱之為 鳴天鼓 。鳴畢天鼓,舌漱華池而 咽津液。所謂 華池 ,就是口腔。此後再次用氣 呵 出,待到口中清水甘泉生出,這時就熱 退而臟腑清涼了。

反之,如若口中津液冷淡,不想喝水,這就不但不屬於熱,反屬於冷了。屬於冷的,可採用 吹 法進行治療。

《黃庭外景經》說: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

《黃庭內景經》也說: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幹。

就是針對調液咽津而說。

九、飲食訣

對於服氣修煉者來說,平時飲食,也要注意。 其總的精神為飲食要求調和, 不要吃得過饑過 飽,尤其不要吃得過飽,因為飲食過飽,非但損傷脾胃,亦且損傷心氣。

饑飽之外,平時每天早餐以吃粥為宜。粥食易於消化,可養脾氣,並且能夠滋生津液。午餐 則米、面都可,食後可吞生椒三到五粒以和中理氣,辟穢去惡。

此外,每天早上還可空腹吃一盞上好清酒,冬天熱服,夏天冷服,有活血、助正、排邪的作 用。但切須注意只宜少飲,不宜多飲。多飲則昏醉,昏醉則傷神損壽,反為不美。

十、調護訣

調護訣所說的, 就是服氣修煉者平時不進產房, 不進喪堂, 及時避開六畜死穢和其他一切穢 雜不淨之氣,從而確保所服之氣的清新潔淨。

如果一旦出行偶然碰上臭穢不祥的惡氣襲來, 可以即刻 閉氣自取上風 , 切不要處在下風之 處。當然,對於三年服氣功成的人來說,由於元氣凝結丹田,有如玄珠,大大提高了對穢氣 的抵抗能力,故雖遇觸犯,卻 無能為患 。

《潤氣訣》指出服氣修煉進程為:

日服千咽,亦不懼多,即返老還童,轉從此也。於是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一年 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 易形,十年之內,三萬六千神備在身中,當化為仙,真號曰 神 。

對於以上過程,修煉者只要勤修不懈,一旦進入 神形一體 的境界,就自然可獲長生了。所說 瓊丹 ,道書解釋為: 五臟和,津液生,三焦通,氣不壅,此謂瓊丹,非世間丹也。 由此可知, 瓊丹 屬於修煉中的內丹,以有別於世間所煉的外丹。

十一、慎氣訣

氣之為理, 納而難固,吐而易竭 ,正因為是 難固 、 易竭 ,所以修煉者對人生之氣,儘量要求保全勿泄。

這種保全勿泄之法,一方面要注意及時避免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氣變異對人體構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對於平時不必要的 接對言笑 、 運動呼叫 之事,也應適當加以節制。由於疾病的孳生多和氣有關,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說: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為了 慎氣 ,使之保固勿泄,除了從氣的一頭加以注意,還必須時時注重對於精的保養。

道經認為,人身有三丹田,以合上、中、下三元。其中各有一神統治其間。上丹田為泥丸,亦即腦宮。腦宮由穿赤色衣冠,名叫赤子,字元和,一名帝卿的神統治。中丹田為絳宮,亦即心宮。心宮由穿赤色衣冠,名叫中光堅,字子丹的真人統治。下丹田在臍下,即亦氣海、精門。氣海、精門由穿赤色衣冠,名為嬰兒,字元陽,一名谷下玄的神統治。平時,三丹田如有虧損,便會氣漏精泄,精泄之後,反過來又加重氣的耗散,形成惡性循環。為此,煉氣必須保精,否則就功虧一簣。

此外, 慎氣 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咽氣必須和咽津液分開,氣歸氣咽,津液歸津液,不能同時把氣和津液混在一口之內同時咽下,否則兩者一起吞咽, 恐招生風,入腹成疾 ,反為不美。咽津液的最好時機,是在呼氣將畢之時,這點提請修煉者務必不要忘記。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氣通暢然後稍加之,直至于小成也。 一年後始可流通,三年功成,乃可恣服。夫人氣既未通,咽或未下,須以一咽為候。每咽吐 極則大鼓口,微用少力,蹙而咽之,務令鬱聲汩汩而下,直入氣海中。如此了然,後為三連 咽,則便成也。

三、行氣訣

咽氣純熟之後,可以直接與行氣法連在一起修煉。由於其法別具風采,所以妙不可言。

具體做法是:在內氣三連咽後, 即刻把下丹田氣海所納元氣, 用意念引入 下丹田後脊二穴 , 同時想見兩條白氣通過兩穴, 夾脊雙引而上, 直達泥丸, 薰蒸諸宮。 所謂 泥丸 , 就是腦宮。 隨之此薰蒸腦宮之氣,又森然遍下毛髮、面部、頸項、兩臂及手指,又由手指流入胸中,達 中丹田。所謂 中丹田 ,就是心宮。接著,其氣複由中丹田灌注五臟,途經下丹田後循繞臀 尻陰器,曆髀、膝、脛、踝,最後下達于湧泉穴。所謂 湧泉 ,就是腳底心。

以上行氣功法, 其實屬於一種以意行氣的周天功法。 其法概括起來, 就是咽氣下丹田後想見 兩條白氣, 沿著背部督脈夾脊上行, 直入泥丸;然後其氣順著胸前任脈流布上身, 曆中丹田 而灌溉五臟;此後其氣又複歸下丹田,歷經陰臀膝踝而達于湧泉。 若果用箭頭表示,其意念 引氣的循行路線為下:丹田 脊脈 泥丸 面部 頸項 兩臂 手指 胸 中丹田 陰尻 大腿 膝 脛

踝 湧泉。所謂交合精氣,運煉三寶,通貫任督,還精補腦,從而達到神游周天、長生不老 的目的。

四、煉氣訣

修煉者若服氣得暇,還可煉氣。

其法寬衣散發,不必握固,讓身體很自然地仰臥床上,同時冥心絕想,調整氣息。此時閉氣 默數,從一到十,漸漸加到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如果煉了一會兒,感到氣悶喘急,可 以再度調氣, 讓氣調平後再煉。 此功如能煉到遍身汗出, 說明煉氣已見效驗, 此時安心和氣, 且臥勿起,不要讓風沖著才好。

修煉此功,要選在神氣清爽時做,假如疲乏欲睡,不必勉強。另外,這一功法也不要求每天 都做,只要平時經常想著做就可以了。

其功作用主要為消災除疾,卻老延年。正如《黃庭內景經》所說的那樣:千災以消百病痊, 不憚虎狼之兇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五、委氣訣

委氣之法,體氣和平,精神調暢,做時或行或坐或臥,不拘形式,只要時時勤行就可以了。 其法先使心如太空,寂寂沉沉,不起妄想雜念,然後閉 十氣 或 二十氣 。閉氣的時間,根 據各人的不同情況, 可長可短, 不必勉強。隨著修煉時間的與日俱增, 閉氣的數目也隨之而 逐步增加,如能閉到百息以上,則更為佳妙。據說此功修煉日久, 氣當從百毛孔出,不復 吐也。縱有十分,氣一二也 。

委氣功法的作用,主要為開通百關,潤悅面色,增加肺活量,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如果 平時身體稍有不適,略練此功,可使體氣清泰,有利恢復。以上這些,就是《黃庭內景經》 所說的 高拱無為魂魄安,清淨神見與我言 了。

六、閉氣訣

此訣屬於閉氣後以意引氣、攻除疾病之法。

其法為:當身體某處發生不適時, 修煉者可以採用閉氣意想的辦法:以意念領著經氣攻擊身 體不適之處。

閉氣攻疾, 當閉到閉不住時,可以調氣再閉, 重新以意念領著經氣攻擊身體不適之處。 如此 二十、三十、四十、五十,頻頻攻擊,直到 汗出通潤 方止。

如果一時未能疾愈,可在每天夜半、五更或白天 頻作意攻之,以差為度 。

以上閉氣攻疾之法,病在頭面手足等處的,有 攻之無不愈者 之妙。道書所稱 知心之使氣 于手足,有如神助 ,深合精神變物質的哲理。

七、六氣訣

所謂 六氣 ,就是 呬、呵、呼、噓、吹、嘻 六字所呼之氣。出於 六氣 聯繫五臟,對於五 髒疾病有著一定的療效,所以歷來為道家氣功所重視。

關於 六氣 聯繫五臟治療疾病,大致為:

1

呬 屬肺,主鼻。有寒熱不和及勞極,依 呬 吐納。兼皮膚瘡病,有此疾者,則依狀理之立 愈。

2

呵 屬心,主舌。乾澀氣不通,及諸邪氣, 呵 出之,大熱大開口,小熱小開口。大須作意, 量宜理之,違度則損。

3

呼 屬脾,主中宮土。如氣微熱不和,腹肚脹、滿、悶、不泄,以 呼 理之即愈。

4

噓 屬肝,肝主目。如目溫熱,可 噓 以理之即愈。

5

吹 屬腎,腎主耳。腰腳冷,陽道衰,以 吹 理之即愈。

6

嘻 屬三焦,如不和,以 嘻 理之。

以上 六氣 , 尤以屬心的 呵 為統攝 六氣 的關鍵一氣。 原因是心為人體五臟六腑的 君主 , 當五臟六腑三焦有寒熱風邪時,儘管 六氣 各有所管,如果都用 呵 以理之,也可達到 諸 疾皆愈 的目的。

有關 六氣訣 的詳細情況,可以參看本編《六字氣訣》篇。

八、調液訣

所謂 調液 ,就是和調口中津液,以使津生熱退之法。

平時人們飲食離不開酸、苦、甘、辛、鹹五味。五味雖然各歸一髒,然而每髒所生濁氣,難 免同出於口,加之六腑三焦之氣,也多從口而出, 所以每當一覺睡醒之後, 不少人口中會感 到濁氣薰蒸,口幹舌澀,頰熱少津,或者咽津時感到喉中隱隱作痛,不思飲食。所有這些情 況,都是由於內熱薰蒸的緣故,這時如用 呵 法和調,可獲清熱生津之功。

其法開口呵氣,呵時 必須依門戶出入之 。待到十呵、二十呵後,即用兩手遮耳,用食指加 在中指上彈擊後腦七到九次,其時耳中咚咚作響, 稱之為 鳴天鼓 。鳴畢天鼓,舌漱華池而 咽津液。所謂 華池 ,就是口腔。此後再次用氣 呵 出,待到口中清水甘泉生出,這時就熱 退而臟腑清涼了。

反之,如若口中津液冷淡,不想喝水,這就不但不屬於熱,反屬於冷了。屬於冷的,可採用 吹 法進行治療。

《黃庭外景經》說: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

《黃庭內景經》也說: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幹。

就是針對調液咽津而說。

九、飲食訣

對於服氣修煉者來說,平時飲食,也要注意。 其總的精神為飲食要求調和, 不要吃得過饑過 飽,尤其不要吃得過飽,因為飲食過飽,非但損傷脾胃,亦且損傷心氣。

饑飽之外,平時每天早餐以吃粥為宜。粥食易於消化,可養脾氣,並且能夠滋生津液。午餐 則米、面都可,食後可吞生椒三到五粒以和中理氣,辟穢去惡。

此外,每天早上還可空腹吃一盞上好清酒,冬天熱服,夏天冷服,有活血、助正、排邪的作 用。但切須注意只宜少飲,不宜多飲。多飲則昏醉,昏醉則傷神損壽,反為不美。

十、調護訣

調護訣所說的, 就是服氣修煉者平時不進產房, 不進喪堂, 及時避開六畜死穢和其他一切穢 雜不淨之氣,從而確保所服之氣的清新潔淨。

如果一旦出行偶然碰上臭穢不祥的惡氣襲來, 可以即刻 閉氣自取上風 , 切不要處在下風之 處。當然,對於三年服氣功成的人來說,由於元氣凝結丹田,有如玄珠,大大提高了對穢氣 的抵抗能力,故雖遇觸犯,卻 無能為患 。

《潤氣訣》指出服氣修煉進程為:

日服千咽,亦不懼多,即返老還童,轉從此也。於是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一年 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 易形,十年之內,三萬六千神備在身中,當化為仙,真號曰 神 。

對於以上過程,修煉者只要勤修不懈,一旦進入 神形一體 的境界,就自然可獲長生了。所說 瓊丹 ,道書解釋為: 五臟和,津液生,三焦通,氣不壅,此謂瓊丹,非世間丹也。 由此可知, 瓊丹 屬於修煉中的內丹,以有別於世間所煉的外丹。

十一、慎氣訣

氣之為理, 納而難固,吐而易竭 ,正因為是 難固 、 易竭 ,所以修煉者對人生之氣,儘量要求保全勿泄。

這種保全勿泄之法,一方面要注意及時避免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氣變異對人體構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對於平時不必要的 接對言笑 、 運動呼叫 之事,也應適當加以節制。由於疾病的孳生多和氣有關,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說: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為了 慎氣 ,使之保固勿泄,除了從氣的一頭加以注意,還必須時時注重對於精的保養。

道經認為,人身有三丹田,以合上、中、下三元。其中各有一神統治其間。上丹田為泥丸,亦即腦宮。腦宮由穿赤色衣冠,名叫赤子,字元和,一名帝卿的神統治。中丹田為絳宮,亦即心宮。心宮由穿赤色衣冠,名叫中光堅,字子丹的真人統治。下丹田在臍下,即亦氣海、精門。氣海、精門由穿赤色衣冠,名為嬰兒,字元陽,一名谷下玄的神統治。平時,三丹田如有虧損,便會氣漏精泄,精泄之後,反過來又加重氣的耗散,形成惡性循環。為此,煉氣必須保精,否則就功虧一簣。

此外, 慎氣 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咽氣必須和咽津液分開,氣歸氣咽,津液歸津液,不能同時把氣和津液混在一口之內同時咽下,否則兩者一起吞咽, 恐招生風,入腹成疾 ,反為不美。咽津液的最好時機,是在呼氣將畢之時,這點提請修煉者務必不要忘記。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