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石鞏慧藏:射藝中的禪

卐 出身獵人的禪師

馬祖門下, 有一個石鞏慧藏。 他之前是個獵人, 還很討厭僧人。 有一次, 在打獵的時候, 因為追趕一頭鹿, 正巧撞到了馬祖。 他問馬祖:「你見到鹿經過嗎?」馬祖問:「你是誰?」石鞏說:「獵人。 」馬祖又問:「那你懂得射藝嗎?」石鞏說:「懂啊。 」馬祖就問:「那你一箭射幾個?」石鞏說:「一箭射一個?」馬祖說:「你不懂得射藝哇。 」石鞏就反問:「你這個和尚懂得射藝?」馬祖說:「懂啊。 」石鞏也問:「一箭射幾個?」馬祖說:「一箭射一群。

」石鞏聽了, 忙說:「彼此都是生命, 何必射他一群呢?」馬祖忙抓住話頭, 反問他:「你既然知道彼此都是生命, 卻你為什麼不射自己?」經馬祖一番提點, 石鞏反觀內照, 說道:「如果要讓我自己射自己, 真得沒有個下手處啊。 」馬祖趁機一接, 說:「你這漢子, 無數劫以來的無明、煩惱, 都在今天一下子止息了。 」石鞏當即拋下弓箭, 投入馬祖門下, 出家為僧。

卐 射藝中的禪

石鞏遇馬祖, 馬祖此前的問話都是鋪墊, 緊要的句子那句:「你既然知道彼此都是生命, 卻為什麼不射自己呢?」人人皆自貴生命, 卻無視他人生命, 這是因為不能反觀之故。 宋代詩人陸游有一首詩, 或許能幫助我們反觀。 詩曰:

血肉淋漓味足珍, 一般痛苦怨難申。

沒身處地捫心想,

誰肯將刀割自身。

同樣是箭, 石鞏未遇馬祖時, 是用來射殺獵物的;遇上馬祖之後, 石鞏就擁有了“活人箭”。 石鞏悟道後遇人前來參問, 多作張弓射箭狀。 一天, 三平義忠禪師來到石鞏的法席, 石鞏向他喊道:「看箭!」三平於是撥開胸口, 說道:「此是殺人箭。 活人箭又作麼生?」石鞏將弓弦彈了三下。 三平禪師豁然有省, 便禮拜。 石鞏說:「三十年張弓架箭, 只射得半個聖人。 」說完將弓箭折斷, 扔在地上。 這是說, 三平雖然有所省悟, 但還不透徹, 尚有疑情。 但石鞏接機之功以成, 所以折斷弓箭, 棄而不用。 後來, 三平在大顛處以此公案參問, 大顛稍加點撥, 三平就悟入了。

射箭在中國古代就不是小技——周公制禮, 專設「射禮」;孔子教學, 將射箭列入「六藝」。

因而, 「射藝」本身就含義豐富。 到了「石鞏張弓」, 卻又添加了新的內涵。

有個德國人奧根·赫立格爾, 寫過一本名為《射藝中的禪》的書, 記述的是他在日本學習「射藝」, 而有所悟入的經歷。 這書雖然不厚, 但比起「石鞏張弓」來, 就有連篇累牘之嫌。 相比之下, 石鞏張弓之禪,

是那樣的簡明精要, 又活潑生動。

卐 射箭的層次

(一)獵人之射

目的:射殺獵物, 維持生計

特點:獵人有選擇地射殺獵物, 謀取毛皮骨肉, 或自用, 或出售, 以全生計。

(二)軍人之射

目的:射殺敵人, 克敵制勝

特點:戰場上你死我活, 極為殘忍, 射死敵人也是為了保全自己和戰友。

(三)君子之射

目的:強身健體, 陶冶心志

特點:周公之禮, 孔子教學, 都有「射禮」一科, 君子之射, 不在殺生, 而是把射箭作為身心鍛煉的方法

(四)禪者之射

目的:舍去煩惱, 斷除無明

特點:禪者之射, 可以有箭, 可以無箭, 不但不再殺生, 而且有救人的功用——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堪稱「活人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