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字好範本——《麓山寺碑》臨習要點

清孫承澤:“《嶽麓寺碑》雖已殘剝, 然其鋒穎尚淩厲不可一世。 --------北海書宋初人不甚重之, 至蘇、米而稍襲其法;又至趙文敏, 每作大書, 看意以擬之矣。 ”(《庚子消夏記》)由此可見《麓山寺碑》對後世的書家的影響。 蘇東坡結字的欹側之勢, 黃庭堅的中宮緊縮長線旁逸, 王鐸的雄強似乎都有《麓山寺碑》的影子。

縱觀此碑, 筆力雄健, 字勢俊麗。 此碑歷來評價很高為藝林所重, 乃因其筆力蒼健渾厚, 方折勁挺, 有骨力洞達、氣勢開拓、化柔為剛之美。 此碑看似駕輕就熟, 天真爛漫, 實乃神妙變幻, 難測端倪, 在流暢中寓縝密, 和諧中得自然。

該碑用筆取自然之法, 流暢自如, 瘦勁遒麗, 一改二王的圓潤蘊藉, 既剛勁又妍美, 風神外露, 氣勢奪人;結字取勢頎長, 奇宕欹側, 左低右高, 似斜反正, 斜而不倒, 恰到妙處。 《麓山寺碑》表現出一種豪放、奔突、明快乃至荒率的審美情趣, 不計工拙, 不經意而出新, 毫不掩飾其真情實感。 李邕的字匯合了魏碑體正楷與王羲之體行書的長處, 比較圓滿地解決了“行書入碑”的課題。 同時該碑是“體兼行、楷”的代表作, 因此選用它作為學習大字行書的範本是再好不過的了。

臨寫《麓山寺碑》應注意的幾點

1、初臨時要在宏觀上把握住此碑蒼健、渾厚、勁挺、骨力洞達、氣勢開拓的特徵, 以意領氣, 不斤斤計較於局部筆劃的肖似, 要大膽落筆,

追求宏大開張的氣魄。

2.應選用鋒穎較好的硬毫或兼毫筆, 取懸腕、懸肘的姿勢為好。

3.字徑不小於拳頭大小為好, 字徑太小恢宏博大的氣象盡失。 是學習榜書的好範本。

4.必須以中鋒來體現其圓渾、具有厚度感的線質, 避免偏鋒帶來的視覺效果上的薄弱。

5.該碑行筆速度時快時慢, 總體上是較慢, 線條粗硬, 粗細變化不大, 偶有細筆, 給人以恢宏沉厚之感。 臨寫時, 要看准帖字果斷下筆, 不可猶豫拖遝, 否則筆劃出現“漲墨”, 會損害線條品質。 另外不要誇張毛筆的提按動作, 提中有按, 按中有提, 以按為主。

6.此碑的書體為行楷, 故其筆法兼用行書的圓轉流暢和楷書的方整規矩, 行法、楷法錯綜出現, 產生了時圓時方、時疾時徐、時滑時澀的矛盾變化效果,

這對該碑達到既有主體之流美、又有北碑之端莊的境界是個關鍵。 臨寫時應注意分清何處是行法, 何處是楷法, 一一領會, 找出書家的“經營之道”。

7. 結構上要把握開合變化的規律, 並著意掌握緊松、粗細、疏密的對應參照以及長線條的穿插使用。 結字上, 上松下緊的和左低右高的兩類占的比重較大, 加上橫畫的左低右高的傾斜,致使很多字呈現右上角上聳之勢,這樣的結構的字很多,這點對蘇東坡有所影響;另一特點即中宮緊縮, 個別筆劃拉長外溢, 使字有開張恢宏之勢。

8.待臨習較為熟練以後, 再多注意基本筆劃的不同處理和起收筆的等細節變化。

以上淺見,請方家指正.

2014年發表于《書法導報》經典精臨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