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螳螂門《十八羅漢功法》詮釋(一)

作為門內師傳的武學資料, 《十八羅漢功》是丁儒俠先生留下的唯一一本有著詳細注解, 且附有丁師練功心得的功法抄本。

丁儒俠先生的“十八羅漢功”由其老師羅光玉所傳, 羅光玉得自範旭東。 范旭東, 曾著有《技術遺法》一書傳世, 對螳螂拳的傳承資料作過全面的整理彙集。 羅光玉南下授拳, 是在範旭東的力薦下得以成行, 據說在羅南下時, 其師範旭東給他準備了好些文字資料, 其中就包括“十八羅漢功”, 丁儒俠先生得此抄本後, 非常的高興和珍惜, 他在羅師的悉心指導之下, 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為此, 丁先生曾寫下過大量的練功體會, 更難得的是, 丁先生對每一勢、每一句都作過詳細的筆錄。 可惜的是, 除從第一手“仙人拱手”到第六手“推窗亮格”尚且保留下來外, 從第七手“韋陀獻杵”以後的練功筆錄, 因種種原因已遺失殆盡, 再也找不到了, 實在是非常的遺憾。

十八羅漢功的傳世抄本很多, 文字記錄上也有一些差異, 包括圖片, 排列的順序都有出入。 為尊重師承歷史, 在編撰中, 我們仍以丁師傳本為准, 儘量按照我們所見的抄本整理, 丁先生的練功心得則附在每一手文字的後面, 以方便讀者對照參閱。 (其中, 第一手前兩節的文字因歷史久遠實在難以辨認, 故而只得從第三節開始附錄)。

此抄本為丁儒俠先生所留,

丁先生將其稱為“羅光玉先生從不輕意示人的密本”, 羅先生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離開上海南下廣州、香港傳拳的, 故該抄本成錄時間應為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 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本抄本的珍貴之處在於抄錄者十分忠於原著, 儘量保持原著的字詞, 如“夜叉探海”的第二回中有“鰾雙腿”一詞, 先生特意指出“這裡的“鰾”字費解, 恐是訛字”。 又如在“推窗亮格”第二回中有“八踏連環腿”的字樣, 先生注解道““八踏”二字未詳, 疑為“八卦”之誤”, 而未曾主觀意斷, 妄加篡改。

丁先生曾對“十八羅漢功”的全部六十九勢功法作過詳細的注解, 可惜由於年代過久, 寫在第一頁上的字句已無法辨認, 而自第七回後的注解亦已遺失,

實在是非常可惜的憾事, 好在還留下了六回的注解, 使我們能在今天還看得到前人練功的心得和見解, 這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難得的資料。 故以“丁著詳釋原文”的名義轉錄在每一回的後面。 抄本還有一些簡練的旁注, 是原著所有, 還是丁師所注已不得而知, 我們也以注解或加括弧的形式予以保留。

(一)武藝起源

拳法始於十八羅漢, 每人一手, 成名有孟甦(注)者, 天資過人, 統十八手而練之, 於是十八種之名出焉。 至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 溫處七十二紀行拳, 於是千變萬化, 遂不可盡數。 王漁洋曰:(注)拳勇之技, 以少林寺為外家, 張三峰為內家, 上插路宜以孟甦為祖師, 下插路當以王翦為祖師。

注:孟甦, 《呂氏春秋•當染》中有:“孔子學於老聃、孟蘇、夔靖叔。

”的記載, 另:在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中, 有孟甦七式拳的記載。

注:王漁洋名王士縝, 字子真, 號阮亭, 別號漁洋山人。 生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 卒於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 王漁洋從二十六歲開始為官, 累官至刑部尚書, 是著名的清官廉吏。 從政之余勤于著述, 尤善闡學, 被譽為“一代詩宗”文壇領袖”, 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文學家。

注:王翦, 秦代傑出的軍事家, 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 除韓之外, 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二)行功心解

開始行站樁功, 兩腳與肩相對, 二手綿綿下垂。 站定後, 兩眼向二睛明之中視一線, 然後輕閉口鼻呼吸, 兩耳用意封閉, 思想集中移向眉梁, 與閉眼後的內視線合一,

同行下丹田, 以意想著它, 看著它, 聽著它, 守定後從意氣。 上達肩井, 下達湧泉。 肢體放鬆, 肩松肘沉。 兩手綿綿而不用力, 如手仍有勁, 即氣仍未下, 必須重複, 達到要求為止, 然後有丹田進行極輕緩的呼吸, 先吸後呼, 10~20分鐘。 待氣滿足時, 以意引氣提到上丹田(睛明中), 複返心口, 再入丹田, 由丹田向後直通命門。 再奔氣海, 再下達下丹田, 靜守一會, 當陽氣發動, 即縮肛收尾閭, 直提奔泥丸宮, 落于上丹田, 再按原路運氣2~3次。 意氣仍下行前胸返中丹田。 名曰:抽坎補離(下丹田屬水, 上丹田屬火, 即坎中之滿補離中之虛, 以水化火也)。 靜守片刻後, 以意引氣, 移至下丹田, 靜守片刻向上丹田而吸, 其勁如蛇吸食, 再降至中丹田, 直抵左胯環跳穴, 下行至左足心,由左湧泉抽吸到夾脊。同時,左鼻如抽絲,上至左膀通到左手心。再回上丹田,名曰:子進陽火(下丹田曰北,亦即子和坎)從上丹田回到右膀,通到右手心,同時,右鼻呼氣,返胸前,經膻中直達右胯,下右湧泉,曰午退陰符(上丹田為南即午和離)此亦名坎離顛倒,抽坎補離,子進午退。

(三)練功密訣

沉肘松肩兩手綿綿,意進心經入丹田,意進命門入氣海,陰陽二氣往上翻。1、兩手開合,左鼻吸,右鼻呼,左肝右肺,左升右降轉輪回,2、行動心解,坎中滿,離中虛,靠山勢,氣水空,十趾抓地去濁留清,環抱無極。生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卦,分九宮。

羅漢十八路全式

編者注:下列羅漢十八路全式,每路名稱下各有附錄,字數或四或七或八不等,共六十九句,合六十九勢也。每勢附圖一幅。

(一) 仙人拱手

雙手直推腳並立,翻手舉鼎一口氣,曲膝下腰俯底施禮,仰面朝天凹腰腆肚。

(二) 霸王舉鼎

雙手分撐兩腿掙力,雙腿分襠搬鞍騎馬,大鵬挺翅全身使力,力舉千斤提杵騎馬。全盤托月全身精力。

(三) 左右插花

雙手扶钜兩腿並立,仙人指路騎馬曲膝,單手過腦逼氣入腹,垂鉤抱肋曲膝勾膝,雙手交合收功提氣。

(四)枯樹盤根

犀牛望月推送雙月,鷂子翻身窩裡抱槌,海底撈月曲膝下腰,背面手貼兩閉收功。

(五) 夜叉探海

單手舉鼎,曲膝撲地,單捶俻脅,把汲掬水。

(六) 推窗亮格

來往扭鈕,推水把木,提木蹬力,迎風雙掌。

(七) 韋陀獻杵

胸前分掌,二郎擔山,合手舉鼎,騎馬收閉。

(八) 老僧入禪

降龍伏虎,逼襠劈岔,分襠騎馬,燕子雙飛。

(九) 鐵牛耕地

背面定息,並立俻穴,把力分筋,攢拳積力。

(十) 青龍擺尾

撐腿合手,揚鞭騎馬,提步纏封,招前擋後。

(十一)左右蹁馬

提手獨立,鐵門蹬膝。

(十二)燕子啅水

抽梁換柱,回馬撲蟬,翻身合手,金雞獨立。

(十三)虎奔入身

雙肋扇風,四柱懸定,死蛇揭地,胸前掛印。

(十四)陳摶大睡

井底栽花,攢拳劈岔,劉全進瓜,浮水度力。(1)

(十五)父子三行禮

返身撞捶,把力千斤,返身和手,霸王拽弓。

(十六)鯉魚打挺

黃龍返身,曲弓扣弦。

(十七)張遼獻袍

起膝抱月,蹬力曲膝,雙錘硬崩,騎馬勒韁。

(十八)金鉤掛玉瓶

閉目交脛,疊身存賢,擎天玉柱。

下行至左足心,由左湧泉抽吸到夾脊。同時,左鼻如抽絲,上至左膀通到左手心。再回上丹田,名曰:子進陽火(下丹田曰北,亦即子和坎)從上丹田回到右膀,通到右手心,同時,右鼻呼氣,返胸前,經膻中直達右胯,下右湧泉,曰午退陰符(上丹田為南即午和離)此亦名坎離顛倒,抽坎補離,子進午退。

(三)練功密訣

沉肘松肩兩手綿綿,意進心經入丹田,意進命門入氣海,陰陽二氣往上翻。1、兩手開合,左鼻吸,右鼻呼,左肝右肺,左升右降轉輪回,2、行動心解,坎中滿,離中虛,靠山勢,氣水空,十趾抓地去濁留清,環抱無極。生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卦,分九宮。

羅漢十八路全式

編者注:下列羅漢十八路全式,每路名稱下各有附錄,字數或四或七或八不等,共六十九句,合六十九勢也。每勢附圖一幅。

(一) 仙人拱手

雙手直推腳並立,翻手舉鼎一口氣,曲膝下腰俯底施禮,仰面朝天凹腰腆肚。

(二) 霸王舉鼎

雙手分撐兩腿掙力,雙腿分襠搬鞍騎馬,大鵬挺翅全身使力,力舉千斤提杵騎馬。全盤托月全身精力。

(三) 左右插花

雙手扶钜兩腿並立,仙人指路騎馬曲膝,單手過腦逼氣入腹,垂鉤抱肋曲膝勾膝,雙手交合收功提氣。

(四)枯樹盤根

犀牛望月推送雙月,鷂子翻身窩裡抱槌,海底撈月曲膝下腰,背面手貼兩閉收功。

(五) 夜叉探海

單手舉鼎,曲膝撲地,單捶俻脅,把汲掬水。

(六) 推窗亮格

來往扭鈕,推水把木,提木蹬力,迎風雙掌。

(七) 韋陀獻杵

胸前分掌,二郎擔山,合手舉鼎,騎馬收閉。

(八) 老僧入禪

降龍伏虎,逼襠劈岔,分襠騎馬,燕子雙飛。

(九) 鐵牛耕地

背面定息,並立俻穴,把力分筋,攢拳積力。

(十) 青龍擺尾

撐腿合手,揚鞭騎馬,提步纏封,招前擋後。

(十一)左右蹁馬

提手獨立,鐵門蹬膝。

(十二)燕子啅水

抽梁換柱,回馬撲蟬,翻身合手,金雞獨立。

(十三)虎奔入身

雙肋扇風,四柱懸定,死蛇揭地,胸前掛印。

(十四)陳摶大睡

井底栽花,攢拳劈岔,劉全進瓜,浮水度力。(1)

(十五)父子三行禮

返身撞捶,把力千斤,返身和手,霸王拽弓。

(十六)鯉魚打挺

黃龍返身,曲弓扣弦。

(十七)張遼獻袍

起膝抱月,蹬力曲膝,雙錘硬崩,騎馬勒韁。

(十八)金鉤掛玉瓶

閉目交脛,疊身存賢,擎天玉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