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太極拳的“掤”勁,怎麼練習?

要練習好掤勁, 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五點。

一、要立身中正, 身備五功。 太極拳要求中正安舒, 就是身體要保持自然的正直狀態, 要虛領頂勁, 沉肩墜肘, 含胸拔背。 我們的傳統文化講, 做人要一身正氣, 孟子說要養浩然之氣。 太極拳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 也要講中正。 在中正的基礎上, 要做到“一身備五弓”。 五弓是指在放鬆的狀態下, 軀幹、兩臂、兩腿形成弓形的蓄勁待發的狀態。 身備五弓, 就能很好地體現‘出力由脊發’的要求, 這樣才能做好掤勁。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二、要節節貫穿, 力達梢節。 拳論講:“其根在腳, 發於腳, 行於腿, 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 “用現代語言來說, 就是腳蹬地, 通過踝、膝、胯、腰、肩、肘、手七個環節的傳遞, 將勁力從手發放出去。 所謂的“力達梢節”並不僅僅指手, 腳、膝蓋、肘等部位都可以發力。 這裡, 要求勁力的運行要節節貫穿,

最後達到梢節, 形成整勁兒。 做到這一點, 就要做到“曲中求直”。 做到“曲中求直”才能做到“飽滿圓撐”, 才能產生掤勁。 所以, 太極拳的動作都是微微彎曲, 有一種向外撐的勁力。

三、腰為主宰, 梢節領勁。 這兩點要求是相輔相成的。 腰為主宰, 就是意念先引導腰, 一動要腰先動, 再帶動四肢, 這樣力量才能夠協調。 雖然是腰帶動四肢, 但是, 手腳又不是完全被動的, 有時候是要梢節領勁。 比如掤完後接捋, 手要微微向前, 有一個引領的作用, 然後再捋。 這樣就能形成對拉拔長的掤勁。 這種對拉拔長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我編的“拉筋拍打功”就是為了拉長伸展關節韌帶, 保健養生。 太極拳的掤勁, 也是在這種對拉拔長的運動中產生的。 許多動作都要求對拉拔長。

對拉拔長就是拉筋, 就是掤勁。 所以, 做好掤勁, 既要注重腰為主宰, 又要注意梢節領勁。 這樣就能產生一種對拉拔長的效果, 從而產生掤勁。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四、飽滿圓撐, 螺旋運轉。 太極拳處處都有螺旋勁,

處處都有陰陽。 陰陽就體現在螺旋運轉上。 比如沖拳動作, 就是螺旋著向前發出的, 像子彈一樣。 這種螺旋運動, 能夠鍛煉肢體的經絡。 太極拳的動作, 都是螺旋運行的弧線。 在做螺旋運動時, 要注意“飽滿圓撐”, 也就是要有“左顧右盼”的動作轉換。 我們在做動作時, 往往忽略了左顧右盼, 比如做“撇身捶”, 右手要先左引, 再右發, 然後再中定。 許多人做這個動作往往忽略了左引。 我把這個現象叫“缺左現象”。 沒有這個“左顧”轉折, 動作就不飽滿。 “飽滿圓撐”並不是架子拉得越大越好, 而是能夠做到“左顧、右盼、中定”, 這樣才能支撐八面, 飽滿圓撐。

五、神聚氣斂, 運柔成剛。 “神聚氣斂”是在做好前面四個要領的基礎上, 把神氣內斂, 內氣鼓蕩。 拳論講“神宜內斂,

氣宜鼓蕩”,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運柔成剛”是要求運行的過程要柔和, 落點則要有沉剛的頓挫, 要沉腕舒指。 這也叫做“柔行氣, 剛落點”。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我以為, 把以上五個方面做好了, 就能夠把掤勁表現得淋漓盡致。 練習太極拳,要做到協調、完整、和諧。也就是要由內而外,上下相合,周身一家,這樣自然能把掤勁表現出來。不要把掤勁看成是一種表面的勁力,它是從內向外的。我們練習掤勁,是從外形開始練,外形動作熟練了,再向內練,要“由松入柔,由柔入沉,由方入圓,由正入整”,把形、勁、氣意四方面合為一體,協調一致,這樣掤勁就能表現得非常到位。

練習太極拳,要做到協調、完整、和諧。也就是要由內而外,上下相合,周身一家,這樣自然能把掤勁表現出來。不要把掤勁看成是一種表面的勁力,它是從內向外的。我們練習掤勁,是從外形開始練,外形動作熟練了,再向內練,要“由松入柔,由柔入沉,由方入圓,由正入整”,把形、勁、氣意四方面合為一體,協調一致,這樣掤勁就能表現得非常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