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鮮為人知的洪蓮螳螂拳

螳螂拳是我國古老的拳種之一, 是象形拳中的一種。 相傳為明末清初即墨(今山東)人王郎細察螳螂捕蟬時攻防有變、長短兼施、擒縱得法, 深受啟發, 遂創出螳螂拳。 從明至今, 螳螂拳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現逐漸形成多種流派, 有少林僧侶所創的七星螳螂(又名羅漢螳螂), 清初趙珠創的梅花螳螂(又名太極螳螂), 清末魏德林等創的六合螳螂(又名馬猴螳螂), 民國時期張德奎所創的秘門螳螂, 此外還有鴛鴦螳螂、八步螳螂、摔手螳螂、地趟螳螂等十幾個種類。 在這些眾多的流派中, 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螳螂拳,

那就是洪蓮螳螂拳。

洪蓮螳螂拳是張顯華先生以螳螂拳、紅蓮拳、少林拳為基礎, 同時吸收了形意、八卦、太極、沾衣跌拿、技擊、散手及跤術等之精華創編而成的。 它自成體系, 風格獨特。 其內容有理、拳、械、功、術、用。 理即拳法理論;拳即拳法套路;械即器械練法;功即基本功法和功夫;術即養生之術;用即散手技擊和實戰用法。

洪蓮螳螂拳在長期的實踐中, 不斷地完善盡美, 逐漸形成自己完整的體系。 其內容豐富, 在徒手套路上有:洪蓮螳螂拳之八步拳、七星式、四路崩打、螳螂出山、崩步、攔截、偷桃、翻車、螳螂手、梅花躍步、螳螂撲蟬、一至六路摘要等三十餘種套路;器械套路有:洪蓮螳螂刀、螳螂劍、螳螂齊眉棍、洪蓮螳螂雙鉤、螳螂雙鐧、螳螂雙錘、螳螂連環槍、春秋大刀、月牙鏟、方天戟、哪吒槍等二十餘種器械套路;功法有:洪蓮螳螂十二樁、築基功、洪蓮螳螂七星勢、洪蓮螳螂雙人靠、洪蓮螳螂把手功、洪蓮螳螂單功及鐵臂功、鐵砂掌、鷹爪功、洪蓮螳螂羅漢內功和金鐘羅漢排打功;養生術有:十段錦、三十三式太極架、六合八法拳、太乙五行功等;技擊散手有:定步雙人打、活步雙人打、一百零八手、奇門點打一百二十招、陰招毒手十八打及接打暗器等。

洪蓮螳螂拳除具備原螳螂拳共同特點外, 它在動作、手法、功法及用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它主要體現在二十個字上:勾、摟、采、掛、拿關節, 劈、崩、刁、橫、砸為先, 粘、閃、貼、靠、摔為主, 推、撩、封、送、打在前之優點;有眼疾、心定、身靈、體穩、手快之特長;在發力上講究起、發、順、達四個字:起于腿、發於腰、順于肩、達於七拳;在運用上松沉彈抖、發放自如;其結構緊湊、手法明快、勁整力圓、周身一體、打防同步、變化無窮。

洪蓮螳螂拳倍受武術愛好者的喜愛, 已在蘇、魯、豫、皖、湖南、四川等地逐漸傳開, 並開始走出國門, 已傳向澳大利亞。 張顯華先生的洪蓮螳螂拳弟子遍佈各地。 如焦芳玉、韓健、李剛、吳波、劉勇、王成剛、牛玉剛、張代才、陳琛、范冉、杜娜、黃松華、朱成松、朱成元、陳浩翔等, 他們均為洪蓮螳螂拳的傳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