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內家拳奧秘

一.拳中之內勁, 是將人散亂於外之神氣, 用拳中之規矩, 手足身體動作, 順中用逆, 縮回于丹田之內, 與丹田元氣相交, 自無而有, 自微而著, 自虛而實, 皆是漸漸積蓄而成。 其理無非動中縮勁, 使氣合一歸於丹田。 以修內勁為宗, 不求奇異之形、驚人之式, 則修習之法必能簡約。 內家明勁、暗勁、化勁隨氣機飽滿卒級而上, 由公尺勁, 進而為尺勁, 再進而為寸勁分勁, 周身一氣。 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養氣的人擅長豎勁, 因為氣沉到足, 一踩地力由脊發, 可打雙手勁;練氣的人擅長橫勁, 內氣出入丹田, 貫通手足,

丹田勁就是腰力, 腰帶手足合一, 就是身力, 一搭手身力一橫就可以輕易破開對方的手, 滾動進去力如巨蟒, 是因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 橫勁的好處是大吃小, 因為腰比手粗。 豎勁的好處是意在先, 因為能發豎勁, 表示氣已沉至足, 槍聲一響就可以蹬地跑出, 氣若不沉, 還須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 用橫勁破勢, 是得心應手。 用豎勁攻敵, 是勢如炮竹。 而萬一橫勁遇阻, 硬行不得, 就迂回轉圈再進橫勁, 就又是纏絲勁。

縮谷道使丹田之氣經過聚煉, 達到一定能量, 通過縮穀道, 使氣通過此處, 上行於後督脈, 過此關以便達到小周天的運行, 體內陰陽二氣的和合, 產生出內勁, 此勁發放出去, 似驚雷, 威力無比, 卻又不傷肝。 提肛説明腰馬合一,

能令全身結構連為一體。 同時也有助於腿部肌肉在馬步時放鬆, 從而使整個身體達到高度警戒和完備的狀態。

入門以先修外家為尚, 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勁道之鍛練, 有此基礎未來入了內家, 先有勁道力氣且外形強健, 身手敏捷, 奠基之後, 猶有內功一法, 在松靜中求養, 此時周身越自然越好, 無拘則自然易入道。 直入內功者非不可行, 只修者非直線成長, 其關卡甚多。 故古之學武者無論內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藝, 幾年後再入內功, 內功成熟圓融即是內家, 茍有道心再參道門。 內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練法才能打人, 凡認為不練硬功不能打人的, 均是未得內家心法者。

二.走架重心只在一隻腳, 所有活動全由腳底湧泉帶動,

全身全部松掉, 此時是全身舒服暢快, 氣機騰然, 做的好時, 有時置身空山靈雨, 每腳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 發勁全部動力, 只在腳底湧泉, 走化腰胯帶動, 全身放鬆不施絲毫之力。 應敵時, 敵若推之, 則把力量導引道腳底湧泉, 如泥牛入海, 應拳擊腳踢, 則迅速欺身向前, 如發箭沖進對方門戶, 在對方力量還沒發出(還在根節)就將對手發放出去, 如果對方能守, 只要有任何接觸面, 即用此接觸面將對方發出。 重心完全放在一之腳上, 左右旋轉, 起落鑽翻, 如龍捲風, 如水之漩渦, 氣沉入腳湧泉, 以重心在左腳為例, 身體向下向左鑽下, 乃接地之力, 身體向右向上, 乃吞天之氣, 此時全身力量只放在一隻腳底湧泉, 故其酸楚無比,
很吃功夫, 由於全身松透至極, 故打人發人, 如水如風, 無形無象, 無有招式, 對手在毫無感覺不見招式下, 如被風刮起, 被水沖走。 經內功訓練後, 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規矩, 而重內在氣機鼓蕩的感應。

吸氣入丹田, 同時神貫注氣走滿入全身脹如氣球。 蓄存氣不出, 神感覺全身外面皮膚接觸空間之氣流或溫度。 吐氣身體感覺體內萎縮向丹田, 而氣體由各毛孔泄出。 空體無氣尚未進氣, 要感覺體內有萬千氣流在體內, 亂闖鑽探各部位。 不要管呼吸, 注意力在呼吸上, 其式必空, 主要是式要整。

拳術驚炸力和穿透力基礎都是整勁, 練整勁中長力氣, 並非是為了練力氣而去練力氣, 為練勁而去練勁, 就把勁練拙了, 這樣練出來的勁用處不大。

練拳拼命的發勁, 練拳太猛力, 容易傷害自己身體, 只要一動起來渾身都有那個意思, 就起到作用了。 剛勁與用拙力求迅猛是兩碼事, 練剛勁也要順乎自然, 在輕鬆、和諧中按照技法要求, 逐漸去追求上下內外、完整一氣所形成的剛勁。 體會把勁含在身上練拳的感覺。 多看孫祿堂先生的照片, 多體會拳中的意和勁。 練拳要明拳理和含義, 不然和做體操沒區別。 練內家拳可以治好近視眼。

三.一是運動中的整體力。 二是整體爆發力, 即發力者中心線不位移, 而將對方擊倒或擊出丈外。 三是渾圓爆發力, 即含生物電的擊力。 這種力在整體爆發力的基礎上再加上電擊性, 專門擊打對方體內深處, 包括大腦中樞神經。 凡被此力擊打過的人,當即昏懵,如遭電擊,雙頰蒼白,綿軟無力。交手者,絕大多數均一個照面便被擊垮,不能再戰。

內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勁和放鬆:放鬆之後出根勁,有了根勁更放鬆。放鬆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應手的事就會放鬆。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遠,蹦得高,動作快了,別人一拳打來,要躲要打隨心所欲,心情當然不緊張了,一放鬆就解放了腦,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態也變化,內功讓人沉著,思維敏捷,用在打鬥中遠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貴。內家功夫裡"硬碰硬"招法訣竅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勁,碰撞時骨頭一轉,看是兩個人碰骨頭,其實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頭一轉就把橫向的來力變成了縱向的力通過骨架傳走了,縱向承力再大骨頭都不會斷的。對方骨頭若是不動,只有吃打傷了。

腿之根在胯,內家高手勁路打通,外形不動,身勢一沉腳就上去了,根本不須擺腿加速,力量還大得很。最關鍵是這種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遠踢丈外,任何距離都發得出勁,讓人無法阻擋。不懂內勁的人發腿很難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腳最終擺開掄圓的時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對手膽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內家發腿在未起腳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過程。想去堵內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槍口上。外家拳人才,全靠在實戰中把勁路打通。實戰時,心到手不到,天生腰腿有力的人一急就把根勁找到了。根勁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幹什麼都心想事成,功夫上身後,心中不知覺地生出豪氣,遇事臨敵眼毒神聚、毫不慌亂,每每有英雄之舉。

四.橫勁是一種全體擰轉的裹合勁,起手時有橫,入手時有橫;身起時有橫,身落時還有橫;足進時有橫,足退時也有橫。周身橫勁為先天之橫,太極稱為周身掤勁,練內家拳即可得周身一丹田,即周身一太極,可護體,兼以虛實虛靈之用,即變成極善沾粘。吞吐以胸腰,進退以步,此即善化善護之功。氣動即軔,指相互間之運動,即使不動,敵人快速打來,碰著身間架骨棱,亦如中鐵骨鐵壁,周身亦如皮革(高者),若以此軔勁拳掌臂足,揮向刺向敵手,稍近即可傷之。絕勁,稱為寸勁、抖勁、急剛勁、冷脆勁。絕勁的主要來源在於龜尾之急劇轉抖和丹田之氣的集聚吐發,抖絕在臀。翻浪勁理很簡單,波浪拍岸的勁力很強,但它的勁源並不在其表面,而是起源于大海底部的運動,活躍轉化于海洋中層,進而作用於表面,其理就在於此。寸勁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傷人,而是以柔掌發人,已周身整勁且神氣純,能震身猛抖而發跌人。更上即為分勁,功夫火侯更純故,微顫不見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顫。此勁打的是陰陽返複勁,其發人能讓人雙足同時離地。抖震勁可在一接手以內勁破開對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勁還有防守功用可以將來力滑開。

內家功夫以松柔為本,混身肌肉一緊就松,十秒裡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閒庭信步,越戰越勇,打個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難練的,腰胯上的肌肉,沒練到時,感覺不到,怎麼能讓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別是腰下部和髖關節附近的肌肉,在練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練到之後才知道原來那裡也是可以動的,而且還力大無窮,內功的力量全是從那幾塊脊椎上來的。人體是個大彈簧,就是說的那幾塊脊椎上的肌肉。這幾塊骨頭有了開合,動起來了,人就能生出膽色,碰著老虎都敢咬一口。

龍形搜骨,發勁講求骨力,髖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節能夠發力,腰胯關節可以開合。周身骨架筋經貫通,丹田力可以順達周身各個部位,沒有內耗,勁路打通。丹田區域的肌肉,平時人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除非扭傷了腰,但練到之後就會體會到人身上這幾個最死的關節裡蘊含著最強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獸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襲獵食時那種驚人的速度、力量和協調性,都是從這幾個部位發動的。有了這種力量作後盾,文人學士也敢沙場一搏。形意拳講龍虎二氣,這龍跟虎,最強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龍虎之能,膽色怎能不壯。

五.丹田發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這個球狀空腔,得像皮球那麼富有彈性(筋膜之功),像鋼球那麼堅固(骨架之功),所以內家一脈,首重丹田開合,所謂"一年打死人",就是因為從一開始就強化訓練這個部位。有丹田之開合,才有全身骨節協調一致的開合,有了內開合,才能談到胸背、四肢的外開合,沒有丹田開合帶動全身內變,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絕的翻浪力。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勁掛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內裡深入。

圈內打人,圈外推人,所謂圈內,即盤骨發力範圍,所謂圈外,即盤骨發力範圍以外。力量的終極來源,就是盤骨,古說腰胯只是籠統的講法,實則只指盤骨。就是用盤骨來打你,這個部位,一女流只要懂得開胯,以盤骨的收束,開張以致旋動來發力,帶動通身骨骼出擊,那麼纖纖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盤骨的發力,外表上看不到,所以對手被打得折肢斷臂,仍不知何事。成人的盤骨,尤其是男人,已經硬化,其構合縫隙的軟骨,也已鈣化,連成一起,所以成年後才學太極,不易開胯。兩年而能開胯,已經算快。學懂用盤骨運動來發力,還同時要學脊骨的節節用力,節節貫通。由盤骨帶動脊骨,再帶動四肢筋骨發勁。

真正的內家發力,內壓集中點在腹部,以髖關節帶動下半身、腰椎骨節帶動上半身的運動帶動全身的運動。關鍵在於腹部的摶氣,腰腹肌均衡收緊,內壓增大,給腰椎的內動提供一個有力的內在支撐。尾椎的驚乍,以骨盆為輪,脊椎為軸的發力,腰、腹、股肌肉搓動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傳至兩手。整體的感覺是勁力從尾錐或是叫襠內像龍捲風一樣升起來,兩腿的筋被抽緊,兩隻腳不得不抓住地,否則就要被這股力量給帶的騰起來。這樣練下去,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為止,就會出現《神運經》上的飛騰之功,或叫輕功。像鬼魅一樣飄忽、野獸一樣協調的身法。

內家暗腿就是指開發出這種力量後,貼著地走就是步,腳一離地就是腿,力量來源於腰際。所以有前輩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換。但這種用力方式,對身體的綜合要求極高,首先是周身筋膜(胸背腰腹襠胯)的拉伸量,再有就是骨節間關節囊的韌性強度,要達到內在的骨架貫通。隔膜要下沉,襠胯要上翻,腰椎要拉開、後倚,形成丹田的中空內實,就像兩胯之間夾了一個充足氣的大皮球,這個球又抱著肋骨。這樣髖關節,腰椎的運動才會有可支撐,力量才能上肩背,貫四梢,身法運動才能涵上勁。

招法會因人而異,不切實用,故強調找勁、發勁,做到自然合諧,才能使外形合順,勁從中來,內質中和,氣自然生,四肢百骸氣質歸一,摒除後天拙力。任何門派真傳功夫都是一氣所成,內勁所成,此為本。至於應用手法,有了完整圓融之內勁,簡單手法即可成極高妙之手法。按規矩操練,逐步找出上下相隨、內外合一的先天真勁。使人身散亂之氣,納入丹田,運之周身,成為完整一氣。以身體中心為活動起點,能使整體力量連貫運作,使身體每一部份都擁有整體力量,使對手與自己身體任何一點接觸,都受到整體力量的反擊。當整勁沒有練到自如的水準時,實戰時就要放棄練拳時練習整勁的要領,怎麼好打怎麼打。

內家高境,周身一如,周身一丹田,周身一太極。勝敗不在招式,只內勁飽滿否,問都問不動,才算入門。內家功夫本一,任何門派真傳功夫,都是一氣所成,內勁所成,應用手法有了完整圓融之內勁,簡單手法即可成極高妙之手法。內勁飽滿圓融故出手變化莫測,形意一動即如虎撲羊,一雄獅瞬間撲向鬣狗,一撲及地,鬣狗已頸椎折斷。

六.化槍為拳,人的骨架就是大槍,特別是脊椎,經過內功訓練,如同白蠟杆般堅韌、充滿彈性,腰胯肌肉力在此完成蓄髮,轉化為高頻殺傷的彈抖力,如同槍法裡的絕技金雞亂點頭,腰胯勁傳導到槍頭,化成槍花。但這必須借助大杆的彈性,硬木棍挽不出槍花來。得把從腳底到頭頂心、從腰到手的筋骨結構練的像白蠟杆子,發勁也是循著槍訣,沾實始吐力,這才是形意直勁的真意。孫祿堂先生晚年的照片挺拔如槍桿,有些人總覺得形意重拳和頻率不能兼顧,是內功未到,難得真傳,雖然腰胯肌肉能使上力,但還有關節還在打軟,力量在傳遞過程中從關節漏掉了,發勁做不到冷彈脆快,只好憋一口氣在胸口或丹田,去掄、推、搡、撞。骨力在實戰中的運用實際與兵器無二,這身骨頭就是十八般兵器。形意是槍拳,太極、八卦是刀劍拳,通臂、披掛是鞭子拳。循著用兵器的竅門去琢磨,各種勁訣就通了。

練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來練,不要管手腳,立丹田、較丹田、翻浪勁、抖絕勁就是從這裡面出。天長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麼叫"全身是一條大龍了",也知道什麼叫背後敏感了,才能對敵。骨盆有了感覺,各種丹田功就沒有奧秘可言了,不過就是各種腰腹筋肉的鍛煉而已。這兩個地方出了感覺,就不想掄拳頭了。對拳裡的蹭勁就有了體會,見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這就是骨力。

骨勁在身上而不外顯,自身身體既是拳頭,骨架生棱,骨力如刀劍。變化皆在骨架上。形意以槍化拳,槍就是化在了自身的骨架上。純以骨架傳勁走勁。身體骨架即是刀槍劍,是最佳最好的傳勁工具,不是發勁工具。既然是傳勁,自然是越結實越好。骨架結實就在一個整上,全身整合,周身關節無斷之處,一透到地,即是最佳,但凡身上有一處不能松透之處,即不可能有如此之整。真正的整,是周身無時無處不是處在自然的整之狀態,整勁是指由整的架子傳過來的勁。最後打成一個整,打出來整勁等等說法仍然還是在跟自己較勁,全浪費在自己身上了。槍"滑"杆"抖"槍之說,滑者主直勁,勁在脊椎,帶周身直進。抖者主螺旋轉勁,勁在腰胯,帶周身擰轉。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直勁者,直進也,孫存周前進一丈,後退八尺即是如此之功,用以傷人,疾打疾進,其威可怖。抖者,轉勁也。腰胯左轉右轉不斷相連即成抖。所謂胯骨即是大轉子,道理在此。直勁,勁在脊椎,曰龍勁,取"龍形搜骨"之意。抖勁,勁在腰胯,曰虎勁,取虎腰胯之功。

凡被此力擊打過的人,當即昏懵,如遭電擊,雙頰蒼白,綿軟無力。交手者,絕大多數均一個照面便被擊垮,不能再戰。

內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勁和放鬆:放鬆之後出根勁,有了根勁更放鬆。放鬆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應手的事就會放鬆。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遠,蹦得高,動作快了,別人一拳打來,要躲要打隨心所欲,心情當然不緊張了,一放鬆就解放了腦,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態也變化,內功讓人沉著,思維敏捷,用在打鬥中遠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貴。內家功夫裡"硬碰硬"招法訣竅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勁,碰撞時骨頭一轉,看是兩個人碰骨頭,其實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頭一轉就把橫向的來力變成了縱向的力通過骨架傳走了,縱向承力再大骨頭都不會斷的。對方骨頭若是不動,只有吃打傷了。

腿之根在胯,內家高手勁路打通,外形不動,身勢一沉腳就上去了,根本不須擺腿加速,力量還大得很。最關鍵是這種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遠踢丈外,任何距離都發得出勁,讓人無法阻擋。不懂內勁的人發腿很難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腳最終擺開掄圓的時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對手膽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內家發腿在未起腳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過程。想去堵內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槍口上。外家拳人才,全靠在實戰中把勁路打通。實戰時,心到手不到,天生腰腿有力的人一急就把根勁找到了。根勁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幹什麼都心想事成,功夫上身後,心中不知覺地生出豪氣,遇事臨敵眼毒神聚、毫不慌亂,每每有英雄之舉。

四.橫勁是一種全體擰轉的裹合勁,起手時有橫,入手時有橫;身起時有橫,身落時還有橫;足進時有橫,足退時也有橫。周身橫勁為先天之橫,太極稱為周身掤勁,練內家拳即可得周身一丹田,即周身一太極,可護體,兼以虛實虛靈之用,即變成極善沾粘。吞吐以胸腰,進退以步,此即善化善護之功。氣動即軔,指相互間之運動,即使不動,敵人快速打來,碰著身間架骨棱,亦如中鐵骨鐵壁,周身亦如皮革(高者),若以此軔勁拳掌臂足,揮向刺向敵手,稍近即可傷之。絕勁,稱為寸勁、抖勁、急剛勁、冷脆勁。絕勁的主要來源在於龜尾之急劇轉抖和丹田之氣的集聚吐發,抖絕在臀。翻浪勁理很簡單,波浪拍岸的勁力很強,但它的勁源並不在其表面,而是起源于大海底部的運動,活躍轉化于海洋中層,進而作用於表面,其理就在於此。寸勁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傷人,而是以柔掌發人,已周身整勁且神氣純,能震身猛抖而發跌人。更上即為分勁,功夫火侯更純故,微顫不見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顫。此勁打的是陰陽返複勁,其發人能讓人雙足同時離地。抖震勁可在一接手以內勁破開對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勁還有防守功用可以將來力滑開。

內家功夫以松柔為本,混身肌肉一緊就松,十秒裡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閒庭信步,越戰越勇,打個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難練的,腰胯上的肌肉,沒練到時,感覺不到,怎麼能讓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別是腰下部和髖關節附近的肌肉,在練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練到之後才知道原來那裡也是可以動的,而且還力大無窮,內功的力量全是從那幾塊脊椎上來的。人體是個大彈簧,就是說的那幾塊脊椎上的肌肉。這幾塊骨頭有了開合,動起來了,人就能生出膽色,碰著老虎都敢咬一口。

龍形搜骨,發勁講求骨力,髖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節能夠發力,腰胯關節可以開合。周身骨架筋經貫通,丹田力可以順達周身各個部位,沒有內耗,勁路打通。丹田區域的肌肉,平時人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除非扭傷了腰,但練到之後就會體會到人身上這幾個最死的關節裡蘊含著最強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獸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襲獵食時那種驚人的速度、力量和協調性,都是從這幾個部位發動的。有了這種力量作後盾,文人學士也敢沙場一搏。形意拳講龍虎二氣,這龍跟虎,最強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龍虎之能,膽色怎能不壯。

五.丹田發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這個球狀空腔,得像皮球那麼富有彈性(筋膜之功),像鋼球那麼堅固(骨架之功),所以內家一脈,首重丹田開合,所謂"一年打死人",就是因為從一開始就強化訓練這個部位。有丹田之開合,才有全身骨節協調一致的開合,有了內開合,才能談到胸背、四肢的外開合,沒有丹田開合帶動全身內變,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絕的翻浪力。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勁掛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內裡深入。

圈內打人,圈外推人,所謂圈內,即盤骨發力範圍,所謂圈外,即盤骨發力範圍以外。力量的終極來源,就是盤骨,古說腰胯只是籠統的講法,實則只指盤骨。就是用盤骨來打你,這個部位,一女流只要懂得開胯,以盤骨的收束,開張以致旋動來發力,帶動通身骨骼出擊,那麼纖纖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盤骨的發力,外表上看不到,所以對手被打得折肢斷臂,仍不知何事。成人的盤骨,尤其是男人,已經硬化,其構合縫隙的軟骨,也已鈣化,連成一起,所以成年後才學太極,不易開胯。兩年而能開胯,已經算快。學懂用盤骨運動來發力,還同時要學脊骨的節節用力,節節貫通。由盤骨帶動脊骨,再帶動四肢筋骨發勁。

真正的內家發力,內壓集中點在腹部,以髖關節帶動下半身、腰椎骨節帶動上半身的運動帶動全身的運動。關鍵在於腹部的摶氣,腰腹肌均衡收緊,內壓增大,給腰椎的內動提供一個有力的內在支撐。尾椎的驚乍,以骨盆為輪,脊椎為軸的發力,腰、腹、股肌肉搓動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傳至兩手。整體的感覺是勁力從尾錐或是叫襠內像龍捲風一樣升起來,兩腿的筋被抽緊,兩隻腳不得不抓住地,否則就要被這股力量給帶的騰起來。這樣練下去,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為止,就會出現《神運經》上的飛騰之功,或叫輕功。像鬼魅一樣飄忽、野獸一樣協調的身法。

內家暗腿就是指開發出這種力量後,貼著地走就是步,腳一離地就是腿,力量來源於腰際。所以有前輩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換。但這種用力方式,對身體的綜合要求極高,首先是周身筋膜(胸背腰腹襠胯)的拉伸量,再有就是骨節間關節囊的韌性強度,要達到內在的骨架貫通。隔膜要下沉,襠胯要上翻,腰椎要拉開、後倚,形成丹田的中空內實,就像兩胯之間夾了一個充足氣的大皮球,這個球又抱著肋骨。這樣髖關節,腰椎的運動才會有可支撐,力量才能上肩背,貫四梢,身法運動才能涵上勁。

招法會因人而異,不切實用,故強調找勁、發勁,做到自然合諧,才能使外形合順,勁從中來,內質中和,氣自然生,四肢百骸氣質歸一,摒除後天拙力。任何門派真傳功夫都是一氣所成,內勁所成,此為本。至於應用手法,有了完整圓融之內勁,簡單手法即可成極高妙之手法。按規矩操練,逐步找出上下相隨、內外合一的先天真勁。使人身散亂之氣,納入丹田,運之周身,成為完整一氣。以身體中心為活動起點,能使整體力量連貫運作,使身體每一部份都擁有整體力量,使對手與自己身體任何一點接觸,都受到整體力量的反擊。當整勁沒有練到自如的水準時,實戰時就要放棄練拳時練習整勁的要領,怎麼好打怎麼打。

內家高境,周身一如,周身一丹田,周身一太極。勝敗不在招式,只內勁飽滿否,問都問不動,才算入門。內家功夫本一,任何門派真傳功夫,都是一氣所成,內勁所成,應用手法有了完整圓融之內勁,簡單手法即可成極高妙之手法。內勁飽滿圓融故出手變化莫測,形意一動即如虎撲羊,一雄獅瞬間撲向鬣狗,一撲及地,鬣狗已頸椎折斷。

六.化槍為拳,人的骨架就是大槍,特別是脊椎,經過內功訓練,如同白蠟杆般堅韌、充滿彈性,腰胯肌肉力在此完成蓄髮,轉化為高頻殺傷的彈抖力,如同槍法裡的絕技金雞亂點頭,腰胯勁傳導到槍頭,化成槍花。但這必須借助大杆的彈性,硬木棍挽不出槍花來。得把從腳底到頭頂心、從腰到手的筋骨結構練的像白蠟杆子,發勁也是循著槍訣,沾實始吐力,這才是形意直勁的真意。孫祿堂先生晚年的照片挺拔如槍桿,有些人總覺得形意重拳和頻率不能兼顧,是內功未到,難得真傳,雖然腰胯肌肉能使上力,但還有關節還在打軟,力量在傳遞過程中從關節漏掉了,發勁做不到冷彈脆快,只好憋一口氣在胸口或丹田,去掄、推、搡、撞。骨力在實戰中的運用實際與兵器無二,這身骨頭就是十八般兵器。形意是槍拳,太極、八卦是刀劍拳,通臂、披掛是鞭子拳。循著用兵器的竅門去琢磨,各種勁訣就通了。

練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來練,不要管手腳,立丹田、較丹田、翻浪勁、抖絕勁就是從這裡面出。天長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麼叫"全身是一條大龍了",也知道什麼叫背後敏感了,才能對敵。骨盆有了感覺,各種丹田功就沒有奧秘可言了,不過就是各種腰腹筋肉的鍛煉而已。這兩個地方出了感覺,就不想掄拳頭了。對拳裡的蹭勁就有了體會,見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這就是骨力。

骨勁在身上而不外顯,自身身體既是拳頭,骨架生棱,骨力如刀劍。變化皆在骨架上。形意以槍化拳,槍就是化在了自身的骨架上。純以骨架傳勁走勁。身體骨架即是刀槍劍,是最佳最好的傳勁工具,不是發勁工具。既然是傳勁,自然是越結實越好。骨架結實就在一個整上,全身整合,周身關節無斷之處,一透到地,即是最佳,但凡身上有一處不能松透之處,即不可能有如此之整。真正的整,是周身無時無處不是處在自然的整之狀態,整勁是指由整的架子傳過來的勁。最後打成一個整,打出來整勁等等說法仍然還是在跟自己較勁,全浪費在自己身上了。槍"滑"杆"抖"槍之說,滑者主直勁,勁在脊椎,帶周身直進。抖者主螺旋轉勁,勁在腰胯,帶周身擰轉。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直勁者,直進也,孫存周前進一丈,後退八尺即是如此之功,用以傷人,疾打疾進,其威可怖。抖者,轉勁也。腰胯左轉右轉不斷相連即成抖。所謂胯骨即是大轉子,道理在此。直勁,勁在脊椎,曰龍勁,取"龍形搜骨"之意。抖勁,勁在腰胯,曰虎勁,取虎腰胯之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