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濮人種茶考:唐代之前的雲南茶葉茫不可考

歷史許多時候是一本陳年爛帳, 許多東西死無對證, 對於唐代之前的雲南茶葉而言, 更是茫不可考。 一些寫雲南茶史的文章,

引經據典, 將雲南可考證的種茶史上溯到3000多年前, 言必稱“商周之際”。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本文的觀點是, 雲南茶葉的信史只能從唐代算起, 因為唐人樊綽將雲南茶寫進了《蠻書》, 其是雲南茶見諸於史籍最早最確切最可靠的記載。 在唐代之前, 也有一些典籍提到了西南地區的茶葉, 但沒有特指雲南。 我們可是假設說的是雲南, 但缺乏確鑿的證據, 只能算一種學術探討之設想。

按照茶界的主流觀點, 雲南茶產業始于商周, 雲南的濮人率先發現、馴化與利用野生茶樹。 “濮人種茶”作為一種假說, 有其巨大的學術價值。 由於唐代之前缺乏確鑿的文字記載, 無疑讓這種假說含金量大為降低。 本文嘗試從社會經濟發展、民族遷徙與融合等角度,

來破解雲南唐代以前濮人種茶之謎, 以及雲南三千年來茶葉種植文明是如何演變進化的。 當然文章的主觀推想成分多, 還請方家不吝指正!

一、唐代之前的雲南茶葉茫不可考

一提到雲南茶葉, 許多人會引經據典, 羅列出一些唐代以前的典籍關於雲南茶葉的記載。 主要有以下這些:

1、巴國貢獻茶, 跟滇東北種茶的關係

《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 實得巴蜀之師, 著乎尚書……其地東至魚複, 西至僰道, 北接漢中, 南極黔涪。 土植五穀, 牲具六畜, 桑蠶麻苧, 魚鹽鋼鐵, 丹漆茶蜜……皆納貢之。 ”

質疑:這是巴志, 說的是古代巴國之事。 巴國的地理範圍跟雲南關係不大, 勉強可以聯繫的是“西至僰道”。 僰道是今宜賓, 宜賓的旁邊是雲南的昭通。

也就是說在歷史上滇東北的昭通, 有可能屬於巴國的勢力範圍。 但這只是假設, 說明存在一種可能, 但不能作為確切的證據。 巴王作為諸侯國君, 理所當然要向周武王上貢。 《巴志》中記載了這樣一份貢品清單:五穀六畜、桑蠶麻紵、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鴙、黃潤鮮粉。 貢品中有“茶”, 但我們只能說有可能茶產自雲南的滇東北。

2、武王伐紂的濮國是不是雲南濮人?

據《史記·周本紀》載, 周武王在西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個小國討伐紂王。 八國即庸、蜀、羌、鬢、微、盧、彭、濮八個部族國。 一些介紹雲南茶葉歷史的文章, 於是發揮想像:其中鬢族濮族均祖居雲南, 鬢族分佈在今牟定縣, 濮族分布面廣, 周秦時期稱為百濮, 其後裔分支很多,

歷代稱呼為朴子、樸子蠻、布朗;蒲蠻、哈瓦、德昂、崩龍等。

質疑:其實在中國古代, 濮人分佈很廣。 商周時, 分佈在江漢流域及其以南, 後散居今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與百越雜處。

今天, 歷史學家對百濮族人的歷史演變結果有三種流派:①戰國以後演變為百越, 發展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各民族;②百濮與百越是兩個不同的族體, 元朝以後稱蒲人, 再後發展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各民族;③前期之百濮與百越有密切關係, 後期即為孟高棉語族各民族。

實際上,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濮族人, 主要居住於今雲南、貴州、四川至江漢流域以西一帶, 是今天操持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的彝族、哈尼族與土家族, 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的苗族,

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布朗族, 南亞語系·佤德昂語支的佤族和德昂族, 漢藏語系·語族語支至今未定的仡佬族, 以及部分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傣族(泰族)、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侗族等諸多少數民族的先民之一。

由此可見, 濮人分佈極廣, 參加武王伐紂的濮人不一定來自雲南, 而且濮人的族屬非常複雜, 至今沒有定論。 濮人不但是今雲南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祖先, 也可能是彝族、哈尼族、土家族、侗族等的祖先, 因為歷史上民族融合, 百越、百濮、氐羌存在相互融合之現象。 比如彝族, 不但是氐羌的後人, 也包含著不少的百濮成分。 )

3、產茶的漢代平夷縣不是今天的雲南富源

《華陽國志·南中志》中有“平夷縣, 郡治有珧津、安樂水, 山出茶、蜜”的記載。據吳覺農《茶經述評》載:“平夷縣約當今雲南富源縣地。”

質疑:這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雲南富源叫平夷縣,是在清順治十四年。漢代的平夷縣在今貴州畢節。且看歷史真實記載:

古平夷,今貴州畢節。西元前111年置平夷縣,治所在今畢節七星關區,隸牂柯郡。晉建興元年(313)置平夷郡,平夷縣為郡治,東晉文帝時改為平蠻郡、平蠻縣。

富源,周秦時,屬滇國。兩漢時,屬益州宛溫縣。兩晉南北朝時,屬寧州。隋朝,屬益州開邊縣。唐朝,屬盤州。南詔和大理國時,為摩彌部。元朝時,在境內北部設羅山縣,屬曲靖宣撫司。明洪武二十三年,廢羅山縣,新置平彝縣衛,南部仍為亦佐縣。清初,平彝縣衛屬雲南都司、亦佐縣屬曲靖軍民府。清順治十四年,廢亦佐縣為平夷縣。康熙三十四年,以平彝廢衛、亦佐廢縣,建平彝縣,屬曲靖軍民府。1954年,改稱富源縣至今。

4、“南中茶子”並沒有特指雲南所產

晉傅巽《七誨》:“蒲桃、宛柰、齊柿、燕粟、垣陽黃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極石蜜。”

質疑:南中系東漢末時對今全滇和黔西北、川西南的總稱。文章說茶子產于南中,但沒有具體說產自南中哪裡。我們只能假設,既然提到南中,很可能作者的本意包括雲南。

由於唐之前沒有確鑿的文獻記載雲南產茶,所以雲南茶產業的信史只能從唐代算起。唐人樊綽的《蠻書》寫道:“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薑、椒、桂和烹而飲之。”這被視為雲南茶見諸於史籍最早最確切最可靠的記載!(本文系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作者:白馬非馬,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全文閱讀請點擊《濮人種茶考:探秘雲南三千年茶葉種植史(全本)》一文查閱)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山出茶、蜜”的記載。據吳覺農《茶經述評》載:“平夷縣約當今雲南富源縣地。”

質疑:這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雲南富源叫平夷縣,是在清順治十四年。漢代的平夷縣在今貴州畢節。且看歷史真實記載:

古平夷,今貴州畢節。西元前111年置平夷縣,治所在今畢節七星關區,隸牂柯郡。晉建興元年(313)置平夷郡,平夷縣為郡治,東晉文帝時改為平蠻郡、平蠻縣。

富源,周秦時,屬滇國。兩漢時,屬益州宛溫縣。兩晉南北朝時,屬寧州。隋朝,屬益州開邊縣。唐朝,屬盤州。南詔和大理國時,為摩彌部。元朝時,在境內北部設羅山縣,屬曲靖宣撫司。明洪武二十三年,廢羅山縣,新置平彝縣衛,南部仍為亦佐縣。清初,平彝縣衛屬雲南都司、亦佐縣屬曲靖軍民府。清順治十四年,廢亦佐縣為平夷縣。康熙三十四年,以平彝廢衛、亦佐廢縣,建平彝縣,屬曲靖軍民府。1954年,改稱富源縣至今。

4、“南中茶子”並沒有特指雲南所產

晉傅巽《七誨》:“蒲桃、宛柰、齊柿、燕粟、垣陽黃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極石蜜。”

質疑:南中系東漢末時對今全滇和黔西北、川西南的總稱。文章說茶子產于南中,但沒有具體說產自南中哪裡。我們只能假設,既然提到南中,很可能作者的本意包括雲南。

由於唐之前沒有確鑿的文獻記載雲南產茶,所以雲南茶產業的信史只能從唐代算起。唐人樊綽的《蠻書》寫道:“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薑、椒、桂和烹而飲之。”這被視為雲南茶見諸於史籍最早最確切最可靠的記載!(本文系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作者:白馬非馬,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全文閱讀請點擊《濮人種茶考:探秘雲南三千年茶葉種植史(全本)》一文查閱)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