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識茶:西湖龍井的起源、鑒別、品飲深度解析

西湖龍井是歷史名茶, 始創於明代以前, 屬細嫩炒青綠茶。 集中產於杭州西湖西南一帶的山區裡, 主要在獅峰山、梅家塢、龍井, 雲棲, 虎跑五個核心產區, 以“明前茶”為上乘珍品。 西湖龍井明前茶是清明前採制春茶鮮葉, 其經過一個冬天的滋養, 茶芽柔嫩嬌美, 滋味甘醇。 因產量少而特別珍貴, 素有“明前茶, 貴如金”的說法。

西湖龍井的傳說

1起源

傳說很久以前龍井山中有個荒涼的小村, 村中有個老婦, 住在破茅屋裡, 靠採摘屋後所種的十八棵茶樹的嫩葉為生。 她為人心善, 常煮茶水在門口任進山採茶的人取飲。 一天村中來了一位白鬍子的老頭, 在門口喝茶時看見她屋角棄置一個破石臼, 認出它是寶貝, 便要購買。 婆婆道:“破舊石臼, 是無用之物, 喜歡, 搬去就是。 ”

老者自己搬不動大石臼, 便下山找人來搬, 不想老太太善心又起, 見他要石臼, 便將石臼洗刷一淨, 把臼中腐土, 埋在屋後十八棵茶樹下。 老者帶了下人回來, 只見石臼已洗乾淨, 大驚失色, 石臼也不要了, 歎息下山而去。 原來石臼並非寶物, 它裡面堆積的腐土才是無價之寶。 老婦屋後的十八棵茶樹, 自得腐土為肥後, 生長茂盛起來;而用這些樹的嫩芽所制的茶葉,

好有奇特的清香, 為諸茶之冠。 這些樹便是龍井茶的始祖。

2十八棵禦茶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 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 看鄉女採茶, 以示體察民情。 這天, 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 心中一樂, 也學著采了起來。 剛采了一把, 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 請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 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 日夜兼程趕回京城。

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 一時肝火上升, 雙眼紅腫, 胃裡不適, 並沒有大病。 此時見皇兒來到, 只覺一股清香傳來, 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 皇帝也覺得奇怪, 哪來的清香。 他隨手一摸, 啊, 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 幾天過後已經幹了, 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 太后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 宮女將茶泡好, 茶送到太后面前, 果然清香撲鼻, 太后喝了一口, 雙眼頓時舒適多了, 喝完了茶, 紅腫消了, 胃不脹了。 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 真是靈丹妙藥。 ”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 立即傳令下去,

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 每年採摘新茶, 專門進貢太后。 至今, 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禦茶。

如何鑒別?

西湖龍井茶乃龍井茶中的上品, 市場上也有很多冒充的非正品, 教大家幾個簡單的鑒別真偽方法

1色

“糙米色顯泛寶光”。 西湖龍井的幹茶色澤綠中顯黃, 俗稱“糙米色”, 有亮光。 而不是所謂綠茶的綠色。

2香

栗香、豆香、清香若蘭。 聞到和喝到的香味, 體現一個字-“醇”, 沒有青草味

3味

清朝茶人陸次雲說,“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瀹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西湖龍井,苦澀味不明顯,入口即化,品茶時生津回甘明顯,有足夠香味和鮮爽度,喝後齒頰留香,典型的“後橄欖滋味”。

4形

幹茶外形似碗釘,扁平挺秀,光滑齊勻,尖削挺拔,葉底鮮嫩光澤,形狀整齊。

沖泡品飲

1賞茶

龍井茶十分珍貴,色香味形俱佳,又飽含文化底蘊。所以,可在沖泡之前,放少量幹茶於賞茶盤中,觀賞聞香。

2溫杯

西湖龍井茶用虎跑水來沖泡,世人稱之為“龍虎飲”,又稱為“西湖雙璧”。沒有虎跑水可用純淨水和山泉水代替。水溫要在85~90℃左右,注意不要用100℃的水沖泡西湖龍井茶,100℃的水會滾壞茶葉導致泡出來的茶營養價值降低。 溫杯的作用有二:一是潔淨飲具。儘管所用的玻璃杯是事先清潔過的,甚至是消過毒的,但溫杯往往會給人以心理上的慰藉;二是使杯具器溫升高,能使茶湯溫度不會因杯具吸熱而使溫度驟降,影響茶水品質。

3置茶

通常按1克龍井茶,沖50毫升左右水量的比例,視飲杯大小,將茶一一撥入杯中待泡。如用200毫升容水量的飲杯,則置上3克龍井茶,沖水七分滿就可以了。

4浸潤泡

泡龍井茶時,先沖入已三分之一的水,以浸濕杯中茶葉。隨即稍加晃動,提杯按逆時針方向轉動數圈,目的在於使杯中龍井茶浸潤,便於繼續沖泡時,茶中的內含物儘快浸出,茶葉也不會因一時難以浸透而浮在茶湯表面。

5正泡

龍井茶經浸潤泡後,就進行正泡。正泡時,可將水壺由低向高,連拉三下,俗稱“鳳凰三點頭”,再沖水至七分杯滿為止,留下三分空間,表示“七分茶,三分情”。這樣,還可使龍井茶在沖泡過程中上下翻滾,使茶汁很快浸出,與水融為一體。6品飲

西湖龍井初品時,需細細體會,慢慢領悟。正如清代茶人陸次之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飲到茶湯只剩下飲杯容量的1/3時,就要續水。龍井茶可續水2~3次,這叫一二不過三。續水3次後,如果還想再品飲,那麼就得重新沖泡了。

3味

清朝茶人陸次雲說,“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瀹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西湖龍井,苦澀味不明顯,入口即化,品茶時生津回甘明顯,有足夠香味和鮮爽度,喝後齒頰留香,典型的“後橄欖滋味”。

4形

幹茶外形似碗釘,扁平挺秀,光滑齊勻,尖削挺拔,葉底鮮嫩光澤,形狀整齊。

沖泡品飲

1賞茶

龍井茶十分珍貴,色香味形俱佳,又飽含文化底蘊。所以,可在沖泡之前,放少量幹茶於賞茶盤中,觀賞聞香。

2溫杯

西湖龍井茶用虎跑水來沖泡,世人稱之為“龍虎飲”,又稱為“西湖雙璧”。沒有虎跑水可用純淨水和山泉水代替。水溫要在85~90℃左右,注意不要用100℃的水沖泡西湖龍井茶,100℃的水會滾壞茶葉導致泡出來的茶營養價值降低。 溫杯的作用有二:一是潔淨飲具。儘管所用的玻璃杯是事先清潔過的,甚至是消過毒的,但溫杯往往會給人以心理上的慰藉;二是使杯具器溫升高,能使茶湯溫度不會因杯具吸熱而使溫度驟降,影響茶水品質。

3置茶

通常按1克龍井茶,沖50毫升左右水量的比例,視飲杯大小,將茶一一撥入杯中待泡。如用200毫升容水量的飲杯,則置上3克龍井茶,沖水七分滿就可以了。

4浸潤泡

泡龍井茶時,先沖入已三分之一的水,以浸濕杯中茶葉。隨即稍加晃動,提杯按逆時針方向轉動數圈,目的在於使杯中龍井茶浸潤,便於繼續沖泡時,茶中的內含物儘快浸出,茶葉也不會因一時難以浸透而浮在茶湯表面。

5正泡

龍井茶經浸潤泡後,就進行正泡。正泡時,可將水壺由低向高,連拉三下,俗稱“鳳凰三點頭”,再沖水至七分杯滿為止,留下三分空間,表示“七分茶,三分情”。這樣,還可使龍井茶在沖泡過程中上下翻滾,使茶汁很快浸出,與水融為一體。6品飲

西湖龍井初品時,需細細體會,慢慢領悟。正如清代茶人陸次之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飲到茶湯只剩下飲杯容量的1/3時,就要續水。龍井茶可續水2~3次,這叫一二不過三。續水3次後,如果還想再品飲,那麼就得重新沖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