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破冰!廣州酒家IPO,是否意味A股大門已對餐企敞開?

溫馨提示:本文約3300字, 燒腦時間5分鐘, 筷玩思維記者趙娜發於深圳。

5月23日, 證監會發審委審核了8家企業的首發申請, 其中就有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一消息, 標誌著時隔八年後, A股終於又有了一家餐飲企業躋身。

回顧在高端餐飲最瘋狂的2005年到2012年, 淨雅、俏江南、湘鄂情、廣州酒家、順峰先後挑戰A股, 但都各有遭遇。

淨雅逐漸沒落到要變賣固定資產;俏江南轉戰港股同樣失利, 最終導致股權易主;湘鄂情上市後在大幅虧損後徹底剝離了餐飲業務, 向大資料、文化及環保領域轉型, 目前公司已更名為中科雲網,

如今已經不再跟餐飲有關係。

繼續堅持者如順峰、淨雅食品、嘉和一品等都相繼撤回IPO申請, 狗不理集團也進入了IPO終止審查企業名單, 還堅持上會的僅有九毛九等幾家。

證監會從2010年開始就限制餐飲企業的上市請求, A股主機板對餐飲企業的“冷臉”不知道何時才能解凍。

這一次的結果無疑讓人大跌眼鏡。 前身是已經要被遺忘的“高端餐飲”的廣州酒家竟然獲得一張珍貴的入場券, 是否意味著A股主機板終於要開始向餐飲企業開閘?

筷玩思維(ID:kwthink)認為, 首先要回答的, 是此時的廣州酒家的“酒家”的業務究竟有多少、讓其獲准登陸上海主機板的是餐飲業務還是食品業務的問題。

廣州酒家上市後的發展將走向何方,

餐廳經營又將如何發力, 對於這些業內關心的問題, 廣州酒家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瞄準上市頻頻受阻, 市場倒逼“食品餐飲一體化”

2010年, 即在湘鄂情上市後的第二年, 廣州酒家首次開始遞交上市申請材料。

排隊期間, 廣州酒家歷經漫長的IPO暫停, 2014年終止審查,

恢復審核後將上市地點由深交所中小板轉至上交所主機板, 但是廣州酒家的首發申請未能獲得通過。

上會遭證監會否決之後, 廣州酒家依然沒有放棄上市, 在2015年7月正式重啟IPO, 直到日前, 終於在上海主機板上市。

在這個過程中, 廣州酒家上市的目標一直沒有變, 但高端餐飲市場因為限制三公消費的大環境而走向頹勢, 廣州酒家不能再靠以往在高端餐飲消費上的業績來支撐自己的上市夢想。

廣州酒家以經營粵菜立足, 很長時期都代表著粵菜的最高水準。

1935年茶莊店主陳星海等人集股開辦西南酒家, 抗日戰爭爆發後酒家被毀, 重新開業後改名廣州酒家。 1956年廣州酒家公私合營後成為國營企業。

改革開放後, 廣州酒家仿製了具有中華民族象徵的“滿漢大全簇”,

並為“廣交會”供應創制名菜名點, 也奠定了“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

1991年廣州酒家企業集團正式成立, 自此, 原本以經營粵菜餐飲服務為主業, 銷售粵式糕點、月餅、燒臘等食品為副業的格局, 開始向食品工業上傾斜。

這也讓廣州酒家在失去高端餐飲市場的紅利之後, 有了一張“免死金牌”。 在廣州, 早茶晚茶、節日慶祝送禮、居家休閒, 都少不了點心和臘味, 這些大眾化的飲食產品, 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讓廣州酒家逆勢崛起, 在其它高端餐飲偃旗息鼓之時, 還在不斷挑戰上市。

2011年至2013年, 廣州酒家在高端餐飲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 月餅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13.2億元和14.7億元。 月餅系列產品貢獻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都在45%左右。

如今廣州酒家連鎖經營餐廳的數量沒有大變化, 截止2016年底, 其在廣州市區有17家酒樓, 相比之下, 餅屋的數量則高達157家。

廣州酒家集團如今的定位是:“堅持食品餐飲一體化多業態經營, 以食品製造業務為主的、多業態並存的發展格局”。這樣的格局在高端餐飲失勢前並不鮮明,市場現實讓廣州酒家必須把食品業務放在餐飲業務之前,對資本市場的故事也必須這麼講。

食品製造業務可以用中央源頭採購、集中初加工、機器設備輔助生產、統一物流配送的標準化、規範化、工業化生產模式,應對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投入要素價格不斷上升的衝擊。

餐飲題材上市魔咒終於解開,敗在月餅,成在點心

2014年廣州酒家啟動IPO,計畫募集的6.9億元資金,投入月餅及速凍食品生產線擴建項目的資金是2.1億元,占整個募投資金的30.4%。

這場廣州酒家的餐飲企業的破冰之旅,被外界認為更應該說是“吹起了A股市場上首家月餅製造商的上市號角”。

公司1995年設立全資子公司“利口福”,擁有10萬平米大型生產基地,自主生產月餅、速凍食品、臘味、麵包西點等食品。

當時廣州酒家的招股說明書裡,月餅不僅現有的602萬公斤產能,募投項目投產後,每年新增的216萬公斤的月餅也能被市場消化。

當時業內的普遍看法是,月餅是中秋節食品,黃金銷售期也就集中在節日前後2個月的時間裡。中秋以外時間,月餅基本沒有市場需求。廣州酒家的主要收入依賴月餅這個品類,一旦月餅銷售價格或銷量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更要命的是,廣州酒家的招股說明書闡述中,在珠三角,月餅成為溝通員工、客戶感情的紐帶。中秋節期間廣州酒家的月餅“一餅難求”,部分經銷商為了預訂,主動預付貸款。

於是,2015年2月,中國證監會公佈了廣州酒家IPO申請被否的原因——國家抑制“三公消費”對高檔餐飲消費、動用公款發福利及贈送高檔月餅等行為的遏制,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原本引以為傲的月餅業務,卻成了上一次IPO受阻的主因。

但這一次,同樣是以點心類為營收主力,情況卻發生了扭轉。之前被質疑月餅銷售的不確定性,因為有了遍佈市區的餅店而被打消了。

廣州酒家的“利口福”月餅,一直以來都是靠分佈在廣州市區的多家酒樓出售,市民、買家需要在廣州酒家預訂月餅、提貨。

而近年,利口福已經成為廣州酒家的餅屋品牌,分店越開越多,線下114家直營+43家加盟的利口福餅屋,分佈在整個城市的各個角落,模式有些接近便利店,售賣的不僅有月餅,還有速凍點心、臘味食品、粽子、肉鋪等產品。

普通市民不必前往酒樓,在自家門口就可以吃到味道正宗的早茶、晚茶,還可以買速凍、熟食產品回家享用。

這種更加穩定、高頻的家庭消費,才能讓資本市場看到清晰、穩定的盈利模式和前景,也最終讓廣州酒家打破餐飲題材難以上市的魔咒。

“食在廣州”第一股,上市A股後餐飲傳統如何延續?

之前月餅和其它食品類產品對企業貢獻率明顯高於餐飲的現狀依舊,因此,廣州酒家此次募集資金計畫的流向也仍偏向於食品類。

筷玩思維注意到,廣州酒家計畫募集資金6.15億元用於5個方面的項目建設,其中涉及食品類的資金3.79億元,占比超過六成。

而在老本行餐飲方面,廣州酒家計畫為餐飲門店建設專案投入1.4億元。

現在的廣州酒家主要都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黃浦區等繁華商圈,均為平均面積3700平米的大店,但都定位“大眾精品餐飲”。

暢銷菜品薄利多銷,定價較低,服務普通消費者;形象菜品,具有獨特創意和巧妙搭配,定價相對較高;創意菜品定價相對靈活,人均消費集中在50~160元間,新店預測也會繼續這種定位,以此來保證餐廳的生命力。

餐飲業務並不能丟,其意義並不在於營收,而是品牌。

廣州酒家是以經營傳統粵菜馳名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其80餘年歷史、成熟菜品體系,對於傳統粵菜文化依然很有市場的廣州市,品牌影響力依舊強大。

所以廣州酒家並沒有弱化“廣州酒家”的品牌,而是充分利用這個積累多年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和管道優勢,積極拓展食品製造業務,讓以月餅為代表的“利口福”、臘味為主的“秋之風”,都成為了知名品牌。

多品牌帶動了多業態,“利口福”也以連鎖餅店的經營模式,快速佔領了以粵式點心為主的甜品店的細分市場。

因此,筷玩思維認為,這家上市的集團公司究竟還是不是以餐飲為主業,能不能代表餐飲上市新一股的問題已經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依託餐飲業務積累的品牌勢能,可以延續到食品業務,讓兩部分業務可以相互促進,讓整個營收結構更加合理,讓主營業務能夠持續增長。

至於仍在IPO排隊的餐飲類企業廣州九毛九和同慶樓,廣州酒家的成功並不意味著餐飲業標準化經營、規範化管理已經不是問題,證監會嚴卡的依然是企業是否合規、是否能持續盈利。

另一方面,上市本身並不是目的,企業發展才是要追求的終極目標,一家餐飲集團的上市帶來的不會是盲目跟風將上市作為目標,最終還要考量企業自身是否有必要上市。

那麼,這場IPO“破冰”的意義恐怕就要歸結於“堅持就是勝利”了。

以食品製造業務為主的、多業態並存的發展格局”。這樣的格局在高端餐飲失勢前並不鮮明,市場現實讓廣州酒家必須把食品業務放在餐飲業務之前,對資本市場的故事也必須這麼講。

食品製造業務可以用中央源頭採購、集中初加工、機器設備輔助生產、統一物流配送的標準化、規範化、工業化生產模式,應對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投入要素價格不斷上升的衝擊。

餐飲題材上市魔咒終於解開,敗在月餅,成在點心

2014年廣州酒家啟動IPO,計畫募集的6.9億元資金,投入月餅及速凍食品生產線擴建項目的資金是2.1億元,占整個募投資金的30.4%。

這場廣州酒家的餐飲企業的破冰之旅,被外界認為更應該說是“吹起了A股市場上首家月餅製造商的上市號角”。

公司1995年設立全資子公司“利口福”,擁有10萬平米大型生產基地,自主生產月餅、速凍食品、臘味、麵包西點等食品。

當時廣州酒家的招股說明書裡,月餅不僅現有的602萬公斤產能,募投項目投產後,每年新增的216萬公斤的月餅也能被市場消化。

當時業內的普遍看法是,月餅是中秋節食品,黃金銷售期也就集中在節日前後2個月的時間裡。中秋以外時間,月餅基本沒有市場需求。廣州酒家的主要收入依賴月餅這個品類,一旦月餅銷售價格或銷量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更要命的是,廣州酒家的招股說明書闡述中,在珠三角,月餅成為溝通員工、客戶感情的紐帶。中秋節期間廣州酒家的月餅“一餅難求”,部分經銷商為了預訂,主動預付貸款。

於是,2015年2月,中國證監會公佈了廣州酒家IPO申請被否的原因——國家抑制“三公消費”對高檔餐飲消費、動用公款發福利及贈送高檔月餅等行為的遏制,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原本引以為傲的月餅業務,卻成了上一次IPO受阻的主因。

但這一次,同樣是以點心類為營收主力,情況卻發生了扭轉。之前被質疑月餅銷售的不確定性,因為有了遍佈市區的餅店而被打消了。

廣州酒家的“利口福”月餅,一直以來都是靠分佈在廣州市區的多家酒樓出售,市民、買家需要在廣州酒家預訂月餅、提貨。

而近年,利口福已經成為廣州酒家的餅屋品牌,分店越開越多,線下114家直營+43家加盟的利口福餅屋,分佈在整個城市的各個角落,模式有些接近便利店,售賣的不僅有月餅,還有速凍點心、臘味食品、粽子、肉鋪等產品。

普通市民不必前往酒樓,在自家門口就可以吃到味道正宗的早茶、晚茶,還可以買速凍、熟食產品回家享用。

這種更加穩定、高頻的家庭消費,才能讓資本市場看到清晰、穩定的盈利模式和前景,也最終讓廣州酒家打破餐飲題材難以上市的魔咒。

“食在廣州”第一股,上市A股後餐飲傳統如何延續?

之前月餅和其它食品類產品對企業貢獻率明顯高於餐飲的現狀依舊,因此,廣州酒家此次募集資金計畫的流向也仍偏向於食品類。

筷玩思維注意到,廣州酒家計畫募集資金6.15億元用於5個方面的項目建設,其中涉及食品類的資金3.79億元,占比超過六成。

而在老本行餐飲方面,廣州酒家計畫為餐飲門店建設專案投入1.4億元。

現在的廣州酒家主要都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黃浦區等繁華商圈,均為平均面積3700平米的大店,但都定位“大眾精品餐飲”。

暢銷菜品薄利多銷,定價較低,服務普通消費者;形象菜品,具有獨特創意和巧妙搭配,定價相對較高;創意菜品定價相對靈活,人均消費集中在50~160元間,新店預測也會繼續這種定位,以此來保證餐廳的生命力。

餐飲業務並不能丟,其意義並不在於營收,而是品牌。

廣州酒家是以經營傳統粵菜馳名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其80餘年歷史、成熟菜品體系,對於傳統粵菜文化依然很有市場的廣州市,品牌影響力依舊強大。

所以廣州酒家並沒有弱化“廣州酒家”的品牌,而是充分利用這個積累多年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和管道優勢,積極拓展食品製造業務,讓以月餅為代表的“利口福”、臘味為主的“秋之風”,都成為了知名品牌。

多品牌帶動了多業態,“利口福”也以連鎖餅店的經營模式,快速佔領了以粵式點心為主的甜品店的細分市場。

因此,筷玩思維認為,這家上市的集團公司究竟還是不是以餐飲為主業,能不能代表餐飲上市新一股的問題已經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依託餐飲業務積累的品牌勢能,可以延續到食品業務,讓兩部分業務可以相互促進,讓整個營收結構更加合理,讓主營業務能夠持續增長。

至於仍在IPO排隊的餐飲類企業廣州九毛九和同慶樓,廣州酒家的成功並不意味著餐飲業標準化經營、規範化管理已經不是問題,證監會嚴卡的依然是企業是否合規、是否能持續盈利。

另一方面,上市本身並不是目的,企業發展才是要追求的終極目標,一家餐飲集團的上市帶來的不會是盲目跟風將上市作為目標,最終還要考量企業自身是否有必要上市。

那麼,這場IPO“破冰”的意義恐怕就要歸結於“堅持就是勝利”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