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水果茶火了,但它是趨勢嗎?如何判斷一款產品的趨勢?

首先要說, 題目的問題, 咖sir給不了答案。

但按照這篇推送的思路, 很多品牌是有能力得到答案的。

這次, 介紹一個判斷產品趨勢的工具:“資料——現象——趨勢”。

古語說, 練拳不練功, 到頭一場空。 對新茶飲這個品類來說, 對新產品趨勢規律的研究, 是企業要修煉的基本功。

判斷一個產品的流行, 究竟是煙花易冷, 還是大浪隨後?這個工具用得好, 在研發上就可以有一些本質的判斷。

咖門特約作者|起雲, 發自北京

“這是很多人的原創”

人們常說, 領先兩步是先烈, 領先一步是先驅, 領先半步是天才。

2015年, 肯德基新推出了“伴檸伴桔”的果飲。

▲KFC領先一點推出的果飲

那時我初入行, 以為這就是肯德基的原創。

後來, 我聽到餐飲業有一個說法, “挖麥當勞的人管理門店, 挖肯德基的人搞產品研發, 挖星巴克的人做企業文化。 ”

這讓我很好奇, 我一直想探秘肯德基是如何搞產品研發和創新。 後來, 我發現很多地方早就有了果飲。

2016年夏天, 我在最新版的“小肥羊”, 看到了現摘現吃的“蘑菇”, 驚為創新。 但是幾天之後, 我在XX火鍋也看到了類似的產品。

我忍不住問, “這是誰的原創?”

朋友說, “這是很多人的原創。 ”

“從行業趨勢裡借力找新品”

2016年年底,

在雲南昆明, 德克士年會上, 德克士執行長蘇明瑞講述產品創新時, 提到了“鮮萃檸檬飲”。

這對於德克士是一次創新。 但是放到行業裡看, 比“伴檸伴桔”晚了一年半。

▲時隔一年半德克士才推出同類產品

於是, 我就很好奇, 特地問了:“新品研發的‘靈感’從哪來?”

這個問題裡, 我埋伏了幾個方向:

靈感是自我創新?還是借鑒市場?

創新是無中生有, 還是做大趨勢?

創新需要做哪些調研?

如何確定一個產品未來的空間?

我問這幾個問題是有原因的。 對於規模越大的企業, 創新的成本越大。

而蘇明瑞很詳細地做了解答, “從行業趨勢裡借力找新品”。

他說, 任何一款新品, 從研發設計到最後上市, 都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考量, 需要綜合考慮食品安全、口味、操作、成本、利潤、穩定供貨等諸多因素。

對於他們來說, 創新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工作。

推出與主產品方向沒有直接關聯的新品, 意味著要搭建新的供應鏈條, 尋找新的供應商, 製作新的操作流程, 對靈感的要求就更高了。

至於創新的靈感來自何處?

通常, 供應鏈的上游會較早的對市場趨勢做出反應, 因此, 關注食材端的產業趨勢, 或許就能獲取一些新品的靈感。

▲比如, 代替奶和茶結合的水果配茶, 是對食材的轉變和認可

蘇明瑞說, 至於如何獲取這樣的資訊, 一方面看你跟供應商的溝通是否深入, 另一方面就需要你認真做功課,隨時關注行業變化。當然,隨時關注隔壁老王家的菜單有啥變化也是很有必要的。

這就是大品牌的“紅利”,他們搞一搞“微創新”,跟上趨勢,通過規模優勢、品牌優勢變成產品優勢。

“資料——現象——趨勢”

然而,對於眾多非大品牌,如何抓住市場的機會?如何在亂象裡面看到商機?

這個問題我問了很多人。

有人說,你需要深入瞭解行業;有人說,你需要N年的積累;有人說,你需要“跟風”,領先半步;還有人說,這需要天賦。

這些答案我都不滿意。

所謂的天賦,本質都是對經驗的神話。而真正的經驗,都是對規律的洞察。

▲自然,經驗都不是憑空產生的

我想要的,就是如何對規律洞察。

終於,幾天前,一位餐飲人跟我分享了他如何預測產品的未來。

他首先強調:實力打不過趨勢。

不管大品牌,還是小品牌,跟趨勢對著幹,都是找死。

但是,有些趨勢看起來是真的,事實上有可能是假的。如何區分趨勢是“真趨勢”,還是“假趨勢”?

他給出了一個分析工具:資料——現象——趨勢

資料統計顯示,30年時間,中國禽肉消費量占比達到21%。在這個增長中,成就了麥當勞、肯德基。

▲過去30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變化

同樣的,根據這個邏輯。他預測,牛肉將在未來成為新的增長空間。

因為截止2014年的統計,中國牛肉人均消費量僅為5.2公斤,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60%,相當於美國人均消費量的1/7。

▲由差異資料進行的推測

按照經濟發展程度和牛肉消費的比例。牛肉在中國未來的增長空間,一定是充滿巨大空間的。

但是,如何看是不是真的存在這個空間呢?

這位老闆又分享另一個重要指示——看有沒有“現象”出現。

牛肉消費的增長就有這樣一個“現象”出現,那就是潮汕牛肉火鍋,用兩年時間發展了4000家店,成為了一個火鍋新品類。

因此,按照“資料——現象——未來”的邏輯,牛肉是有巨大增長空間。

✎ 咖sir說

茶飲行業的抄襲現象,是非常嚴重的。

“沒有大哥、只有小弟”的江湖,相互之間抄一抄,是行業階段性的問題,除了罵一罵,是繞不過的。

但是,這種低品質的抄襲,是很浪費行業成本的。一個產品出來,大家一擁而上。成本還沒收回,這產品已經過氣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行業的徘徊和停滯。

要抄,也要像大品牌那樣,瞧准了趨勢認定了產品,搞搞微創新嘛。

遺憾的是,在公司化的路徑上,新茶飲行業才剛剛起步。所以,高品質的抄襲的機會也變得微乎其微。

所以,練拳之餘,多練練功吧!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政雨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另一方面就需要你認真做功課,隨時關注行業變化。當然,隨時關注隔壁老王家的菜單有啥變化也是很有必要的。

這就是大品牌的“紅利”,他們搞一搞“微創新”,跟上趨勢,通過規模優勢、品牌優勢變成產品優勢。

“資料——現象——趨勢”

然而,對於眾多非大品牌,如何抓住市場的機會?如何在亂象裡面看到商機?

這個問題我問了很多人。

有人說,你需要深入瞭解行業;有人說,你需要N年的積累;有人說,你需要“跟風”,領先半步;還有人說,這需要天賦。

這些答案我都不滿意。

所謂的天賦,本質都是對經驗的神話。而真正的經驗,都是對規律的洞察。

▲自然,經驗都不是憑空產生的

我想要的,就是如何對規律洞察。

終於,幾天前,一位餐飲人跟我分享了他如何預測產品的未來。

他首先強調:實力打不過趨勢。

不管大品牌,還是小品牌,跟趨勢對著幹,都是找死。

但是,有些趨勢看起來是真的,事實上有可能是假的。如何區分趨勢是“真趨勢”,還是“假趨勢”?

他給出了一個分析工具:資料——現象——趨勢

資料統計顯示,30年時間,中國禽肉消費量占比達到21%。在這個增長中,成就了麥當勞、肯德基。

▲過去30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變化

同樣的,根據這個邏輯。他預測,牛肉將在未來成為新的增長空間。

因為截止2014年的統計,中國牛肉人均消費量僅為5.2公斤,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60%,相當於美國人均消費量的1/7。

▲由差異資料進行的推測

按照經濟發展程度和牛肉消費的比例。牛肉在中國未來的增長空間,一定是充滿巨大空間的。

但是,如何看是不是真的存在這個空間呢?

這位老闆又分享另一個重要指示——看有沒有“現象”出現。

牛肉消費的增長就有這樣一個“現象”出現,那就是潮汕牛肉火鍋,用兩年時間發展了4000家店,成為了一個火鍋新品類。

因此,按照“資料——現象——未來”的邏輯,牛肉是有巨大增長空間。

✎ 咖sir說

茶飲行業的抄襲現象,是非常嚴重的。

“沒有大哥、只有小弟”的江湖,相互之間抄一抄,是行業階段性的問題,除了罵一罵,是繞不過的。

但是,這種低品質的抄襲,是很浪費行業成本的。一個產品出來,大家一擁而上。成本還沒收回,這產品已經過氣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行業的徘徊和停滯。

要抄,也要像大品牌那樣,瞧准了趨勢認定了產品,搞搞微創新嘛。

遺憾的是,在公司化的路徑上,新茶飲行業才剛剛起步。所以,高品質的抄襲的機會也變得微乎其微。

所以,練拳之餘,多練練功吧!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政雨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