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章丘文化元素,打造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

近日, 劉書記在明水調研時強調:“以泉河街坊鎮相連為規劃理念, 打造具有國際化文化元素的清照歷史街區和全球首席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 可以說立意高遠, 高屋建瓴, 既有前瞻性, 又有可操作性, 為章丘泉水文化品牌的打造指明了方向, 為未來的章丘城區核心泉水景觀描繪了美好的願景。 作為一名文史工作者, 倍感振奮, 頗受鼓舞。

泉水是章丘人文的重要載體, 是章丘的根脈與靈魂, 清澈靈動的泉水, 賦予了章丘這座城市優雅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 成為章丘的城市特色和亮麗名片。 泉水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泉水文化是歷史傳承下來的精神遺產, 這些都是不可模仿、不可複製的彌足珍貴的資源。 正如一位水利專家所說:“在中國北方一座城市裡有一汪清澈的泉水, 真是太寶貴了。 這泉水資源無論怎樣花大力氣保護打造,

都不為過。 ” 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高點定位, 圍繞突出泉水特色和打造城市品牌, 恢復水鄉風貌, 還原“泉水人家”, 著力打造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 思路可謂宏大, 意義可謂重大。 撤市設區讓我們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輕軌接入、山大東移給章丘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黃金髮展期, 未來章丘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打造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這是一項惠及子孫後代的宏偉工程, 是一項留給章丘未來的重要文化遺產。

泉水文化生態區如何打造?劉書記也為我們指出了“三大圈層”規劃和“五個原則”, 即在規劃設計上體現“交通上人舟流轉、建築上村舍儼然、產業上農商輝映、生態上稻荷飄香、文化上古今交融的泉水文化特色。 ”從另一個角度看, 也可以說是對未來園區的遠景描繪。 這五個原則頗有前瞻性, 形象具體而可操作性強, 十分到位。 筆者試圖用五句詩來詮釋解讀一下, 不一定恰當。

夾岸人煙舟相間, 一笛殘陽水上樓。

(人舟流轉)

繡江村裡舊吾家, 此日山居隔水涯。

(村舍儼然)

商賈雲集酒肆裡, 山明水秀又一村。

(農商輝映)

荷花香接稻花香,蕭寺來過趁晚涼。

(稻荷飄香)

土鼓城西百脈泉,城泉交融幾千年。

(古今交融)

現從歷史文化的角度,

結合園區策劃,

就標誌區的建設談幾點體會。

定位高端,彰顯文化根脈。

就整個園區策劃:一是定好位、二是分好區、三是抓住特色,體現章丘特有的文化元素,展示章丘獨特的文化魅力。

首先是定好位:即全球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章丘的泉水文化生態區不同於濟南,也有別於江南,有其內在的特點和個性。要體現“百脈泉水冠天下”、繡江河“展望荷花三十裡”的氣魄。有什麼樣的定位,就有什麼樣的園區。所以,要大氣,要高起點,最終目標是將該園區打造成為:

1、中國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

要建中國一流的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以泉水自然生態、泉水文化、清照文化、名士文化、鐵匠文化乃至商賈文化的展示觀光為功能的生態旅遊園區,把泉水文化做到極致。要看中國的泉水,請來章丘;要研究泉水,必來章丘。同時建設泉水文化地標,即泉水文化lougou 。形象直觀,讓外地人來到章丘,一眼望去,就會永記心間,直至拍照留念。

2、明清“泉水人家”民俗風情的再現之地。

《醒世姻緣傳》是明末清初一部以章丘山水名勝、民風民俗為背景的言情小說。全書用典型的章丘一帶方言寫成,是介於《金瓶梅》和《紅樓夢》之間的一部長篇巨著。書中對章丘尤其是明水有著諸多的記載。如在二十六回寫道:“這明水鎮的地方,若依了數十年先,不敢比得唐虞,斷亦不亞於西周的風景。”尤其是第二十三回“繡江縣無儇薄俗,明水鎮有古淳風”,書中還有大量描述明水風土人情的史料,可以說是一部章丘風俗史。要把《醒》書描繪的部分生活場景再現,一條明清古街,就是一個電影拍攝基地。還可舉辦《醒世姻緣傳》的國際學術研究會議,擴大其影響。

3、詞宗、藕神(荷花神)的朝聖之地。

李清照乃千年才出一才女,被譽為一代詞宗。到了明清時,文人墨客對李清照更是傾倒備至,他們推戴易安居士——李清照為藕神(亦名荷花神),甚至在書香宅院、泉畔寺廟裡亦掛有李易安的肖像。如在大明湖北岸,原鐵公祠的西邊,就有一個藕神祠,供奉的就是藕神李易安,一時還香火興旺。詳見《明湖藕神祠移祀李易安居士記》。

4、世界泉水文化展示、彙集和研究基地。

籌建泉水文化博物館、泉水民俗展示館,利用這一平臺,舉辦泉水水文地質研究、泉水與茶文化研究、飲水健康與養生文化研究等等,還可舉辦泉水文化節、泉水文化研究與保護論壇。可借助大型文化演出,運用泉水、現代化的聲光電打造大型實景演出活動,把泉水文化做大做強。

5、展示章丘傳統文化品牌形象的重要視窗。

籌建泉水文化展覽館、名人館、儒學儒商文化館(老四中)、廉複紀念館,以及泉水民俗展示館,展示泉水民俗以及孟氏商人的經商習俗文化等。把章丘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如五音戲、芯子、黑陶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6、小橋流水、水鄉古鎮文化旅遊的典範之地。

泉流成河、又匯成湖,並與村舍古城相依共生。通過打造古街古巷、修葺柳塘茅舍,規劃小橋流水、移進“泉水人家”,把“泉水經濟”做活,同時把古今文化交融的典型民居四合院文化做深,講好泉水故事。

7、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示範區。

包括有關泉水的電影、動漫、音像,以及新興傳媒、視覺藝術、泉水文化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大型雕塑、古代服裝設計表演等。

合理分區,設計獨闢蹊徑。

有了目標方向,怎樣破題?這就需要深挖章丘的泉水文化史料,分好區,抓住特色。我想按照步行、舟行、騎行三大圈層的規劃建設要求,可分一鎮、三區、五館、七街巷、十二作坊。三大片區成品字結構、五館點綴其間、七街巷順河道延展、十二作坊佈局兩邊,打造完整的泉水文化、民俗文化園區。整個泉河街坊,在老城區一帶,歷史上曾經叫“西泉鎮”,今可沿用其名。概括說來:

一鎮,即“西泉鎮”

過去的西泉鎮甚小,今僅借其名。

小鎮曾有圩子牆,有峨麓圩門、瞻胡圩門、望海圩門、臨江圩門等,城內有望齊樓、觀音閣、儒學館、進士牌坊、玄武廟,還有李、康、韓姓家祠;城外有魁星閣樓、文昌閣、魯班祠、道觀大廟、還有十分有名的叮噹橋、天帝廟、財神廟、康大猷建的南園、北園及南灣等。(另文再續)

三區包括:

一、以百脈泉公園為中心建設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重點是“百脈寒泉”、“清照故里”、“龍泉古刹”、“繡水人家”、“望族故鄉”、“水鄉記憶”、“老街體驗”、“漪園幽巷”、“商埠悠閒”、“土鼓城古韻”等。

土鼓城,初建於西漢。曾幾經興廢,至北齊天保七年廢而入衛國縣。《水經注》記載:“濟水右納百脈水,百脈水出土鼓縣故城西。”今土鼓縣治(土鼓城)在今明水街道辦繡水村東北。

漪園,即明代康迪吉建的“漪漪園”,為章丘四大名園,當時在全國也頗有名氣。

二、以繡江河為延伸打造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

重點是“繡江春漲”、“千年步道”、“水磨古韻”、“繡江高閣”、“詩詞文苑”、“柳岸聞鶯”、“泉水禪修”、“芹藻若繡”、“曲水流觴”、“蘆荻煙波”“繡江(惠)長渠”、“泉水地標”等。此區要把著名的繡江水磨原汁原味的恢復起來,挖掘明代正德年間“周八缸”建十八盤水磨的歷史,還原民間做香的工藝流程,再現“一天春捲千堆雪,三月晴轟兩岸雷”的景致。

三、以眼明泉北延(赭山片區)打造稻荷飄香田園風光的休閒體驗區。

重點是“眼明堂廟”、“西泉古橋””、“磨香人家”、“稻荷飄香”、“水鄉煙雨”、“溪水湛汪”、“西山龍影”等。從文史角度看,“十二芹溝”頗有名氣,史書多有記載,沿岸古跡甚多,可謂“一水連數景”。北部赭山,又名柳將軍山,有春秋戰國之際奴隸起義領袖柳下蹠的遺跡。可在此建望海樓,作為繡江閣的靠山。同時建設廉複紀念館。該區重在體驗,要有“荷花香接稻花香”的遠景、有“活水波恬緩緩流”的近景、也要有“坐對夕陽歸去晚”的意境。

西山龍影為章丘第十三景,在眼明泉,湖灣水面蜿蜒曲折、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尤其西岸的山崖高出灣底數米,與湖灣南面的西山延綿相接,向北一直延伸出三裡之外。每到日頭西斜、夕陽晚照,西山和塘子崖連為一體,在明鏡似的湖灣中就會出現一道奇觀妙景。它象一條長長的龍影,龍首為西山、龍背為塘子崖,彎彎曲曲、起起伏伏,隨著湖水的流動,在水中晃晃悠悠、活靈活現,由於水霧蒸騰,水中的龍影如夢如幻、妙不可言,故有“西山龍影”的景致。

五館:包括李清照紀念館、泉水文化展覽館、名人館、儒學儒商文化館(老四中)、廉複紀念館。設計按照“五行學說”分五色設計布展。

儒學儒商文化館以老四中部分校舍為基礎,展示章丘的科舉文化及四中的發展史,保留四中品牌。同時展示孟氏儒商文化,孟氏祥字型大小(歷史上稱祥幫)是中國近代最有影響力的一支商業勁旅,其發展史折射出中國近代商業發展的歷史軌跡。它的興起,是中國民族工商業萌芽壯大的一個標誌,是近代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各方面發展的一個綜合反映。它的發展,是中國近代商業史上獨特的經濟文化現象。作為近代儒商代表的孟洛川,在長期的經商實踐中,賈而好儒,融儒于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館以儒學、儒商文化為載體,可廣泛開展文化旅遊、學術研討等活動。

七街巷:包括明清古道、山明水秀街、仁義街、馬局街、蓮花街、落鷹街、水磨河崖街(胡同)。這些都是老城區的古街巷名,可繼續沿用。設計按照“北斗七星格局”設計。

十二作坊:包括水磨坊、油坊、估衣坊、釀酒作坊、國醫堂(坊)、香爐坊、峨嵋書畫行(坊)、明水醬菜坊、茶坊、鐵匠鋪(坊)、雜貨行坊、租賃坊。設計按照十二時辰以次佈局。

其他街巷、胡同,還有梆子戲園、匯泉精舍等,建戲臺,點綴其間。

三區、五館、七街巷、十二作坊皆以舟楫相連,相互貫通,體現步行、舟行、騎行三大圈層的規劃。除廉複紀念館外,其他館和作坊皆可在古城(古鎮)內,合理規劃河流、道路,建四城門、四牌坊。李、康、韓姓家祠按原址修建。實施燈光亮化工程,增加夜休閒元素,打造具有臨泉、臨水特色的酒肆街、購物街和民俗街。讓人慢游古街古巷、深游泉水雲煙,再現“塘外垂垂柳拂煙,漁家竹裡有流泉”的水鄉風情和田園生活。

抓住特色,體現章丘泉水魅力。

文化,說到底,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打造泉水文化景區,再現“泉水人家”的原生態風貌很重要。不能讓泉水文化藏在史書裡,要外化,要讓深厚的泉水文化有可視性、可感性,使之有溫度;更要讓這種泉水文化深入到人們的骨髓裡,觸之脈脈有溫情。這就要深入挖掘,徵集整理有關泉水文化的逸聞趣事、詩文典故,講好泉水故事;推進泉水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社會。

章丘泉水文化不同于濟南,章丘泉水文化也不亞於濟南,甚至更有特色,更有文化魅力。比如章丘歷代文人詠泉的詩詞歌賦、稻荷飄香的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的泉水特產等等,是其他泉水景區所不具備的。僅《醒世姻緣傳》就有許多描述明水自然風光、鄉土人文的史料。如第二十四回這樣描繪明水的光景:“四面山屏,煙霧裡翠濃欲滴。時物換,景色相隨,淺紅深碧。澗水幾條寒似玉,晶簾一片塵凡隔。古今來總匯白雲湖,流不息。屋魚鱗,人蟻跡。事不煩,境常寂。遍桑麻禾黍,臨淵鯉鯽。胥吏追呼門不擾,老翁華髮無徭役。聽松濤鳥語讀書聲,盡耕織。”此外,從不同的季節對之描摹,其中《滿江紅》詞一闋,就恰當地描述了明水春天的景象:“夭桃蕊嫩,柳揚輕風搖淺碧。草侵天,千林鶯囀,滿山紅白。寒食清明旋過了,稻畦搶種藏鴉麥。剛昨宵雨過,趁初睛,曬鶇爽。曉耕夫,遍壟陌。春磕女,行似織。遇上巳賽社,少長鹹集。前後東西都坐了,野翁沒個來爭席。直吃得大家頭重腳跟高,忘主客。”翠柳搖風,鶯歌燕語,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男耕女織,淳樸的民俗,可窺見一斑。又一首《滿江紅》則描繪了明水的明媚金秋:“黃葉丹楓,滿平山萬千紫綠。映湖光玻璃一片,落霞孤鶩。沆瀣天風驅剩暑,漣漪霜月清於浴。直告成,萬寶美田疇,秋稅足。籬落下,叢叢菊。困窖內,陳陳粟。看當前場圃,又登新穀。魚蟹肥甜剛稻熟,床頭新酒才堪漉。遇賓朋友醉始方休,謳野曲。”收穫的金秋,一片繁忙和喜悅躍然紙上。

這些都是章丘的文化特色,是規劃、打造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首先要考慮的。

荷花香接稻花香,蕭寺來過趁晚涼。

(稻荷飄香)

土鼓城西百脈泉,城泉交融幾千年。

(古今交融)

現從歷史文化的角度,

結合園區策劃,

就標誌區的建設談幾點體會。

定位高端,彰顯文化根脈。

就整個園區策劃:一是定好位、二是分好區、三是抓住特色,體現章丘特有的文化元素,展示章丘獨特的文化魅力。

首先是定好位:即全球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章丘的泉水文化生態區不同於濟南,也有別於江南,有其內在的特點和個性。要體現“百脈泉水冠天下”、繡江河“展望荷花三十裡”的氣魄。有什麼樣的定位,就有什麼樣的園區。所以,要大氣,要高起點,最終目標是將該園區打造成為:

1、中國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

要建中國一流的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以泉水自然生態、泉水文化、清照文化、名士文化、鐵匠文化乃至商賈文化的展示觀光為功能的生態旅遊園區,把泉水文化做到極致。要看中國的泉水,請來章丘;要研究泉水,必來章丘。同時建設泉水文化地標,即泉水文化lougou 。形象直觀,讓外地人來到章丘,一眼望去,就會永記心間,直至拍照留念。

2、明清“泉水人家”民俗風情的再現之地。

《醒世姻緣傳》是明末清初一部以章丘山水名勝、民風民俗為背景的言情小說。全書用典型的章丘一帶方言寫成,是介於《金瓶梅》和《紅樓夢》之間的一部長篇巨著。書中對章丘尤其是明水有著諸多的記載。如在二十六回寫道:“這明水鎮的地方,若依了數十年先,不敢比得唐虞,斷亦不亞於西周的風景。”尤其是第二十三回“繡江縣無儇薄俗,明水鎮有古淳風”,書中還有大量描述明水風土人情的史料,可以說是一部章丘風俗史。要把《醒》書描繪的部分生活場景再現,一條明清古街,就是一個電影拍攝基地。還可舉辦《醒世姻緣傳》的國際學術研究會議,擴大其影響。

3、詞宗、藕神(荷花神)的朝聖之地。

李清照乃千年才出一才女,被譽為一代詞宗。到了明清時,文人墨客對李清照更是傾倒備至,他們推戴易安居士——李清照為藕神(亦名荷花神),甚至在書香宅院、泉畔寺廟裡亦掛有李易安的肖像。如在大明湖北岸,原鐵公祠的西邊,就有一個藕神祠,供奉的就是藕神李易安,一時還香火興旺。詳見《明湖藕神祠移祀李易安居士記》。

4、世界泉水文化展示、彙集和研究基地。

籌建泉水文化博物館、泉水民俗展示館,利用這一平臺,舉辦泉水水文地質研究、泉水與茶文化研究、飲水健康與養生文化研究等等,還可舉辦泉水文化節、泉水文化研究與保護論壇。可借助大型文化演出,運用泉水、現代化的聲光電打造大型實景演出活動,把泉水文化做大做強。

5、展示章丘傳統文化品牌形象的重要視窗。

籌建泉水文化展覽館、名人館、儒學儒商文化館(老四中)、廉複紀念館,以及泉水民俗展示館,展示泉水民俗以及孟氏商人的經商習俗文化等。把章丘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如五音戲、芯子、黑陶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6、小橋流水、水鄉古鎮文化旅遊的典範之地。

泉流成河、又匯成湖,並與村舍古城相依共生。通過打造古街古巷、修葺柳塘茅舍,規劃小橋流水、移進“泉水人家”,把“泉水經濟”做活,同時把古今文化交融的典型民居四合院文化做深,講好泉水故事。

7、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示範區。

包括有關泉水的電影、動漫、音像,以及新興傳媒、視覺藝術、泉水文化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大型雕塑、古代服裝設計表演等。

合理分區,設計獨闢蹊徑。

有了目標方向,怎樣破題?這就需要深挖章丘的泉水文化史料,分好區,抓住特色。我想按照步行、舟行、騎行三大圈層的規劃建設要求,可分一鎮、三區、五館、七街巷、十二作坊。三大片區成品字結構、五館點綴其間、七街巷順河道延展、十二作坊佈局兩邊,打造完整的泉水文化、民俗文化園區。整個泉河街坊,在老城區一帶,歷史上曾經叫“西泉鎮”,今可沿用其名。概括說來:

一鎮,即“西泉鎮”

過去的西泉鎮甚小,今僅借其名。

小鎮曾有圩子牆,有峨麓圩門、瞻胡圩門、望海圩門、臨江圩門等,城內有望齊樓、觀音閣、儒學館、進士牌坊、玄武廟,還有李、康、韓姓家祠;城外有魁星閣樓、文昌閣、魯班祠、道觀大廟、還有十分有名的叮噹橋、天帝廟、財神廟、康大猷建的南園、北園及南灣等。(另文再續)

三區包括:

一、以百脈泉公園為中心建設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重點是“百脈寒泉”、“清照故里”、“龍泉古刹”、“繡水人家”、“望族故鄉”、“水鄉記憶”、“老街體驗”、“漪園幽巷”、“商埠悠閒”、“土鼓城古韻”等。

土鼓城,初建於西漢。曾幾經興廢,至北齊天保七年廢而入衛國縣。《水經注》記載:“濟水右納百脈水,百脈水出土鼓縣故城西。”今土鼓縣治(土鼓城)在今明水街道辦繡水村東北。

漪園,即明代康迪吉建的“漪漪園”,為章丘四大名園,當時在全國也頗有名氣。

二、以繡江河為延伸打造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

重點是“繡江春漲”、“千年步道”、“水磨古韻”、“繡江高閣”、“詩詞文苑”、“柳岸聞鶯”、“泉水禪修”、“芹藻若繡”、“曲水流觴”、“蘆荻煙波”“繡江(惠)長渠”、“泉水地標”等。此區要把著名的繡江水磨原汁原味的恢復起來,挖掘明代正德年間“周八缸”建十八盤水磨的歷史,還原民間做香的工藝流程,再現“一天春捲千堆雪,三月晴轟兩岸雷”的景致。

三、以眼明泉北延(赭山片區)打造稻荷飄香田園風光的休閒體驗區。

重點是“眼明堂廟”、“西泉古橋””、“磨香人家”、“稻荷飄香”、“水鄉煙雨”、“溪水湛汪”、“西山龍影”等。從文史角度看,“十二芹溝”頗有名氣,史書多有記載,沿岸古跡甚多,可謂“一水連數景”。北部赭山,又名柳將軍山,有春秋戰國之際奴隸起義領袖柳下蹠的遺跡。可在此建望海樓,作為繡江閣的靠山。同時建設廉複紀念館。該區重在體驗,要有“荷花香接稻花香”的遠景、有“活水波恬緩緩流”的近景、也要有“坐對夕陽歸去晚”的意境。

西山龍影為章丘第十三景,在眼明泉,湖灣水面蜿蜒曲折、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尤其西岸的山崖高出灣底數米,與湖灣南面的西山延綿相接,向北一直延伸出三裡之外。每到日頭西斜、夕陽晚照,西山和塘子崖連為一體,在明鏡似的湖灣中就會出現一道奇觀妙景。它象一條長長的龍影,龍首為西山、龍背為塘子崖,彎彎曲曲、起起伏伏,隨著湖水的流動,在水中晃晃悠悠、活靈活現,由於水霧蒸騰,水中的龍影如夢如幻、妙不可言,故有“西山龍影”的景致。

五館:包括李清照紀念館、泉水文化展覽館、名人館、儒學儒商文化館(老四中)、廉複紀念館。設計按照“五行學說”分五色設計布展。

儒學儒商文化館以老四中部分校舍為基礎,展示章丘的科舉文化及四中的發展史,保留四中品牌。同時展示孟氏儒商文化,孟氏祥字型大小(歷史上稱祥幫)是中國近代最有影響力的一支商業勁旅,其發展史折射出中國近代商業發展的歷史軌跡。它的興起,是中國民族工商業萌芽壯大的一個標誌,是近代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各方面發展的一個綜合反映。它的發展,是中國近代商業史上獨特的經濟文化現象。作為近代儒商代表的孟洛川,在長期的經商實踐中,賈而好儒,融儒于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館以儒學、儒商文化為載體,可廣泛開展文化旅遊、學術研討等活動。

七街巷:包括明清古道、山明水秀街、仁義街、馬局街、蓮花街、落鷹街、水磨河崖街(胡同)。這些都是老城區的古街巷名,可繼續沿用。設計按照“北斗七星格局”設計。

十二作坊:包括水磨坊、油坊、估衣坊、釀酒作坊、國醫堂(坊)、香爐坊、峨嵋書畫行(坊)、明水醬菜坊、茶坊、鐵匠鋪(坊)、雜貨行坊、租賃坊。設計按照十二時辰以次佈局。

其他街巷、胡同,還有梆子戲園、匯泉精舍等,建戲臺,點綴其間。

三區、五館、七街巷、十二作坊皆以舟楫相連,相互貫通,體現步行、舟行、騎行三大圈層的規劃。除廉複紀念館外,其他館和作坊皆可在古城(古鎮)內,合理規劃河流、道路,建四城門、四牌坊。李、康、韓姓家祠按原址修建。實施燈光亮化工程,增加夜休閒元素,打造具有臨泉、臨水特色的酒肆街、購物街和民俗街。讓人慢游古街古巷、深游泉水雲煙,再現“塘外垂垂柳拂煙,漁家竹裡有流泉”的水鄉風情和田園生活。

抓住特色,體現章丘泉水魅力。

文化,說到底,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打造泉水文化景區,再現“泉水人家”的原生態風貌很重要。不能讓泉水文化藏在史書裡,要外化,要讓深厚的泉水文化有可視性、可感性,使之有溫度;更要讓這種泉水文化深入到人們的骨髓裡,觸之脈脈有溫情。這就要深入挖掘,徵集整理有關泉水文化的逸聞趣事、詩文典故,講好泉水故事;推進泉水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社會。

章丘泉水文化不同于濟南,章丘泉水文化也不亞於濟南,甚至更有特色,更有文化魅力。比如章丘歷代文人詠泉的詩詞歌賦、稻荷飄香的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的泉水特產等等,是其他泉水景區所不具備的。僅《醒世姻緣傳》就有許多描述明水自然風光、鄉土人文的史料。如第二十四回這樣描繪明水的光景:“四面山屏,煙霧裡翠濃欲滴。時物換,景色相隨,淺紅深碧。澗水幾條寒似玉,晶簾一片塵凡隔。古今來總匯白雲湖,流不息。屋魚鱗,人蟻跡。事不煩,境常寂。遍桑麻禾黍,臨淵鯉鯽。胥吏追呼門不擾,老翁華髮無徭役。聽松濤鳥語讀書聲,盡耕織。”此外,從不同的季節對之描摹,其中《滿江紅》詞一闋,就恰當地描述了明水春天的景象:“夭桃蕊嫩,柳揚輕風搖淺碧。草侵天,千林鶯囀,滿山紅白。寒食清明旋過了,稻畦搶種藏鴉麥。剛昨宵雨過,趁初睛,曬鶇爽。曉耕夫,遍壟陌。春磕女,行似織。遇上巳賽社,少長鹹集。前後東西都坐了,野翁沒個來爭席。直吃得大家頭重腳跟高,忘主客。”翠柳搖風,鶯歌燕語,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男耕女織,淳樸的民俗,可窺見一斑。又一首《滿江紅》則描繪了明水的明媚金秋:“黃葉丹楓,滿平山萬千紫綠。映湖光玻璃一片,落霞孤鶩。沆瀣天風驅剩暑,漣漪霜月清於浴。直告成,萬寶美田疇,秋稅足。籬落下,叢叢菊。困窖內,陳陳粟。看當前場圃,又登新穀。魚蟹肥甜剛稻熟,床頭新酒才堪漉。遇賓朋友醉始方休,謳野曲。”收穫的金秋,一片繁忙和喜悅躍然紙上。

這些都是章丘的文化特色,是規劃、打造泉水文化生態標誌區首先要考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