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什麼人不適宜修持金剛經?

發心太小, 為了小我。 我說了不適於修【金剛經】。 很多人修行都是種縱欲自私的心, 包括認為修一些空性智慧的。 空性的智慧, 好了, 自己不喜歡的都是空無的, 自己造業也都沒有的, 所以就連因果都不相信了。

你本身的站位就在輪回的軌道, 要深信因果, 相信因果。 才能夠斷惡修善呢! 所以到最後自己還不會站立, 就學著奔跑。 反而起到一種反作用。 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法, 按照儀軌次第, 你是什麼樣位置?

開經偈-武后

對於最開始連依止心都沒有的人, 你得先有一個自己依止的上師三寶啊, 依止處啊。 然後才能談到有出離的心。 為什麼?因為你有依止了, 你才能知道出離什麼?才能有什麼標準。 才能有什麼儀軌戒律!有了依止有了標準了 你才懂得, 原來觀照自心的無明, 觀照一切世間的苦, 都緣自於心地的無明輪回的心, 然後才能去觀照悲憫眾生的悲苦,

才能有趨入慈悲心的修法, 才能有出世間, 超越生命範圍的出世間的智慧。 你才能平等一味觀照一切萬物蒼生。

而並不是憑著自己的高興:他對我好, 我利益他;那人是壞人, 偷我東西, 害我全家, 我才不利益。 這就不叫慈悲心。 然後通過慈悲心平等一味的, 包容一切萬物蒼生, 來利益一切萬物蒼生, 如法的利益趨入菩提。 最終與萬物蒼生的合一。 通過這種菩提道增上達到萬物蒼生的合一, 來趨入到金剛經所講的空性的智慧。

所以金剛經對顯宗來說, 算是頂級的課程, 它是性空正見的一些內容。

沒有基礎, 連皈依都沒有, 你說你修一個頂級的課程, 有時候就完全可能理解相反的。 金剛經講:佛無眾生可度!好了, 我正好沒有慈悲心, 我管什麼眾生不眾生, 跟我有什麼關係。 他死活, 他下地獄我還挺高興呢!看我無眾生可度, 我都成佛了!

那佛無眾生可度可是和萬物蒼生合為一體, 他無度而度是真正度眾生。 我們修行一定是往上看的, 絕不能往下的, 下墮看。 所以佛無眾生可度是真正在度眾生,

是究竟勝義諦的圓滿的究竟的大慈大悲, 是真正的菩提心。 是與萬物蒼生水乳相融, 神經相連的一種本能回饋, 沒有任何的思維。 他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本能, 達到心跳呼吸的一種本能。 一種神經的回饋, 他是最瞭解每個眾生的心的, 給予眾生最適度的利益 !所以他是沒有眾生可度, 而度眾生。 要懂得這些道理。

所以我這裡寫:

意思就是發心小, 有時候都是為了自私為了自己, 我說不適於修持什麼【金剛經】。 真理的基石沒有牢固, 就打破, 你本身都是為了私欲, 菩提心都沒有升起來, 結果就要打破這些菩提心, 還是為了自己在那修。 苦海的渡舟都登不上去, 就砸碎了, 結果不言而喻。 一個皈依依止上師三寶來利益法界眾生,

並已經融入到骨頭裡, 就是薰染了。 每個起心動念要心有眾生, 而不執著眾生, 徹底的與菩提心相融的一個菩薩, 逐步證到與萬物蒼生的合為一體。

一切的相狀對於自身都已經成為一種戲論。 什麼叫做相狀啊, 就是他隨表面的寂靜和憤怒, 對他來說的話都是一種慈悲。 他的內心就是隨著眾生內心因緣顯現出來的,像是那種慈悲和不慈悲的念頭,對他來說都是慈悲!

因為像凡夫眾生是自他分別的境界, 才有這種對眾生慈悲和不慈悲。 你和我,我對你好就叫慈悲, 我對你不好就是不慈悲。但是如果我對我的胳膊呢,我對它好和不好,也就是一種本能的流露。他需要什麼都是度度精准。我知道了癢了就撓一撓,疼了就揉一揉,我可能開刀動手術 , 你說我對他慈悲不慈悲嗎?這就是已經成為一種戲論, 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而具足一切的精准的意義。

所以只有成佛方知佛與魔,只有成佛又沒有什麼佛與魔。 要懂得這些道理。這個金剛經, 要通過明師的依止,至上的大菩提心才能得以相應!

佛陀在“樂小法者”面前並沒有宣說《金剛經》,意思就是發心小,為了小我修行,不適宜修持金剛經。否則如同:真理的基石沒有牢固,就打破,苦海的渡舟沒有登上,就砸碎,結果不言而喻。一個對依止上師三寶來利益法界眾生,並已經融入到骨頭裡,徹底與菩提心相容的菩薩,逐步證得與眾生合一的境界,一切相狀對於自身都成為戲論,對眾生成為工具。金剛經,是菩提心基礎以上的空性教法,又稱為破相論。破除一定是用完和錯誤的對境。比如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必須珍惜八暇是圓滿人身,必須觀照無明假我的不淨,必須發心利益眾生,必須認知生死無常。都是利用四相。但趨入空性的菩薩不斷與眾生合一,就需要打破自他實執與輪回生死實執。所以必須有明師依止,修行自己相應法,也就是了義法,成為增上因。再深入說,打破也是一個思維做意,也是一個目的,也是一種方便。也不是究竟。對金剛經實執者,不代表領悟金剛經。甚至要觀照修持金剛經是否資糧具足。

都願大家吉祥如意, 好好的修行!

---大日明王上師開示

歡迎訂閱大日明王上師講法

對他來說的話都是一種慈悲。 他的內心就是隨著眾生內心因緣顯現出來的,像是那種慈悲和不慈悲的念頭,對他來說都是慈悲!

因為像凡夫眾生是自他分別的境界, 才有這種對眾生慈悲和不慈悲。 你和我,我對你好就叫慈悲, 我對你不好就是不慈悲。但是如果我對我的胳膊呢,我對它好和不好,也就是一種本能的流露。他需要什麼都是度度精准。我知道了癢了就撓一撓,疼了就揉一揉,我可能開刀動手術 , 你說我對他慈悲不慈悲嗎?這就是已經成為一種戲論, 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而具足一切的精准的意義。

所以只有成佛方知佛與魔,只有成佛又沒有什麼佛與魔。 要懂得這些道理。這個金剛經, 要通過明師的依止,至上的大菩提心才能得以相應!

佛陀在“樂小法者”面前並沒有宣說《金剛經》,意思就是發心小,為了小我修行,不適宜修持金剛經。否則如同:真理的基石沒有牢固,就打破,苦海的渡舟沒有登上,就砸碎,結果不言而喻。一個對依止上師三寶來利益法界眾生,並已經融入到骨頭裡,徹底與菩提心相容的菩薩,逐步證得與眾生合一的境界,一切相狀對於自身都成為戲論,對眾生成為工具。金剛經,是菩提心基礎以上的空性教法,又稱為破相論。破除一定是用完和錯誤的對境。比如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必須珍惜八暇是圓滿人身,必須觀照無明假我的不淨,必須發心利益眾生,必須認知生死無常。都是利用四相。但趨入空性的菩薩不斷與眾生合一,就需要打破自他實執與輪回生死實執。所以必須有明師依止,修行自己相應法,也就是了義法,成為增上因。再深入說,打破也是一個思維做意,也是一個目的,也是一種方便。也不是究竟。對金剛經實執者,不代表領悟金剛經。甚至要觀照修持金剛經是否資糧具足。

都願大家吉祥如意, 好好的修行!

---大日明王上師開示

歡迎訂閱大日明王上師講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