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山西人物志》胡旭春:非遺要在傳承中創新(下)

作為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面塑以麵粉為主料, 調成不同色彩, 用手和簡單工具, 塑造各樣藝術形象。 據史料記載, 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 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 亦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

出生於1985年的胡旭春, 從事面塑製作已有15年之久, 憑藉一雙巧手塑就人物百態。 在他的工作室裡, 各樣的面塑作品引人注目, 從忠義關公到昭君出塞, 從福祿壽星到卡通動漫人物, 從“十二生肖”再到大型舞劇人物, 各個領域均有涉獵。

“我之前做廚師時, 慢慢開始喜歡面塑, 後來從選材到選題自己研究面塑的創作方法。 ”經過十幾年的摸索, 在遵循傳統工藝的前提下, 胡旭春將東方寫意與西方寫實相結合, 使作品更具表現力和衝擊力。 在材料方面, 胡旭春研製出了一種膠面,

解決了面塑開裂、發黴等問題, 使作品可以長期保存。

“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會捏面塑, 但目前中國從事面塑行業的藝師卻是鳳毛麟角。 大多數人還是以傳統題材為主, 比如四大天王、關公等, 像《粉墨春秋》這樣的群像創作較少。 ”胡旭春表示, 山西省藝術職業學院是全國少有的開設面塑專業的高校, 自己任職面塑老師以來, 與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和研究面塑工藝。 用他的話來講, 這些學生年輕有活力、思想前衛, 他從學生那裡獲得很多創作靈感。

不僅僅在大學裡教授面塑, 胡旭春在業餘時間還會去幼稚園、小學和老年大學裡教課。 “想學面塑的人很多, 這其中不乏外國人, 之前我就收過幾個從美國來的洋學生。 十幾年來, 我也一直在積極推廣面塑工藝, 有展會或者赴外交流的機會我都會積極參加。 ”目前, 胡旭春帶著自己的作品已去過美國、俄羅斯、斯里蘭卡等國家。

胡旭春說, 在海外進行面塑表演時, 當人們知道這種藝術品的原料是可以吃的麵粉時都會表現的很驚訝。

“藝術不需要語言, 他們看著我操作, 幾分鐘時間就捏出來一個小動物或者卡通人物, 尤其是外國小孩會模仿著捏一些小動物。 我告訴他們, 這個沒有任何添加劑, 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 七天自然風乾後即可長期保存。 許多人都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 希望可以學習這項中國的傳統工藝。 ”

談到未來的發展計畫, 胡旭春表示, 在國內, 除大學和幼稚園等教育機構外, 他希望可以將這項工藝帶進聾啞學校等特殊機構, 在傳承和創新傳統工藝的同時, 亦可為這些孩子們的就業提供一些技術支援。 在海外發展方面, 他曾計畫赴德國等國家進行交流, 未來還希望繼續這項工作。

“藝術無國界。 ”胡旭春表示, 面塑這門中國傳統技藝,

歷經兩千年沉浮, 如今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 甚至走出國門, 受到更多國際友人的喜愛和讚賞, 讓他備受鼓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