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一二線城市的地產專案,必須拋棄“快周轉”!想賺大錢,只有這一條路

“快周轉”曾經是許多房企引以為自豪的技能, 很多開發商標榜自己“拿地3個月就能開盤”。

之前2年, 一二線城市的項目, 許多改做“中周轉”, 原因是地價太貴, 再一味複製做剛需, 客戶不買帳了, 必須用更長時間雕琢產品, “充分挖掘土地價值”。

2017年, 更奇怪的事情出現了:一二線城市的很多項目, 明明能開盤卻不開盤。

之前標榜自己6個月就能開盤的房企, 專案已經拿地12個月、16個月了, 仍未開盤。 甚至於, 有的項目已經完成了精裝, 還不想開盤。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政府的限價令。 這些等待的房企, 都是拿地成本太高,

按照現在可能批准的價格賣房, 利潤很低, 甚至可能虧本。 於是, 一種左右為難的情況出現了:

1、高地價、限價令下, 開盤越快, 賺得越少。

2、拿地價格太高, 選擇不開盤繼續等待, 則完全是一種賭博, 而且輸的概率超過90%。

這是一個無解的陷阱。 在一二線城市, 繼續堅持“快周轉”將陷入這樣的陷阱, 無法自拔。

明源君認為, 新週期下, 想在一二線城市賺取高利潤, 並且降低風險, 只有一條路, 那就是:做城市運營商。

商住產一體化、特色小鎮, 乃至社區、社群營造等等, 都是城市運營的表現形式。

城市運營這條路是慢周轉, 所以, 之前能做快周轉的時候, 許多房企都看不上。

但是以後, 這種模式將成為房企的最佳模式之一。 碧桂園、綠地、綠城、金茂、里安、協信等巨頭,

目前都在探索這條路。

城市運營雖然是慢周轉, 卻可以讓時間產生價值, 最終滾雪球般變成巨大的財富……

下面明源君詳細來說。

以賭博的心態延遲開盤時間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虧得更多

拿地價格比較低的房企, 許多現在仍按照正常節奏在開盤。

而能開盤卻不開盤的項目, 大多都是因為拿地價格太高。 有的樓盤現場已經沒有施工, 只是為等待而等待。

這個時候, 時間對於項目本身而言, 已經沒有任何價值。 甚至會降低項目本身的價值-------項目在折舊。

為什麼繼續等待?只有一種解釋, 那就是:他們在賭2018年限價令會放鬆。

這種賭博當然也是有依據的。 過去的地產市場, 曾經有3年一個週期的說法。 也就是說,

市場的波峰波谷之間只差一年半。 等待一年半, 週期就會回來, 政策就會變化, 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但是, 明源君認為, 現在的市場規則已經完全不一樣。 為什麼呢?

一、之前的地產市場是一個整體, 現在則分化了, 經濟起落和個別城市的調控政策之間已沒有必然聯繫

之前很多調控政策也是全國一盤棋。 而地產對經濟的影響又比較大, 一旦經濟下行, 調控就有可能放鬆。

可是現在, 因城施策已經全面鋪開, 各地的限貸限購限價政策都完全不同。 再出現“全松全緊”的調控的可能性很小, 一二線的許多政策可能將長期維持。

而且, 本輪調控的核心就是打交易, 保持樓市穩定, 不大漲也不大落。

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 “要穩定房地產市場,

堅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 加快建立長效機制”。

(圖片來自網路)

二、週期可能從3年變成6年乃至更長了

之前的地產週期是3年, 就是因為調控政策大開大合的原因。 而在“因城施策”的環境下, 政策的變動幅度可能很小, 影響整個市場可能會很緩慢,

週期可能從3年變成6年乃至更長。

根據上面的政策判斷, 現在賣利潤很低, 為等待而等待的項目, 賭輸的概率將超過90%:

❶ 如果2018年, 政府不放開限價令, 專案就憑空付出了一年的財務成本, 虧大了;

❷ 如果政府略微放鬆限價令, 批准項目價格上升5%--8%, 則只有年財務成本低於3的少數房企可以多賺點錢。 大部分房企財務成本高於8, 明年再開盤虧得比今年還多;

❸ 如果政府全面放開限價令, 大家就都解脫了, 但根據目前情況來看, 可能性不到10%。

那麼, 在一二線城市做項目, 不想拿高價地, 又想賺取高利潤, 還想降低風險, 有什麼辦法呢?目前看來比較明確的一條路就是:做城市運營商……

城市運營商可以享受3大紅利

每一年的努力都有價值

不賣房也能賺大錢

城市運營的本質是:

在一個比較大的、還沒有怎麼發展的區域,參與規劃、長期經營、獲取回報。

地產週期拉長,對這種模式反而有好處,因為這種模式的特點就是:

獲取土地的價格相對便宜。而所有的時間,都可以通過你的努力變成紅利,最終變現。而且,如果遇到政策波動,這種模式自帶安全防護。

城市運營產生的三大紅利包括:

一、城市發展紅利:完全屬於開發商

地產開發商買一塊地,要考慮周圍是否有好的規劃、好的配套,沒有好的規劃、配套,將來不好賣無法溢價,而有好的規劃配套的土地又賣得很貴,不容易搶到。如果買到貴的土地,又碰到週期的底部,風險就很大。但對城市運營商來說這些問題都不存在……

1、做城市運營商,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土地,許多時候還可以獲得政府的“返利”

現在一二線純住宅用地的獲取也是很困難的,而通過特色小鎮拿地,在房企有實力的情況下,相對容易獲得批准。

根據綠地的經驗和談判情況來看,如果是做城市運營,許多地方的政府會進行一定的稅收返還,有一次性的,也有逐年返還的。

為什麼呢?以前的“睡城”小鎮,當地政府只在賣地的時候有一筆收入,後續不但沒有稅收,還要不斷支出管理成本。

而特色小鎮有產業有商業,後續會一直貢獻稅收。以綠地深耕14年的花橋產業小鎮為例,2016年為花橋GDP貢獻37個億,年納稅額近6個億,創造就業崗位2萬餘個。成為城市運營商,做特色小鎮,目前已經成為綠地的集團戰略……

也就是說,地方政府是沖著未來發展,在拿地時給予價格優惠,後續給予補貼的。城市運營商在拿地之初,就預支了部分發展紅利。

2、對於城市運營商來說,雖然進入的區域需要從頭建設,但所有的溢價都歸自己所有。

里安在20年前,拿下現在上海新天地附近的地塊做城市運營,把整個街區都打造得很有文化。旁邊的“翠湖天地”住宅區2002年6月7月開始銷售,每平方米售價就高達17000~25000元,而當時周邊同類項目價格還不到8000,溢價100%。

同樣是里安,其武漢新天地一期開盤價1.35萬,而附近同類項目價格不到7千。

梅溪湖是長沙的嶽麓的一塊地,之前最著名的是當地出產葡萄,完全就是荒地的感覺,可是經過金茂集團10年打造以後,整個區域配套已經相當完善。有7—8所學校,有兩棟雙塔5A級寫字樓,有一個很大的商業中心叫覽秀城。此外還有醫院,還有兒童娛樂中心。有國際范的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經過10年運營,目前梅溪湖的房價已經是長沙最高。

梅溪湖整體前後的對比如下圖所示:

重慶總部城是協信商住產集成的一個成功案例,總部城裡面寫字樓、商業中心都有。總部城旁邊就是協信的住宅項目,住宅項目下面也有商鋪,中間有購物中心。

最開始首期住宅賣5000;商鋪賣8000,租金1.5元一個平方。寫字樓落成入住之後,商鋪價格變成了兩萬塊,租金也變成5元一個平方。旁邊協信自持的一個3萬多方的商業中心也將非常火爆。後期開發的住宅,價格比同位置的名企競品要高很多。

住宅、寫字樓、商業三種物業彼此反哺,都產生了很高的溢價。

之前房企都是選擇儘快把項目銷售出去,可是協信認為,這樣做許多時候是吃虧的。

物業立刻就賣,可以獲得現金流,但是許多物業實際上處於價值上升的通道,長期來看吃了大虧。

而且,現在房企規模競爭越來越激烈,光靠銷售物業的數量來競爭可能會越來越難。

協信認為,未來的一二線城市的商業、產業物業,可能都不會走分拆銷售的路,而是先運營起來,等到運營見到效果後,再變現。

二、租金、服務、投資紅利:非常穩定,可以抵禦週期性風險

上海新天地經過20年培育,租金收入是非常好的。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達到了8%至10%,高於上海優質零售商業地產年均7%~8%的收益率。

而整個里安持有商業、辦公等,2016年租金和相關收入達到17.16億,2017年上半年租金和相關收入為9.46億。

要知道,這是一筆沒有風險的長期穩定收入。這種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可以讓房企有抵禦週期性風險的能力

金茂現在持有運營的物業,每年能貢獻十幾個億的利潤。這個利潤也是沒有任何風險,不管怎麼調控都有的。

協信目前有很多利潤不來自銷售,而來自商業和產業運營等。

比如商業運營有策劃、展覽、代理等服務。產業運營則包括孵化企業等。

綠地,也會針對自己小鎮裡的優秀企業,進行一些跟投,從而獲得回報。

從協信投資的孵化器、眾創空間走出的新三板企業不少,而協信控股在許多產業企業裡都有投資。

金茂認為。類似于梅溪湖這樣的項目一做就是3年以上的時間,確實有資金等各種壓力。但是如果多個長週期專案有節奏、有順序的開發,就可以彼此互相支援,減輕資金等壓力,形成良性迴圈。

而對於一個小鎮來說,整個小鎮的開發節奏和順序都是房企自己可以控制的,在週期底部的時候,就銷售不會因為時間變化有太多溢價的項目,而把有高溢價的項目放到幾年之後。

三、金融紅利:先做輕資產減輕資金壓力;後期做資產管理,可能比賣房更賺錢

獲取金融紅利,首先是可以減輕資金的壓力。比如協信做了以下一些輕資產的安排:

1、投資的時候,盡可能基金化,自有資金少一些。

以前的基金都是股權性“明股實債”的基金,類似借債,現在的基金則大量的是要做共同投資的。協信來操盤,類金融機構來投資。

2、已經持有的物業,把它證券化。

REITs還沒有開放,私募的REITs已經做得比較成熟很興旺。協信的計畫是找一些長期基金,對協信的資產進行持有,但不放棄經營權。

3、分割獨立,方便引入戰略股東。

協信把一些地產模組分割獨立出來,目的就是要引入戰略股東。增量方面,戰略股東和協信一起投資;存量方面,則把現有的重資產證券化、基金化。

4、在資本市場上市,或者做類上市。

協信一直在追求上市。通過各種資產的重組、引入戰略投資,協信創造了一個可以上市的架構:股份多元化治理結構完善、董監事會都有。與綠地的合作,則屬於一種類上市。

房企可以通過金融創新,來縮短自己的回報週期。

以某物流巨頭為例,其選擇的模式,回報週期本來比較長,但其通過房地產投資信託模式,成功化解了這個問題。其把專案打包成資產包,一個資產包中有8—10個專案,資產包形成良性狀態之後,就到海外市場變現。

按照一般的演算法,物流地產每年8%的租金回報率,要12年才能回本。可實際上,其回本的時間可能只有3年,而其撬動的資金杠杆達到實際自有資金的10倍。

而且,對於房企來說,做了城市運營,有了資管能力,賺錢就不一定要通過賣房子來實現。

美國有一家公司管理了10萬套長租公寓,市值近千億美金,而美國開發商市值高的也就兩三百億美金。

北京國貿30年不聲不響幹了100萬平米,現在估值有1200--1500億。

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 天風。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體驗碧桂園、雅居樂正在用的成本管理新武器↓↓↓

不賣房也能賺大錢

城市運營的本質是:

在一個比較大的、還沒有怎麼發展的區域,參與規劃、長期經營、獲取回報。

地產週期拉長,對這種模式反而有好處,因為這種模式的特點就是:

獲取土地的價格相對便宜。而所有的時間,都可以通過你的努力變成紅利,最終變現。而且,如果遇到政策波動,這種模式自帶安全防護。

城市運營產生的三大紅利包括:

一、城市發展紅利:完全屬於開發商

地產開發商買一塊地,要考慮周圍是否有好的規劃、好的配套,沒有好的規劃、配套,將來不好賣無法溢價,而有好的規劃配套的土地又賣得很貴,不容易搶到。如果買到貴的土地,又碰到週期的底部,風險就很大。但對城市運營商來說這些問題都不存在……

1、做城市運營商,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土地,許多時候還可以獲得政府的“返利”

現在一二線純住宅用地的獲取也是很困難的,而通過特色小鎮拿地,在房企有實力的情況下,相對容易獲得批准。

根據綠地的經驗和談判情況來看,如果是做城市運營,許多地方的政府會進行一定的稅收返還,有一次性的,也有逐年返還的。

為什麼呢?以前的“睡城”小鎮,當地政府只在賣地的時候有一筆收入,後續不但沒有稅收,還要不斷支出管理成本。

而特色小鎮有產業有商業,後續會一直貢獻稅收。以綠地深耕14年的花橋產業小鎮為例,2016年為花橋GDP貢獻37個億,年納稅額近6個億,創造就業崗位2萬餘個。成為城市運營商,做特色小鎮,目前已經成為綠地的集團戰略……

也就是說,地方政府是沖著未來發展,在拿地時給予價格優惠,後續給予補貼的。城市運營商在拿地之初,就預支了部分發展紅利。

2、對於城市運營商來說,雖然進入的區域需要從頭建設,但所有的溢價都歸自己所有。

里安在20年前,拿下現在上海新天地附近的地塊做城市運營,把整個街區都打造得很有文化。旁邊的“翠湖天地”住宅區2002年6月7月開始銷售,每平方米售價就高達17000~25000元,而當時周邊同類項目價格還不到8000,溢價100%。

同樣是里安,其武漢新天地一期開盤價1.35萬,而附近同類項目價格不到7千。

梅溪湖是長沙的嶽麓的一塊地,之前最著名的是當地出產葡萄,完全就是荒地的感覺,可是經過金茂集團10年打造以後,整個區域配套已經相當完善。有7—8所學校,有兩棟雙塔5A級寫字樓,有一個很大的商業中心叫覽秀城。此外還有醫院,還有兒童娛樂中心。有國際范的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經過10年運營,目前梅溪湖的房價已經是長沙最高。

梅溪湖整體前後的對比如下圖所示:

重慶總部城是協信商住產集成的一個成功案例,總部城裡面寫字樓、商業中心都有。總部城旁邊就是協信的住宅項目,住宅項目下面也有商鋪,中間有購物中心。

最開始首期住宅賣5000;商鋪賣8000,租金1.5元一個平方。寫字樓落成入住之後,商鋪價格變成了兩萬塊,租金也變成5元一個平方。旁邊協信自持的一個3萬多方的商業中心也將非常火爆。後期開發的住宅,價格比同位置的名企競品要高很多。

住宅、寫字樓、商業三種物業彼此反哺,都產生了很高的溢價。

之前房企都是選擇儘快把項目銷售出去,可是協信認為,這樣做許多時候是吃虧的。

物業立刻就賣,可以獲得現金流,但是許多物業實際上處於價值上升的通道,長期來看吃了大虧。

而且,現在房企規模競爭越來越激烈,光靠銷售物業的數量來競爭可能會越來越難。

協信認為,未來的一二線城市的商業、產業物業,可能都不會走分拆銷售的路,而是先運營起來,等到運營見到效果後,再變現。

二、租金、服務、投資紅利:非常穩定,可以抵禦週期性風險

上海新天地經過20年培育,租金收入是非常好的。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達到了8%至10%,高於上海優質零售商業地產年均7%~8%的收益率。

而整個里安持有商業、辦公等,2016年租金和相關收入達到17.16億,2017年上半年租金和相關收入為9.46億。

要知道,這是一筆沒有風險的長期穩定收入。這種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可以讓房企有抵禦週期性風險的能力

金茂現在持有運營的物業,每年能貢獻十幾個億的利潤。這個利潤也是沒有任何風險,不管怎麼調控都有的。

協信目前有很多利潤不來自銷售,而來自商業和產業運營等。

比如商業運營有策劃、展覽、代理等服務。產業運營則包括孵化企業等。

綠地,也會針對自己小鎮裡的優秀企業,進行一些跟投,從而獲得回報。

從協信投資的孵化器、眾創空間走出的新三板企業不少,而協信控股在許多產業企業裡都有投資。

金茂認為。類似于梅溪湖這樣的項目一做就是3年以上的時間,確實有資金等各種壓力。但是如果多個長週期專案有節奏、有順序的開發,就可以彼此互相支援,減輕資金等壓力,形成良性迴圈。

而對於一個小鎮來說,整個小鎮的開發節奏和順序都是房企自己可以控制的,在週期底部的時候,就銷售不會因為時間變化有太多溢價的項目,而把有高溢價的項目放到幾年之後。

三、金融紅利:先做輕資產減輕資金壓力;後期做資產管理,可能比賣房更賺錢

獲取金融紅利,首先是可以減輕資金的壓力。比如協信做了以下一些輕資產的安排:

1、投資的時候,盡可能基金化,自有資金少一些。

以前的基金都是股權性“明股實債”的基金,類似借債,現在的基金則大量的是要做共同投資的。協信來操盤,類金融機構來投資。

2、已經持有的物業,把它證券化。

REITs還沒有開放,私募的REITs已經做得比較成熟很興旺。協信的計畫是找一些長期基金,對協信的資產進行持有,但不放棄經營權。

3、分割獨立,方便引入戰略股東。

協信把一些地產模組分割獨立出來,目的就是要引入戰略股東。增量方面,戰略股東和協信一起投資;存量方面,則把現有的重資產證券化、基金化。

4、在資本市場上市,或者做類上市。

協信一直在追求上市。通過各種資產的重組、引入戰略投資,協信創造了一個可以上市的架構:股份多元化治理結構完善、董監事會都有。與綠地的合作,則屬於一種類上市。

房企可以通過金融創新,來縮短自己的回報週期。

以某物流巨頭為例,其選擇的模式,回報週期本來比較長,但其通過房地產投資信託模式,成功化解了這個問題。其把專案打包成資產包,一個資產包中有8—10個專案,資產包形成良性狀態之後,就到海外市場變現。

按照一般的演算法,物流地產每年8%的租金回報率,要12年才能回本。可實際上,其回本的時間可能只有3年,而其撬動的資金杠杆達到實際自有資金的10倍。

而且,對於房企來說,做了城市運營,有了資管能力,賺錢就不一定要通過賣房子來實現。

美國有一家公司管理了10萬套長租公寓,市值近千億美金,而美國開發商市值高的也就兩三百億美金。

北京國貿30年不聲不響幹了100萬平米,現在估值有1200--1500億。

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 天風。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體驗碧桂園、雅居樂正在用的成本管理新武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