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醫保卡帳戶餘額為0,看病你該怎麼辦?答案來了!

原標題:《醫保卡裡的錢用光了, 再看病都自費嗎?》

醫保卡人人都在用,

但帳戶裡的錢每個人卻是多多少少,

那麼, 一旦醫保卡裡的錢用光了,

接下去看病需要自費嗎?

答案來了↓

因為情況不同, 適用的政策不一樣

所以我們就分開說

醫保卡帳戶餘額為0, 看病要自費嗎?

醫保卡是個帳戶, 報銷比例與帳戶有錢與否沒有關係

在就醫過程中所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費用, 先用個人醫保卡帳戶資金劃卡支付, 不足部分由個人支付至門診自負段標準。

這回知道了吧~那麼咱們就一起看看, 都是怎麼個報銷法吧

職工住院

職工住院, 所發生的由統籌基金支付的醫療費用, 起付標準根據醫療機構級別和醫療費用的多少, 而有所不同。

要搞清報銷比例, 還需弄明白以下幾個名詞:

起付標準:指醫保統籌金支付前按規定必須先由參保人個人支付的基本醫療費用額度。

(一個醫療保險年度內, 每個省市都有第一次住院的起付標準, 和超出的部分的金額標準。 )

報銷比例:採取分段計算、累加支付的辦法, 支付比例按醫院級別分別計算。

支付限額:分別為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在一個年度內累計的最高支付限額和大額互助資金累計的最高支付限額, 這兩項加起來統稱為支付限額。

自付內容:1、在職職工發生的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用,。 2、由統籌基金支付後其餘部分的醫療費用, 由個人醫療帳戶歷年結餘資金支付, 不足部分由在職職工自負。

看起來好像有點複雜啊, 別急, 來給你們舉個例子

設:在職職工住院所發生的由統籌基金支付的醫療費用, 起付標準為1500元

在職職工在一個醫保年度內住院的醫療費用累計超過1500的部分, 由統籌基金支付85%。

職工在一個醫保年度內住院所發生的起付標準以上的醫療費用, 以及門診大病和家庭病床的醫療費用, 累計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2017年為46萬元)以上的部分, 由附加基金支付80%, 其餘部分由職工自負。

(因為各地區規定不同, 這裡設置的資料和金額依據上海市)。

問:

小明就醫是住院, 醫療費共3000元(無自費及分類自負費用), 此時小明2017年醫保年度內已經發生過住院結算費用達到起付標準1500元, 小明當年帳戶餘額0元, 歷年帳戶餘額0元。 那麼小明本次就醫費用, 又自費多少?

答案

由於小明2017年醫保年度住院起付標準費用已達1500元, 所以此次就醫的3000元費用屬於超過住院起付標準部分。

按照規定, 小明累計超過起付標準的部分, 由統籌基金支付85%, 個人自負15%, 為:

3000元×15%=450元。

按照規定, 450元的費用可以由個人醫療帳戶歷年結餘資金支付, 不足部分由在職職工自負。 由於小明歷年帳戶餘額為0元, 不足支付, 所以450元由小喻自負。

小結

也就是說, 如果你的住院費超過1500元的話, 由統籌基金幫你承擔大頭, 如果超出了統籌基金的上限, 由附加基金承擔大頭。

門急診報銷

在職職工一年內門急診就醫所發生的符合本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費用, 由其個人醫療帳戶當年計入資金支付。

1.上海版:

不足部分由個人支付至門急診自負段標準, 門急診自負段標準為1500元;

超過門急診自負段標準部分,

按下列規定支付:

(一)如果你是44歲以下人員,

在一級醫療機構門急診的, 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以下簡稱附加基金)支付65%;

在二級醫療機構門急診的, 由附加基金支付60%;

在三級醫療機構門急診的, 由附加基金支付50%。

(二)如果你是45歲以上人員,

在一級醫療機構門急診的, 由附加基金支付75%;

在二級醫療機構門急診的, 由附加基金支付70%;

在三級醫療機構門急診的, 由附加基金支付60%。

2北京版:

在職職工到醫院的門診、急診看病後, 1800元以上的醫療費用才可以報銷, 報銷的比例為在社區醫院90%、其他定點醫院70%, 最高限額可報20000元。

70周歲以下的退休人員, 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 報銷的比例是85%(非社區醫院)、90%(社區醫院)。

7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 1300元以上無論什麼醫院,都可以報銷90%。

無論哪一類人,門診、急診大額醫療費支付的費用的最高限額是2萬元。

3廣州版:

在職職工到醫院的門診、急診看病後,1600元以上的醫療費用才可以報銷。

人員類別

統籌基金支付比例

統籌基金

最高支付限額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指定基層醫療機構

其他醫療機構(含指定專科定點機構)

在職職工

75%

55%

每人每月300元,當月有效,不滾存、不累計。

退休人員

靈活就業人員

65%

45%

問:

小明24歲,享受本市職工醫保待遇,2017年7月因生病,去本市二級醫院門診就醫,醫療費共3000元(無自費及分類自負費用),此時小明2017年醫保年度門急診自負段費用已達1500元,且小明年帳戶餘額0元,歷年帳戶餘額0元。請問小明本次就醫費用,都是自費嗎?(按上海市計算)

答案

因小明今年24歲,在本市二級醫療機構門急診的,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60%,即個人自負40%,為:

3000元×40%=1200元。

【解釋:小明2017年醫保年度門急診自負段費用已達1500元,所以此次就醫的3000元費用屬於超過門急診自負段標準部分。】

由於小明歷年帳戶餘額為0元,不足支付,所以1200元由小明自負。

【在職職工發生的門急診自負段的醫療費用以及由附加基金支付後其餘部分的醫療費用,先由個人醫療帳戶歷年結餘資金支付,不足部分由在職職工自負。】

小結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門急診費用超過了1500元,每個年齡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醫療機構,自己出錢的比例也不同,但大頭還是附加基金付的。

是不是在門診花費超過1500元,就可以報銷了呢?

這可不一定,我們需要將門診花費的費用中可報銷部分進行累加,(全自付的藥品不予報銷,有自付的藥品按70%到80%報銷,無自付的藥品按100%報銷)累計達到1500元時,之後門診花費的醫保內費用才可以報銷。

異地急診

城鎮居民醫保患者異地急診時,經批准異地的住院醫療費用,按省級起付線標準計算,補償比例按市相對應的同級定點醫療機構和費用分段支付比例執行。

轉外就醫

轉外就醫需要攜帶這些材料:(1)身份證;(2)醫保卡;(3)身份確認證明;(4)轉外審批單;(5)專家會診材料;(6)住院票據;(7)全套住院病歷影本(首頁蓋醫院公章);(8)住院費用明細(蓋醫院公章);(9)如代辦,提供代辦人身份證,到市醫保局二樓待遇審核處窗口核報相關待遇。

新生兒落地參保

因患自然疾病住院時,持卡入院,享受報銷待遇,直接在院端結算,符合報銷的部分為甲類100%+乙類90%。

報銷比例一般為:1元--10000元,補償75%;10001元--50000元,補償80%;50001元--200000元,補償85%。起付線為100元。統籌段上限為20萬。(各地區比例有所不同)

提醒:統籌報銷能報的話,在醫院結算時就能把報銷部分減掉,如果有問題可以詢問對應醫院的視窗。

提醒

居民醫保報銷計算方法跟職工醫保一樣嗎?

居民醫保報銷計算方法跟職工醫保類似,只是報銷比例有所不同,不同地區的報銷比例也不太一樣。如果你算來算去還算不清楚,可以請工作單位辦理醫保報銷的相關人員或當地醫保定點醫院醫保辦的工作人員幫忙“捋一捋”。

最後

根據不同醫院起付線以及,超出的部分的金額不同,個人承擔的比例也就不同,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算算,自己需要自負多少錢。

原創:勞動法寶網

中國首個HR圈層生態社群——儒思HR人力資源網小編感謝作者辛苦創作,侵權請留言,及時處理。

1300元以上無論什麼醫院,都可以報銷90%。

無論哪一類人,門診、急診大額醫療費支付的費用的最高限額是2萬元。

3廣州版:

在職職工到醫院的門診、急診看病後,1600元以上的醫療費用才可以報銷。

人員類別

統籌基金支付比例

統籌基金

最高支付限額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指定基層醫療機構

其他醫療機構(含指定專科定點機構)

在職職工

75%

55%

每人每月300元,當月有效,不滾存、不累計。

退休人員

靈活就業人員

65%

45%

問:

小明24歲,享受本市職工醫保待遇,2017年7月因生病,去本市二級醫院門診就醫,醫療費共3000元(無自費及分類自負費用),此時小明2017年醫保年度門急診自負段費用已達1500元,且小明年帳戶餘額0元,歷年帳戶餘額0元。請問小明本次就醫費用,都是自費嗎?(按上海市計算)

答案

因小明今年24歲,在本市二級醫療機構門急診的,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60%,即個人自負40%,為:

3000元×40%=1200元。

【解釋:小明2017年醫保年度門急診自負段費用已達1500元,所以此次就醫的3000元費用屬於超過門急診自負段標準部分。】

由於小明歷年帳戶餘額為0元,不足支付,所以1200元由小明自負。

【在職職工發生的門急診自負段的醫療費用以及由附加基金支付後其餘部分的醫療費用,先由個人醫療帳戶歷年結餘資金支付,不足部分由在職職工自負。】

小結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門急診費用超過了1500元,每個年齡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醫療機構,自己出錢的比例也不同,但大頭還是附加基金付的。

是不是在門診花費超過1500元,就可以報銷了呢?

這可不一定,我們需要將門診花費的費用中可報銷部分進行累加,(全自付的藥品不予報銷,有自付的藥品按70%到80%報銷,無自付的藥品按100%報銷)累計達到1500元時,之後門診花費的醫保內費用才可以報銷。

異地急診

城鎮居民醫保患者異地急診時,經批准異地的住院醫療費用,按省級起付線標準計算,補償比例按市相對應的同級定點醫療機構和費用分段支付比例執行。

轉外就醫

轉外就醫需要攜帶這些材料:(1)身份證;(2)醫保卡;(3)身份確認證明;(4)轉外審批單;(5)專家會診材料;(6)住院票據;(7)全套住院病歷影本(首頁蓋醫院公章);(8)住院費用明細(蓋醫院公章);(9)如代辦,提供代辦人身份證,到市醫保局二樓待遇審核處窗口核報相關待遇。

新生兒落地參保

因患自然疾病住院時,持卡入院,享受報銷待遇,直接在院端結算,符合報銷的部分為甲類100%+乙類90%。

報銷比例一般為:1元--10000元,補償75%;10001元--50000元,補償80%;50001元--200000元,補償85%。起付線為100元。統籌段上限為20萬。(各地區比例有所不同)

提醒:統籌報銷能報的話,在醫院結算時就能把報銷部分減掉,如果有問題可以詢問對應醫院的視窗。

提醒

居民醫保報銷計算方法跟職工醫保一樣嗎?

居民醫保報銷計算方法跟職工醫保類似,只是報銷比例有所不同,不同地區的報銷比例也不太一樣。如果你算來算去還算不清楚,可以請工作單位辦理醫保報銷的相關人員或當地醫保定點醫院醫保辦的工作人員幫忙“捋一捋”。

最後

根據不同醫院起付線以及,超出的部分的金額不同,個人承擔的比例也就不同,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算算,自己需要自負多少錢。

原創:勞動法寶網

中國首個HR圈層生態社群——儒思HR人力資源網小編感謝作者辛苦創作,侵權請留言,及時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