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炎帝陵神農園:一園情深懷始祖

一園情深懷始祖

——炎帝陵神農園建設記

湖南日報記者 周懷立

又是一年春草綠, 又是一年清明近。

清明前夕的炎帝陵, 顯得格外莊重。 冒著綿綿春雨, 前來炎陵縣炎帝陵祭祖祈福的遊人絡繹不絕。 與以往不同的是, 如今來炎帝陵的遊人, 又多了一個緬懷始祖的去處——神農園。

這是一座投資1億余元建設的文化園林。 以盆景藝術為主體, 以炎帝文化為依託, 以湖湘文化為特色, 被譽為“三湘第一盆景園”。

神農園面世, 使炎帝陵風景區第一次形成了由公祭區(祭祀)、陵廟區(謁陵)、緬懷區(神農園)組成的完整體系,

被視為緬懷始祖炎帝、弘揚炎帝文化的一大盛事。

一個倡議引出一大工程

位於炎陵縣的炎帝陵, 西漢有陵, 唐有奉祀, 宋建陵廟, 清定形制, 當代整修, 享有“神州第一陵”的美譽。 至神農園建成前, 這裡已建成以炎帝墓塚為核心的陵廟區, 以神農大殿為核心的公祭區, 整個格局嚴謹壯觀。

但炎帝陵景區環境空曠, 仍留有充足的建設空間。

2012年8月, 一位老同志拜謁炎帝陵時, 贈送了兩盆紅豆杉盆景, 並倡議在炎帝陵建設一個高檔次的盆景園, 為老祖宗盡一份孝心, 為炎帝陵添一道風景。

倡議一出, 得到各方積極回應。 同年12月, 省政府領導主持召開炎帝陵神農園建設專題會議, 正式決定建設炎帝陵盆景園專案, 並確定省炎帝陵基金會和炎陵縣政府為建設主體單位,

由炎帝陵基金會駐會副理事長鄧德芳任工程項目指揮長。

經精心選擇, 神農園定址於炎帝陵公祭區福林以西、洣水以南140畝區域。 園區確定為山水、園林風格, 貫穿炎帝文化, 結合湖湘文化、陵園文化, 以精品盆景展示為主, 打造盆景園新品牌。 神農園規劃方案面向全國招標, 邀請省及株洲市著名文化、園林、規劃專家共同研討審議。

為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省、株洲市財政均撥出專款, 全省其他市州也全部認捐盆景, 部分企業和個人捐助了資金。

2014年6月8日, 神農園工程正式開工。

一群“子孫”奉獻一腔赤誠

作為炎帝陵建設史上又一標誌性工程, 神農園是全國第一家建在帝陵、以盆景為主的文化園區。

其“省內最好, 全國一流”的初始定位, 使參與建設的“炎黃子孫”們面臨巨大壓力。 但大家都以參與建設為榮。

省政府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並到工地考察, 確保工程高品質按期完成。

神農園建設過程中, 省炎帝陵基金會理事長石玉珍不顧年事已高, 先後4次到炎帝陵建設工地考察, 還不辭勞苦走訪全省各市州, 全力組織神農園盆景捐贈。

省炎帝陵基金會駐會副理事長鄧德芳在七旬高齡時挑起建園指揮長重任, 事無巨細, 親力親為。 他與同事們一起遍訪著名盆景、園林專家, 實地考察著名盆景園, 開工後又堅持“泡”在工地上。 在2015年夏天施工最緊張的日子裡, 他天天不離工地, 曬得面色黝黑。

作為炎帝陵新的標誌性工程,

神農園傾注著眾多華夏兒女的心血和智慧。 從常年堅守工地的省炎帝陵基金會工作人員, 到省、株洲市著名文化人士, 國內頂級盆景大師, 對炎帝滿懷虔誠的美術教授, 慷慨捐資的企業, 現場施工的技術人員和一身汗水的農民工, 大家莫不全力以赴。

挖湖、築島、堆山, 壘石、搬盆、植樹, 搬運30萬立方米土石方, 栽種3800株綠化樹, 鋪下6萬平方米草皮……神農園建設快速推進。

一園美景招來一片驚歎

2015年11月2日, 神農園建成。 再經一年多精心養護, 今年初, 神農園正式移交炎陵縣政府管理, 並被評為2016年度全省園林綠化優質工程。

建成後的神農園, 1000餘盆盆景蔚為壯觀, 4組大型雕塑意蘊悠長。

神農園盆景藝術充分吸收中華盆景文化精華,

又體現湖湘文化魅力。 這些盆景以“橘子洲頭”“天下南嶽”“巴陵勝狀”“桃源仙境”“武陵風光”“崀山丹霞”“九嶷翠微”“邑有聖陵”等“瀟湘八景”為核心, 再輔以眾多較小盆景, 參差錯落, 美不勝收。 其中體型最大的“武陵風光”, 盆長12米、高6米, 體量為目前國內盆景之最。

神農園雕塑由“神農教耕”“三母育聖”“安寢龍宮”“炎帝兒女”組成, 其中“神農教耕”為主雕塑, 雕塑上的神農形象取自山東濟寧出土的漢代畫像石, 這也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炎帝圖像。

神農園開園後, 受到遊人追捧。 大家在驚歎之餘, 認為神農園使炎帝陵更具魅力, 必將吸引更多炎黃子孫來此尋根問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