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落實總目標 我們在行動」“愛民”故事好又多

“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肯努力,沒有邁不過去的坎。”52歲的王愛民為人踏實肯幹,坦誠豁達。

自入駐社區以來,他在處理社區棘手的問題和調解鄰里間矛盾糾紛上有經驗、有辦法、有耐心,別人難以處理的事,總能被他捋順。

“王愛民人如其名,對社區居民懷有一腔熱情。說起他為民服務的故事,真是又好又多。

”社區居委會主任向燕說。

排憂解難有耐心

“你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時間接近正午,當王愛民將83歲的鄭奶奶送回家時,鄭奶奶的女兒劉鳳蓮激動地泣不成聲。

事情要從當天一大早說起,正在值班的王愛民聽到敲門聲。老人自稱找不到家了。王愛民連忙將她攙扶到沙發上坐下,倒了杯水,安撫她不要著急,慢慢說。老人年事已高,一口外地口音,她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星光社區居住,

叫“劉金忠(化名)”,別的什麼也想不起來。

王愛民趕緊通過錄有居民資訊的網上系統查詢,卻根本找不到這個人。他又試遍了各種諧音,但還是查不出 “劉金忠”住哪兒。

焦急中,王愛民發現老人穿著雙拖鞋,斷定她家應該不會很遠。他決定帶老人去社區人比較多的地方碰碰運氣。

把老人安頓在樹蔭下坐好後,王愛民挨個詢問過往的居民,卻沒有一個人認出老人。一個多小時後,王愛民發現有位婦女在不遠處四處張望,跑上前一問,果然是老太太的女兒,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這才落了地。

原來,老人來克拉瑪依不久,劉金忠是她遠在河南老家的大兒子。“把老太太看好咯,別再走丟了。身上最好帶個寫著家庭住址和聯繫電話的紙條……”叮囑一番後,

王愛民又一路小跑回去值班了。

“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王愛民在工作日記中這樣寫到。他堅信,責任心是每一名隊員應具備的的基本素質,面對群眾遇到的困難,要盡心盡責,一幫到底。

化解糾紛有技巧

“愛民,我家樓上的唐興平回家了!”正準備吃午飯的王愛民接到電話,趕緊放下碗筷趕到了韓寅軍家。

原來,韓寅軍家樓頂滲水,可樓上的唐興平始終不在家,

也不肯接電話,今天難得露面。在社區,這類問題很常見,王愛民處理起來很有經驗。他把唐興平請到韓寅軍家現場察看。

他拉過一把椅子,脫鞋跳上去,用手輕輕戳漏出的乳膠漆,水泥灰隨即掉了下來。他笑著對唐興平說:“老鄉,依我看,這八成是你家防水層老化,有點漏水。咱也不要急,等水幹了,補點乳膠漆就好”。果然,一周後,韓寅軍打來電話:“愛民,你真神了,唐興平給我補了乳膠漆,再沒有滲過水,謝謝你!”

遇到難纏一點的情況,王愛民也毫不退縮。有棟居民樓一樓下水道返污水,整個過道臭氣熏天。這戶居民卻以自己不常住這裡為由不肯維修,查看情況後轉身就走了。

王愛民只好撥通了這戶居民的電話,電話那頭不由分說,一通發火。等對方不再嚷嚷了,王愛民才開口:“老哥,現在問題出了,咱總要想辦法解決對吧。我是工作隊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來的。我在你家樓下等你,你不來,我也不走”。這麼一說,對方語氣有所緩和,表示願意再來看看。

在樓下,王愛民和這位居民握手、遞煙,經過一番攀談,疏通下水道的事情解決了。

“愛民真有一套,吵吵嚷嚷好幾天的事情被他幾句話解決了。這下樓道沒有異味了,我們對他真是心服口服!”居民楊勝說。

落實政策有誠意

如何讓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實在居民們身邊,是王愛民一直在關注的問題。

居民李天河腰部受過傷,她的老伴下肢殘疾。這兩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行動不便,上下樓梯時更是難上加難。

從社區關愛聯絡員口中得知這一情況,王愛民立刻前往察看,發現儘管兩個老人家住一樓,但從家門口走到單元門口仍有四級臺階,而這四級臺階除了靠著牆外,沒有任何扶手設施。

“這樣可不行!”針對這一情況,王愛民一方面安撫老人,告知老人注意安全,出門不方便的話,家裡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及時給他打電話;另一方面,他趕緊與上級有關部門取得聯繫,瞭解相關便民政策。

當瞭解到相關部門可以免費安裝便民扶手後,王愛民又多次前往老人家中,採集有關資訊,説明老人填寫相應的申請表。

考慮到別的殘疾居民可能也有相似需求。王愛民在社區的30棟居民樓全部摸排了一遍,最終發現共需要安裝3處便民扶手。在他的積極奔走下,目前,這些扶手都已“上崗”。

“愛民”不能只掛在口頭上,還要體現在行動中。王愛民用他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愛民”故事。他說:“愛民、為民永無止境。我會繼續努力,踏實落實好各項駐村工作,讓百姓們感受到愛,一起傳遞愛。”

這八成是你家防水層老化,有點漏水。咱也不要急,等水幹了,補點乳膠漆就好”。果然,一周後,韓寅軍打來電話:“愛民,你真神了,唐興平給我補了乳膠漆,再沒有滲過水,謝謝你!”

遇到難纏一點的情況,王愛民也毫不退縮。有棟居民樓一樓下水道返污水,整個過道臭氣熏天。這戶居民卻以自己不常住這裡為由不肯維修,查看情況後轉身就走了。

王愛民只好撥通了這戶居民的電話,電話那頭不由分說,一通發火。等對方不再嚷嚷了,王愛民才開口:“老哥,現在問題出了,咱總要想辦法解決對吧。我是工作隊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來的。我在你家樓下等你,你不來,我也不走”。這麼一說,對方語氣有所緩和,表示願意再來看看。

在樓下,王愛民和這位居民握手、遞煙,經過一番攀談,疏通下水道的事情解決了。

“愛民真有一套,吵吵嚷嚷好幾天的事情被他幾句話解決了。這下樓道沒有異味了,我們對他真是心服口服!”居民楊勝說。

落實政策有誠意

如何讓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實在居民們身邊,是王愛民一直在關注的問題。

居民李天河腰部受過傷,她的老伴下肢殘疾。這兩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行動不便,上下樓梯時更是難上加難。

從社區關愛聯絡員口中得知這一情況,王愛民立刻前往察看,發現儘管兩個老人家住一樓,但從家門口走到單元門口仍有四級臺階,而這四級臺階除了靠著牆外,沒有任何扶手設施。

“這樣可不行!”針對這一情況,王愛民一方面安撫老人,告知老人注意安全,出門不方便的話,家裡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及時給他打電話;另一方面,他趕緊與上級有關部門取得聯繫,瞭解相關便民政策。

當瞭解到相關部門可以免費安裝便民扶手後,王愛民又多次前往老人家中,採集有關資訊,説明老人填寫相應的申請表。

考慮到別的殘疾居民可能也有相似需求。王愛民在社區的30棟居民樓全部摸排了一遍,最終發現共需要安裝3處便民扶手。在他的積極奔走下,目前,這些扶手都已“上崗”。

“愛民”不能只掛在口頭上,還要體現在行動中。王愛民用他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愛民”故事。他說:“愛民、為民永無止境。我會繼續努力,踏實落實好各項駐村工作,讓百姓們感受到愛,一起傳遞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