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落實總目標 我們在行動」揮汗在最後一公里的“匠人”

揮汗在最後一公里的“匠人”

——記克拉瑪依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駐南苑社區

工作隊長、第一書記徐世雄

“如果說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將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那這就是我們能獲得的最閃耀的獎章!”克拉瑪依區住建局駐南苑社區工作隊隊長徐世雄常常這樣寄語駐社區的各支力量。

在他的帶領下,

社區搭建“大黨委”鋪就“連心橋”築牢“新陣地”,他的頭髮一縷縷變白了,可是居民們的心一天天更亮了。

搭建“大黨委” 有了大作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要想開展好,充分發揮各支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是關鍵。社區“兩委”能調動的資源越多,築牢基層基礎、密切聯繫服務群眾的工作就能搞得越好。”徐世雄先後多次表達了自己的理念。

第一書記講微型黨課

在他的帶領下,工作隊和社區“兩委”對轄區的駐地企事業單位、新興社會組織、社區服務機構、居民共治共建組織等15家單位進行了有機整合,選舉出了書記和領導班子並制定了詳細的共建資源清單。這15家成員單位的黨員被編為五個片區,

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就環境衛生、醫療服務、物業服務、矛盾調處、困難慰問、社區安全等一列方面開展義務奉獻活動。各項便民服務的深度、廣度、參與人員和服務水準上都有了根本性的提升。

徐世雄與“大黨委”成員單位一道開展便民服務

“大黨委”的成立,突破了傳統黨建的區域界限,改變了社區建設僅僅依靠工作隊、社區“兩委”和居民自發成立的社會組織力量薄弱,服務水準和範圍局限性大的窘境,“大黨委”一成立就發揮了作用。

因社區辦公場所維修改造,導致社區面臨沒有辦公和居民活動場所的困難。經過與“大黨委”成員單位廣陸物業公司的交流,該單位負責人表示願意免費為社區提供辦公和居民服務場所,

輕而易舉的解決了困擾社區的大難題。

徐世雄給孩子們講黨史

作為南苑社區“大黨委”書記的徐世雄振奮得表示:“之前,我們為居民提供的服務受資源限制,服務水準較低且種類單一;而現在,我們的資源更多了,能提供的服務更多了,力量更強了,提供的服務更多維、更豐富、更立體。相信在今後,社區的居民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駐地單位也能在社區有更多的參與感,‘大黨委’有了大作為!”

鋪就連心橋 拉近幹群心

南苑社區居民多,特別是少數民族居民多。作為一個老小區,管理起來點多面廣,難度很大。如何更好的管理服務這些居民,成為了擺在徐世雄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

徐世雄決定從抓好“民族團結一家親”工作入手,鋪就基層黨組織聯繫各族群眾的“連心橋”,將社區各族居民凝聚起來更好的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

在他的帶領下,工作隊組織社區居民大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隨著各類活動的廣泛鋪開,各族居民之間的交流交往變得更加緊密。

徐世雄入戶走訪進行時

居住在南苑社區9棟的依巴代提一家最有體會。依巴代提沒有工作,生活困難,愁容經常掛在臉上,常常把自己鎖在家裡不愛與人交流。徐世雄在走訪入戶的時候瞭解到這個情況後,第一時間思考對策,尋求關愛幫扶解決辦法。

借助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契機,他多次走訪依巴代提一家。在他的努力下,依巴代提漸漸開始參與社區每週一升國旗以及各類“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活動參加的越來越多,依巴代提的各族朋友也越來越多,她臉上的愁容越來越少。在打開依巴代提心門的同時,徐世雄還為她積極奔走聯繫找到了一份物業管理的工作。

徐世雄入戶宣講惠民政策

不僅朋友多了,還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依巴代提的愁容變成了笑容。她每次見到徐世雄都會親切的稱呼他“阿達西”,逢人便誇工作隊的徐隊長“亞克西!”

而像有著與依巴代提相同體會的居民在社區還有很多。如今,社區各族群眾在徐世雄的帶領下,緊緊凝聚在工作隊和社區“兩委”的周圍,處處都有新風貌。

築起新陣地 啟動老社區

南苑社區建成至今已近二十年,社區基礎設施老化,居民活動場所狹小,社區開展大型群眾性宣傳教育引導工作總是面臨沒有場地的難題,基層戰鬥堡壘作用的發揮受到了限制,居民也時常向工作隊反映。

“沒有場地就建設場地,沒有陣地就築起陣地。這些居民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能否解決好關係到民心。我幹了那麼多年的建設,解決這些問題這正好是我們這些油城‘工匠’的專長。”

徐世雄入戶走訪,慰問社區各族居民

在徐世雄的統籌協調下下,工作隊與派出單位共同對社區的基礎設施現狀進行了摸排。通過聽取居民反映和梳理摸排結果,確定了一系列亟需解決的專案。

工作隊以社區居委會改擴建、居民文體活動室建設等項目為立足點,從申報立項到方案設計、工程招標,進行全過程精細化動態管理。在專案運行過程中第一時間與傾聽居民的建議,進行需求對接,及時優化項目設計,最大化滿足居民需要。

群眾感謝第一書記協調修建道路,並送錦旗

在新的社區居委會內,徐世雄親自操刀設計了黨建宣傳陣地,在他的構想中未來這個陣地將以“黨建+”為引領,在夯實基層基礎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南苑社區的居民們看著面積擴大了一倍的嶄新社區大樓和拔地而起的居民文體活動室,內心充滿了期待。

徐世雄常常將“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比作在最後一公里築路的匠人們。而在他匠心的引領下,南苑社區和工作隊正向著新征程闊步前行。

克拉瑪依區住建局駐南苑社區工作隊

通訊員:劉煥 王豫西

力量更強了,提供的服務更多維、更豐富、更立體。相信在今後,社區的居民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駐地單位也能在社區有更多的參與感,‘大黨委’有了大作為!”

鋪就連心橋 拉近幹群心

南苑社區居民多,特別是少數民族居民多。作為一個老小區,管理起來點多面廣,難度很大。如何更好的管理服務這些居民,成為了擺在徐世雄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

徐世雄決定從抓好“民族團結一家親”工作入手,鋪就基層黨組織聯繫各族群眾的“連心橋”,將社區各族居民凝聚起來更好的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

在他的帶領下,工作隊組織社區居民大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隨著各類活動的廣泛鋪開,各族居民之間的交流交往變得更加緊密。

徐世雄入戶走訪進行時

居住在南苑社區9棟的依巴代提一家最有體會。依巴代提沒有工作,生活困難,愁容經常掛在臉上,常常把自己鎖在家裡不愛與人交流。徐世雄在走訪入戶的時候瞭解到這個情況後,第一時間思考對策,尋求關愛幫扶解決辦法。

借助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契機,他多次走訪依巴代提一家。在他的努力下,依巴代提漸漸開始參與社區每週一升國旗以及各類“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活動參加的越來越多,依巴代提的各族朋友也越來越多,她臉上的愁容越來越少。在打開依巴代提心門的同時,徐世雄還為她積極奔走聯繫找到了一份物業管理的工作。

徐世雄入戶宣講惠民政策

不僅朋友多了,還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依巴代提的愁容變成了笑容。她每次見到徐世雄都會親切的稱呼他“阿達西”,逢人便誇工作隊的徐隊長“亞克西!”

而像有著與依巴代提相同體會的居民在社區還有很多。如今,社區各族群眾在徐世雄的帶領下,緊緊凝聚在工作隊和社區“兩委”的周圍,處處都有新風貌。

築起新陣地 啟動老社區

南苑社區建成至今已近二十年,社區基礎設施老化,居民活動場所狹小,社區開展大型群眾性宣傳教育引導工作總是面臨沒有場地的難題,基層戰鬥堡壘作用的發揮受到了限制,居民也時常向工作隊反映。

“沒有場地就建設場地,沒有陣地就築起陣地。這些居民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能否解決好關係到民心。我幹了那麼多年的建設,解決這些問題這正好是我們這些油城‘工匠’的專長。”

徐世雄入戶走訪,慰問社區各族居民

在徐世雄的統籌協調下下,工作隊與派出單位共同對社區的基礎設施現狀進行了摸排。通過聽取居民反映和梳理摸排結果,確定了一系列亟需解決的專案。

工作隊以社區居委會改擴建、居民文體活動室建設等項目為立足點,從申報立項到方案設計、工程招標,進行全過程精細化動態管理。在專案運行過程中第一時間與傾聽居民的建議,進行需求對接,及時優化項目設計,最大化滿足居民需要。

群眾感謝第一書記協調修建道路,並送錦旗

在新的社區居委會內,徐世雄親自操刀設計了黨建宣傳陣地,在他的構想中未來這個陣地將以“黨建+”為引領,在夯實基層基礎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南苑社區的居民們看著面積擴大了一倍的嶄新社區大樓和拔地而起的居民文體活動室,內心充滿了期待。

徐世雄常常將“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比作在最後一公里築路的匠人們。而在他匠心的引領下,南苑社區和工作隊正向著新征程闊步前行。

克拉瑪依區住建局駐南苑社區工作隊

通訊員:劉煥 王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