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進口啤酒業績飆升,國產啤酒如何努力前行?

8月4日晚,第27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金沙灘啤酒城開幕。本屆啤酒節吸引了世界40多個著名品牌的200多種啤酒入駐。同時以"音樂啤酒節"為主題,為遊客帶來"流行音樂周"、"搖滾音樂周"以及"民謠音樂周"三大主題音樂周演出。

進口啤酒銷量快速上升的原因是什麼?產業工人與啤酒消費之間有何聯繫?國產啤酒如何見賢思齊,創新行銷模式?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啤酒市場風起雲湧背後的那些事兒。

27屆青島啤酒節8月4日晚開幕

一、聚焦--27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幕,啤酒市場走向引關注

8月4日晚,第27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金沙灘啤酒城開幕。本屆啤酒節以"音樂啤酒節"為主題,為遊客帶來"流行音樂周"、"搖滾音樂周"以及"民謠音樂周"三大主題音樂周演出。

啤酒節採用"圍合式"啤酒大篷佈局,設置總面積達1萬餘平方米的啤酒大篷8個,吸引了世界40多個著名品牌的200多種啤酒入駐,德國HB、美國百威、嘉士伯、百帝王等品牌啤酒參與大篷經營。

啤酒花園街區及啤酒博物館內雲集了來自德、美、捷克、比利時等世界各地的啤酒及特色美食。本屆啤酒節還將創新酒王大賽形式,首次策劃酒王大賽全國海選,在海選的基礎上,特邀全國各大啤酒節酒王進行複賽,再與海選出的酒王同台PK,最終決出本屆啤酒節的酒王。

酒王大賽全國海選

為使遊客更好感受精釀啤酒的魅力,今年的啤酒節上新建了約5000平方米的精釀啤酒廠,以啤酒精釀文化為核心,以場景化、創新性、工業感為主題特色,設有啤酒生產區、精釀品鑒區、工藝展示區及文化體驗區等。在釀造工藝方面,與德國杜門斯亞洲學院合作研發生產而成,並引進德國先進釀酒技術工藝的"青西金啤"將成為啤酒節自主打造的首款啤酒品牌,

其年精釀啤酒生產量可達300噸。此外,精釀啤酒廠採取透明工廠設計,遊客和市民將有機會近距離參觀啤酒生產線。精心設置的管道連通生產區與精釀品鑒區,使遊客可以現場品鑒剛出罐的精釀啤酒。

從本屆啤酒節的情況可以看出,現如今,啤酒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的啤酒生產商們都在努力推廣自己的產品,

不斷強化消費者的全新體驗。其未來走向如何,著實引人關注。

二、解析--進口啤酒日趨走俏,精釀啤酒或為破局點

進口啤酒增勢強勁,國產啤酒稍顯低迷

7月18日開幕的中國啤酒新文化國際峰會上,中國酒業協會公佈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內地啤酒消費總量約為4100多萬千升,較上年下降3.5%;今年1至5月,啤酒產量約為1758萬千升,較上年同期下降0.7%。值得注意的是,進口啤酒持續增長,2016年進口啤酒64.6萬千升,同比上升20%,而2012年、2013年、2014年增幅均超過六成半,過去五年累計增幅達900%。2017年1-5月份,進口啤酒24.73萬千升,同比增長8.91%。儘管與現在很多消費品領域一樣,啤酒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狀態。然而消費總量僅占到總盤子2%的進口啤酒過去5年的累計增幅達到900%。5年增長近9倍,增速之快令人驚訝。

從各大媒體具體資料來看,7月19日,央廣網標題為《進口啤酒衝擊本土品牌 國產啤酒持續3年產能下滑》的報導中提到相關資料:"從2014年開始,國產啤酒產量連續3年下滑,2016年國內啤酒上市公司中,僅兩家淨利潤同比增長。"

全國啤酒產量及同比增速

同樣,7月27日,北京晨報標題為《中國啤酒行業為何"旺季不旺"?業內:產能過剩》的報導中提到:"2016年財報顯示,燕京啤酒實現營業收入115.73億元;淨利潤3.12億元,同比銳減46.90%,這已是燕京啤酒連續第3年業績下滑…2016年,青島啤酒實現銷量792萬千升,同比下降7.07%,營業收入下降5.53%,淨利潤下降39.09%。連續12年穩坐中國啤酒市場頭把交椅的華潤雪花,2016年營收雖然略有增長,但淨利潤僅6.26億元,同比下降6.04%。"

而在7月18日,央視財經標題為《銷量"25連跌"!中國人最愛的啤酒為啥賣不動了?》的報導中提到,2011年以來進口啤酒為代表的高端啤酒市場增長迅速。2011-2016年間,我國啤酒進口量從64203千升快速增長至 646384千升,增長近9倍。

顯然,面對進口啤酒強勁的增長勢頭,國產啤酒的現狀略顯低迷。

進口啤酒走俏原因

進口啤酒之所以能夠業績連連飆升,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啤酒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湯,包含很多因素。

放下身段、打價格戰。與從前相比,如今進口啤酒的價格明顯降低。以銷售進口商品的山姆店為例,一款來自德國的萬奈仕罐裝550毫升的黑啤酒,每罐的價格才4.88元,與國產啤酒的價格相差無幾。以前5升大鐵桶裝進口啤酒的價格在150元以上,今年來自德國的百帝王5升桶裝啤酒,售價才58元;以往較受市民歡迎的卡力特5升桶裝啤酒也降至98元。再比如部分便利店裡500毫升的聖卡路斯黑啤酒為八元,而同樣分量的雪花黑啤酒為12元。顯然,部分進口啤酒要比國產啤酒便宜。之前,顧客可能會由於價格因素在進口啤酒與和國產啤酒之間糾結很久,但隨著進口啤酒的價格明顯降低,部分顧客可能會趨向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進口啤酒。

德國的萬奈仕罐裝黑啤酒

種類、品牌日趨豐富。近些年,進口啤酒無論從種類還是從品牌上看,都越來越多樣化。從前大家經常看到的可能只有百威、喜力、嘉士伯這幾個大的進口品牌,而現在,奧丁格、巴厘特、保拉納等品牌也開始為大家熟知。從種類上看,很多之前的啤酒種類單一,而現在,黑啤、白啤等類型也開始在啤酒市場走俏。

"精釀啤酒或成為破局點"

8月1日,《財經》雜誌其中一篇報導的標題為《銷量連續下滑,精釀啤酒或成為啤酒巨頭的破局點》。的確,精釀啤酒現在日益受到大家的歡迎。它起源於德國、比利時、英國等歐洲國家,並隨著美國工業、商業、農業的推動而得到發展。美國南北戰爭之後,隨之而來的移民潮和鍍金時代使得當時的美國更推崇CD與紅酒文化。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網路資訊時代的到來,資本市場將目光精准瞄向"精釀啤酒"這樣一個小眾市場。

精釀啤酒和之前的工業啤酒存在較大差異。從原材料來看,精釀啤酒不會為了節約成本而添加替代品,而工業啤酒用的是低成本的高輔料;從發酵工藝上看,精釀啤酒主要突出原料特色以及釀酒師的構想,而工業啤酒會追求保存期限和最大應用數量;從風格上看,精釀啤酒原料不同,口味也不同,而工業啤酒則比較標準化;從規模上看,精釀啤酒規模較小,工業啤酒規模較大。

在我國七八十年代,大家喜愛喝諸如北京雙合盛五星、燕京啤酒等傳統啤酒廠生產的啤酒。與此同時,散裝啤酒也非常受歡迎,儘管其口感略差一些,但還是受到很多人的青睞。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差異化、時尚化,對啤酒口感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現在對於啤酒的工業化生產過於追求量和利潤,而對酒花、發酵時間、原料以及大麥比例等方面的管理較為粗放,導致顧客根本沒有產生喝了啤酒的感覺,這也是國產啤酒令人失望的一大原因。而精釀啤酒的原料、發酵等所有流程都非常講究,口感自然不一般。由此看來,要想轉變啤酒市場的格局,精釀啤酒或許真會成為啤酒巨頭的一大破局點。

三、思考--講好故事、開鑿文化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產業工人定位的消費在不斷萎縮。在啤酒產業領域,當年英國產業工人們在重體力勞動之後,會青睞於一邊吃著高熱量的炸魚、薯條,一邊喝著啤酒,達到放鬆、補充能量的目的。同樣,據說當年埃及的工人在修金字塔的過程中,也會將啤酒作為當天的飲品。然而現在,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對於啤酒已經更多地從飲品需求升級為時尚需求。長期以來,中國的製造業和消費品往往以價格取勝,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對價格的敏感度降低,很多人僅僅在乎喝完啤酒之後如何將朋友圈發得更"高大上"一些。

2016歐洲足球錦標賽,嘉士伯的限量版包裝:球鞋、埃菲爾鐵塔和凱旋門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喜力、嘉士伯等與國產的燕京、青島啤酒等基本屬於同質化競爭。但從其行銷方式來看,進口啤酒對於文化產業的成功滲透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四、總結

進口啤酒業績的不斷飆升使得我國啤酒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也為國產啤酒的改進創新探索提供了借鑒。一方面,國產啤酒要在品質上下功夫,注重啤酒口感、保證新鮮度,同時也要不斷豐富種類;另一方面,要善於用文化包裝品牌,增強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認知度及好感度。期待國產啤酒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出來,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新之路。而如何去迎合口味和消費實力不斷升級的中國消費者,這不僅僅是啤酒產業的挑戰,而是中國經濟當下最重要的時代命題。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宋佳伶

較上年下降3.5%;今年1至5月,啤酒產量約為1758萬千升,較上年同期下降0.7%。值得注意的是,進口啤酒持續增長,2016年進口啤酒64.6萬千升,同比上升20%,而2012年、2013年、2014年增幅均超過六成半,過去五年累計增幅達900%。2017年1-5月份,進口啤酒24.73萬千升,同比增長8.91%。儘管與現在很多消費品領域一樣,啤酒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狀態。然而消費總量僅占到總盤子2%的進口啤酒過去5年的累計增幅達到900%。5年增長近9倍,增速之快令人驚訝。

從各大媒體具體資料來看,7月19日,央廣網標題為《進口啤酒衝擊本土品牌 國產啤酒持續3年產能下滑》的報導中提到相關資料:"從2014年開始,國產啤酒產量連續3年下滑,2016年國內啤酒上市公司中,僅兩家淨利潤同比增長。"

全國啤酒產量及同比增速

同樣,7月27日,北京晨報標題為《中國啤酒行業為何"旺季不旺"?業內:產能過剩》的報導中提到:"2016年財報顯示,燕京啤酒實現營業收入115.73億元;淨利潤3.12億元,同比銳減46.90%,這已是燕京啤酒連續第3年業績下滑…2016年,青島啤酒實現銷量792萬千升,同比下降7.07%,營業收入下降5.53%,淨利潤下降39.09%。連續12年穩坐中國啤酒市場頭把交椅的華潤雪花,2016年營收雖然略有增長,但淨利潤僅6.26億元,同比下降6.04%。"

而在7月18日,央視財經標題為《銷量"25連跌"!中國人最愛的啤酒為啥賣不動了?》的報導中提到,2011年以來進口啤酒為代表的高端啤酒市場增長迅速。2011-2016年間,我國啤酒進口量從64203千升快速增長至 646384千升,增長近9倍。

顯然,面對進口啤酒強勁的增長勢頭,國產啤酒的現狀略顯低迷。

進口啤酒走俏原因

進口啤酒之所以能夠業績連連飆升,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啤酒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湯,包含很多因素。

放下身段、打價格戰。與從前相比,如今進口啤酒的價格明顯降低。以銷售進口商品的山姆店為例,一款來自德國的萬奈仕罐裝550毫升的黑啤酒,每罐的價格才4.88元,與國產啤酒的價格相差無幾。以前5升大鐵桶裝進口啤酒的價格在150元以上,今年來自德國的百帝王5升桶裝啤酒,售價才58元;以往較受市民歡迎的卡力特5升桶裝啤酒也降至98元。再比如部分便利店裡500毫升的聖卡路斯黑啤酒為八元,而同樣分量的雪花黑啤酒為12元。顯然,部分進口啤酒要比國產啤酒便宜。之前,顧客可能會由於價格因素在進口啤酒與和國產啤酒之間糾結很久,但隨著進口啤酒的價格明顯降低,部分顧客可能會趨向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進口啤酒。

德國的萬奈仕罐裝黑啤酒

種類、品牌日趨豐富。近些年,進口啤酒無論從種類還是從品牌上看,都越來越多樣化。從前大家經常看到的可能只有百威、喜力、嘉士伯這幾個大的進口品牌,而現在,奧丁格、巴厘特、保拉納等品牌也開始為大家熟知。從種類上看,很多之前的啤酒種類單一,而現在,黑啤、白啤等類型也開始在啤酒市場走俏。

"精釀啤酒或成為破局點"

8月1日,《財經》雜誌其中一篇報導的標題為《銷量連續下滑,精釀啤酒或成為啤酒巨頭的破局點》。的確,精釀啤酒現在日益受到大家的歡迎。它起源於德國、比利時、英國等歐洲國家,並隨著美國工業、商業、農業的推動而得到發展。美國南北戰爭之後,隨之而來的移民潮和鍍金時代使得當時的美國更推崇CD與紅酒文化。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網路資訊時代的到來,資本市場將目光精准瞄向"精釀啤酒"這樣一個小眾市場。

精釀啤酒和之前的工業啤酒存在較大差異。從原材料來看,精釀啤酒不會為了節約成本而添加替代品,而工業啤酒用的是低成本的高輔料;從發酵工藝上看,精釀啤酒主要突出原料特色以及釀酒師的構想,而工業啤酒會追求保存期限和最大應用數量;從風格上看,精釀啤酒原料不同,口味也不同,而工業啤酒則比較標準化;從規模上看,精釀啤酒規模較小,工業啤酒規模較大。

在我國七八十年代,大家喜愛喝諸如北京雙合盛五星、燕京啤酒等傳統啤酒廠生產的啤酒。與此同時,散裝啤酒也非常受歡迎,儘管其口感略差一些,但還是受到很多人的青睞。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差異化、時尚化,對啤酒口感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現在對於啤酒的工業化生產過於追求量和利潤,而對酒花、發酵時間、原料以及大麥比例等方面的管理較為粗放,導致顧客根本沒有產生喝了啤酒的感覺,這也是國產啤酒令人失望的一大原因。而精釀啤酒的原料、發酵等所有流程都非常講究,口感自然不一般。由此看來,要想轉變啤酒市場的格局,精釀啤酒或許真會成為啤酒巨頭的一大破局點。

三、思考--講好故事、開鑿文化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產業工人定位的消費在不斷萎縮。在啤酒產業領域,當年英國產業工人們在重體力勞動之後,會青睞於一邊吃著高熱量的炸魚、薯條,一邊喝著啤酒,達到放鬆、補充能量的目的。同樣,據說當年埃及的工人在修金字塔的過程中,也會將啤酒作為當天的飲品。然而現在,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對於啤酒已經更多地從飲品需求升級為時尚需求。長期以來,中國的製造業和消費品往往以價格取勝,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對價格的敏感度降低,很多人僅僅在乎喝完啤酒之後如何將朋友圈發得更"高大上"一些。

2016歐洲足球錦標賽,嘉士伯的限量版包裝:球鞋、埃菲爾鐵塔和凱旋門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喜力、嘉士伯等與國產的燕京、青島啤酒等基本屬於同質化競爭。但從其行銷方式來看,進口啤酒對於文化產業的成功滲透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四、總結

進口啤酒業績的不斷飆升使得我國啤酒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也為國產啤酒的改進創新探索提供了借鑒。一方面,國產啤酒要在品質上下功夫,注重啤酒口感、保證新鮮度,同時也要不斷豐富種類;另一方面,要善於用文化包裝品牌,增強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認知度及好感度。期待國產啤酒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出來,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新之路。而如何去迎合口味和消費實力不斷升級的中國消費者,這不僅僅是啤酒產業的挑戰,而是中國經濟當下最重要的時代命題。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宋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