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渝商週刊丨伍繼延:乘勢而上 把渝商精神發揚光大

9月25日,新華社刊發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這份檔被解讀為“建國60多年,中央首次以專門檔明確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

《渝商》週刊本周就此專訪了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伍繼延。伍繼延不僅是中國知名的商業文化研究學者,他還曾在重慶經商多年,對渝商精神有著深厚的理解。

檔出臺特別有意義

重慶晨報:這份檔在此時出臺,你認為其背景是什麼?

伍繼延:檔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出臺,特別體現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堅定不移發展市場經濟,堅定不移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這些年來,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形象等,一度成為熱點話題,所以這個檔的出臺特別有意義。

重慶晨報:你對這份檔主要精神的解讀是什麼?

伍繼延:這些年來,

黨中央提出了“兩個健康”,即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這份檔用了29條內容,對此進行了全面闡述。

檔特別詳盡地對企業家的精神,企業家的保護,企業家的健康成長,包括遵紀守法,做出了詳細的描述和規範。但據我所知,中國歷史上還從沒有一個時代以國家最高意志的形式,對企業家精神加以規範和弘揚。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檔在中國是首次。

重視背後是緊迫性

重慶晨報:對於這份文件,你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

伍繼延:正是因為這份檔的出臺,讓我們看到了在當下全球化的背景下,對企業家的重視,對企業家精神弘揚的緊迫性。因為在全球化時代,如果你不重視企業家,他就到其它地方去了。而這個競爭不僅是城市之間的競爭,也體現了國際化的競爭。

如果我們認真領會這份檔的精神實質,特別是各個部門在自己實際的行政行為中間,

包括行政法規的制定方面,真正做到尊商、重商、親商,另外還有“清商”,真正把這些落到自己實際行動中來,才能將中央的精神轉化為促進企業發展,促進企業家文化發展的實際成果。

重慶因企業家精神而立

重慶晨報:怎麼看待企業家精神、企業家作用與重慶發展的緊密關係?

伍繼延:我們認識和解讀重慶,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深刻理解,

重慶是一座以工商業文化立市的城市、是一座以工商業文明興起而不斷崛起的城市。

抗戰時期,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彙聚重慶,來自上海、江浙、閩粵等發達地區的企業大量遷入,不僅促成了重慶工商業的崛起,成為了全國工商業的中心,更重要的是隨著各地工商業文明、文化帶入重慶,給重慶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借鑒、融合發展的機會,可以說重慶的工商業文化恰恰是融合了現代西方工商業文化、以及全國各地優秀工商業文化的基因而形成的。包括後來的三線建設,也給重慶的工商業文化注入了新的動力。

正是因為長期以來融匯中西,並且和全國工商業文明的交融,導致了重慶這座城市工商業文明的確立,以及工商業文化的積澱。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後,重慶的工商業能夠厚積薄發,誕生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企業家。

將渝商作為城市名片

重慶晨報:重慶各級政府,以及公安等部門,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著力優化企業和企業家的發展環境。在新時期,我們重新討論渝商文化、渝商精神的意義在哪裡?

伍繼延:近期,我多次回到重慶,對於重慶的發展,以及渝商精神又有了更深的體會。

重慶的城市精神,有著豐富的內涵。我們的紅岩文化、抗戰文化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另外不可忽視的還有重慶的工商業文化。只有充分發揚渝商文化,著力打造重慶的新名片、新形象,重慶才能更好地在全球化進程中脫穎而出,從而推動重慶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家的健康成長。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重慶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上世紀80年代初,重慶就成為了全國的改革試點城市,民營企業得以蓬勃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至今仍有一批有影響力企業活躍在重慶的經濟舞臺。

沒有企業家精神,沒有企業文化就沒有今天的重慶,所以我希望重慶能在弘揚悠久的工商業文化方面再創輝煌,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總結過去的經驗,更加大膽地突破,重新打造重慶的城市形象,把重慶敢於創新,敢於改革的信心鉚得更足,把企業家的精神發揚光大。

渝商心聲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發佈後,隨即成為渝商關注的焦點,大家第一時間研讀和轉發,有知名渝商甚至用“今夜無眠”來記錄下激動的心情。

愛護 楊敏(重慶百事達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企業興則國家興,而企業家作為企業的靈魂,他們也需要得到説明,需要被呵護,他們也是人,所以此次看到國家從大的層面去支援企業發展,支援企業家創新,重視企業家的成長,確實令我非常振奮,同時國家要求各級政府都親商、護商、愛商,這讓我又倍感溫暖。

引導 楊大祥(重慶中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經過了幾十年物質財富的高速積累,現在是時候討論企業家精神了,只有找到企業家精神,才能更好地應對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

中國經濟需要實實在在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需要企業家是實幹家。而企業家的實幹,除了要求他具備創新的技術能力,還要有良好的精神能力、思想能力,我認為此次檔中的29條內容,對此進行了全面的概括。

土壤 付中秋(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我特別注意到,在保護企業家權益方面,檔強調了“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依法保護企業家創新權益”、“依法保護企業家自主經營權”,這幾句話的確讓我非常激動。

在當前發展中,有的企業希望獲得政府額外補貼,有的希望得到特別關照,而我認為目前企業家最需要的是好的發展環境。只要擁有了好的土壤,靠自己的拼搏就能解決當前的困難。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仇崢

包括後來的三線建設,也給重慶的工商業文化注入了新的動力。

正是因為長期以來融匯中西,並且和全國工商業文明的交融,導致了重慶這座城市工商業文明的確立,以及工商業文化的積澱。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後,重慶的工商業能夠厚積薄發,誕生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企業家。

將渝商作為城市名片

重慶晨報:重慶各級政府,以及公安等部門,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著力優化企業和企業家的發展環境。在新時期,我們重新討論渝商文化、渝商精神的意義在哪裡?

伍繼延:近期,我多次回到重慶,對於重慶的發展,以及渝商精神又有了更深的體會。

重慶的城市精神,有著豐富的內涵。我們的紅岩文化、抗戰文化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另外不可忽視的還有重慶的工商業文化。只有充分發揚渝商文化,著力打造重慶的新名片、新形象,重慶才能更好地在全球化進程中脫穎而出,從而推動重慶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家的健康成長。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重慶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上世紀80年代初,重慶就成為了全國的改革試點城市,民營企業得以蓬勃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至今仍有一批有影響力企業活躍在重慶的經濟舞臺。

沒有企業家精神,沒有企業文化就沒有今天的重慶,所以我希望重慶能在弘揚悠久的工商業文化方面再創輝煌,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總結過去的經驗,更加大膽地突破,重新打造重慶的城市形象,把重慶敢於創新,敢於改革的信心鉚得更足,把企業家的精神發揚光大。

渝商心聲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發佈後,隨即成為渝商關注的焦點,大家第一時間研讀和轉發,有知名渝商甚至用“今夜無眠”來記錄下激動的心情。

愛護 楊敏(重慶百事達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企業興則國家興,而企業家作為企業的靈魂,他們也需要得到説明,需要被呵護,他們也是人,所以此次看到國家從大的層面去支援企業發展,支援企業家創新,重視企業家的成長,確實令我非常振奮,同時國家要求各級政府都親商、護商、愛商,這讓我又倍感溫暖。

引導 楊大祥(重慶中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經過了幾十年物質財富的高速積累,現在是時候討論企業家精神了,只有找到企業家精神,才能更好地應對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

中國經濟需要實實在在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需要企業家是實幹家。而企業家的實幹,除了要求他具備創新的技術能力,還要有良好的精神能力、思想能力,我認為此次檔中的29條內容,對此進行了全面的概括。

土壤 付中秋(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我特別注意到,在保護企業家權益方面,檔強調了“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依法保護企業家創新權益”、“依法保護企業家自主經營權”,這幾句話的確讓我非常激動。

在當前發展中,有的企業希望獲得政府額外補貼,有的希望得到特別關照,而我認為目前企業家最需要的是好的發展環境。只要擁有了好的土壤,靠自己的拼搏就能解決當前的困難。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仇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