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幽靈玩股:基金欲強突創業板

【幽靈說】昨天跌停個股增致248家,兩市大幅殺跌,一方面是消息面的各類消息滿天飛,

特別是信託強平的消息給投資者心裡上造成了巨大恐慌。另一方面市場走向兩個極端,一方面是大票強者恒強,資金密集向大票轉移,使得小票出現流動性枯竭,造成很多個股跌至平倉線附近,更加劇了恐慌性殺跌。

截止到今晚12點,點贊活動正式結束,獲獎者將揭曉,大家抓緊。

晚間各種消息滿天飛,首先面對各種信託減持的消息,多家信託公司集體發聲表示“未收到信託資金降杠杆相關檔”,

今天遭受打擊最大的,盤中突然閃崩的廣汽集團是個典型被消息幹跌停的案例,這個公司流通股43億,近期日成交只有200多萬股,比很多創業板小票成交還弱,屬於典型的流動性枯竭,今天突然放出3800萬股巨量,但實際換手仍只有0.88%,480萬股封死跌停,這種股票的成交已弱到極致,即便真有信託減持,這點量能恐怕也出不去,還得再來幾個跌停。
造成流動性枯竭的根本原因是劉士餘執掌證監會以來的強監管措施,很多陸港兩地交易的投資者反映,目前A股的監管比港股嚴多了,各路資金都很不適應,市場稍微活躍一點就開始揮舞監管大棒,股市陷入白色恐怖。

晚間第二個消息是來自新華社,消息內容和我們昨天講過的證監會要打造科技獨角獸有關,消息指出,證監會今年將有制度性變革,

“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援力度。”,這個消息意味著,對新興產業將放寬准入門檻。

所謂放寬准入門檻按照現有制度,我覺得有幾個可能性,第一是對業績要求放寬,向京東當時在美國上市時候的財務虧損狀態,

未來也可以在A股上市,當然不能僅僅是沒有業績要求,可能會對市場佔有率,還有電商估值常用的,比如市銷率、庫房周轉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估。第二個就是股東人數限制的突破,這個傻逼規定完全是拍腦門想出來的,這個規定將無數優質公司逼退出A股,華為就是典型的,當時深圳為了支持華為創業,特批華為可以內部發行股份,便於激勵員工與公司利益捆綁,
結果這條特許條款反而成了華為走向資本市場永遠的障礙。實際上這條現在已經放的很寬了,有這種情況的公司不算發行硬傷,可以以互相代持的方式減少股東數量。

早年國有企業改制的時候,有大批轉制的優秀國有企業都有這種員工持股,這是國企甩包袱沒錢,拿股份支付工齡的一種模式,後來有的企業上下一心,發憤圖強,將公司做的比原來母公司還好,結果因為這條爛規定無法上市。我們以前在濰坊看過一家化工企業,有四百多員工,兩千萬股本,每股收益做到8塊錢,高管員工都有股份,當時我們設計由幾家PE把員工股份都買下來,這樣股東數就降下來了,但公司董事長堅決不幹,因為當時公司還是某公司分廠的時候,集團要免去這個董事長的職務,結果員工集體抗議,後來就把這家企業的股份賣給個人,讓其自生自滅了,結果沒想到獨立後的企業團結一心,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因此董事會是堅決不同意把員工股份賣掉,這家公司最後也只能放棄投資,這家公司的老東家就是山東海化。還有就是阿裡那種管理權與所有權分離的情況,實際是同股不同權,這在現有公司法中是有明確規定的,但實際上這條法規早就落伍,與現代企業制度格格不入,最近香港剛剛認可這類公司可以上市,但機會已經錯過。

如果上述制度獲得突破,也就意味著支付寶、華為都可能在A股登錄,那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大幸事。放寬新興產業制度,有的人認為是准註冊制,這種理解有偏差,註冊制主要是發行方式的變革,是將審核權下放到交易所,上述的制度放寬則是針對上市條件的放寬,與發行條件有關,與發行方式無關。因此不能叫准註冊制,但條件放寬也意味著發行數量將會大增,從市場的供求關係上這是應該是個利空消息。

目前創業板走成這個熊樣,……,……。

篇幅有限,完整音訊等更詳盡的內容可以手機搜索我們的平臺"幽靈玩股"。

我們以前在濰坊看過一家化工企業,有四百多員工,兩千萬股本,每股收益做到8塊錢,高管員工都有股份,當時我們設計由幾家PE把員工股份都買下來,這樣股東數就降下來了,但公司董事長堅決不幹,因為當時公司還是某公司分廠的時候,集團要免去這個董事長的職務,結果員工集體抗議,後來就把這家企業的股份賣給個人,讓其自生自滅了,結果沒想到獨立後的企業團結一心,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因此董事會是堅決不同意把員工股份賣掉,這家公司最後也只能放棄投資,這家公司的老東家就是山東海化。還有就是阿裡那種管理權與所有權分離的情況,實際是同股不同權,這在現有公司法中是有明確規定的,但實際上這條法規早就落伍,與現代企業制度格格不入,最近香港剛剛認可這類公司可以上市,但機會已經錯過。

如果上述制度獲得突破,也就意味著支付寶、華為都可能在A股登錄,那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大幸事。放寬新興產業制度,有的人認為是准註冊制,這種理解有偏差,註冊制主要是發行方式的變革,是將審核權下放到交易所,上述的制度放寬則是針對上市條件的放寬,與發行條件有關,與發行方式無關。因此不能叫准註冊制,但條件放寬也意味著發行數量將會大增,從市場的供求關係上這是應該是個利空消息。

目前創業板走成這個熊樣,……,……。

篇幅有限,完整音訊等更詳盡的內容可以手機搜索我們的平臺"幽靈玩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