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渝商週刊丨趙小平:國企要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實現新價值

△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所屬重慶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大宗貿易公司總經理趙小平。

在重慶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作為國企的重慶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國際集團)在重慶對外開放的不同階段均扮演了重要角色:最早的海外投資,最早的外派勞務,以及參與了大量國際援建項目。

重慶在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新進程中,國際集團正通過自身改革,探索一條傳統外經貿企業向現代服務貿易企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在江北建新北路上,有一棟已修建了20多年的橙色建築,其外形目前看來仍不過時。這棟建築見證了國際集團輝煌的過去。

隨著全球外經、外貿、外資環境的變化,國際集團的傳統業務不斷受到挑戰。2017年4月,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大宗貿易公司總經理趙小平出任國際集團董事長,重整國際集團是重慶國有外貿企業轉型的一個靶點式案例。

從一般貿易到大宗貿易

隨著國內改革的深入,以及全球市場格局的變化,外經貿從壟斷的封閉性行業成為開放的競爭性行業,處於風浪中的國企面臨轉型的巨大壓力。

在整個外經貿業務板塊中,外貿進出口是重中之重,而重慶歷來是以一般商品貿易為主。2016年初,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成立了大宗貿易公司(下文簡稱大宗貿易公司),趙小平出任總經理。

大宗商品主要是針對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

一般是礦石、能源化工、農產品等。大宗貿易數量大、金額高、操作複雜,從另一個層面又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壁壘,從一般商品的進出口跨入大宗商品的進出口,這是重慶外經貿集團成立大宗貿易公司的初衷。

雖然看好這個領域,但重慶並沒有與此匹配的專業團隊。2016年第一季度,趙小平帶領團隊花了3個月在全國各地進行招聘,最終在上海、廣州、天津等外貿口岸城市物色到40多位專業人才。

緊接著第二季度,趙小平開始為企業制定業務流程和風控機制。對於傳統國有外貿企業來說,激發企業內部活力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成為市屬國資系統首批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的企業。趙小平在大宗貿易公司內部嘗試了職業經理人試點,建立了一套薪酬與績效匹配的激勵考核機制。

從商品代理到管道行銷

內部理順之後,大宗貿易公司在2016年二季度開始啟動業務。

趙小平和團隊開始深入研究大宗貿易這一業務類型:大宗商品處於整個外貿商品的頂層,真正能夠深度參與、影響市場的企業並不多。其操作複雜,資金需求量巨大,大宗貿易公司的短板在於缺乏經驗,而優勢在於是重慶市屬國有企業,銀行授信額度充足,而這恰恰是大宗商品貿易中,最被上下游看重的價值所在。

通過一年多推進,業務迅速擴張,公司直接嵌入了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或全球大型貿易商的貿易鏈條,與全球知名的大宗商品貿易投資商CCI公司、路易達孚、天津物產集團等企業結成了合作夥伴,業務範圍從芳烴擴展到有色金屬、礦石,並在2016年當年完成了70多億元人民幣的大宗商品貿易金額,初步成為西部知名的大宗商品進出口服務商。

從分散業務到集成運營

趙小平帶領的大宗貿易公司在新領域站穩腳跟後,在2017年初同時出任國際集團董事長。身兼兩職,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就是希望趙小平用大宗貿易這一新的業務單元、業務管道、業務思路完成老國企的重振。

作為重慶老牌的外經貿企業,在其35年的發展歷程中,國際集團在海外投資了十多家工廠,在亞洲、非洲國家和地區先後承建了數十項總金額近百億人民幣的國際工程項目。但近年來,國際集團的海外投資基本暫停,傳統的國際建築、勞務輸出、進出口貿易等優勢逐漸弱化。趙小平上任後,對國際集團做出新的戰略定位:打造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國際貿易服務商。

儘管國際集團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但畢竟其在海外投資、對外建築、進出口貿易等領域已經深耕了35年,其豐富的平臺資源通過啟動、整合後,仍具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比如在外海建築板塊,通過貿易先行,推動海外工程新簽專案落地,並構築貿易+工程+金融聯動的產業鏈,迅速帶動重慶及周邊地區的產品和設備出口。

2017年,國際集團實現營收113億元、進出口130億元,同比增長37.8%、159%,電解銅、鐵礦石進口量位居全國進口貿易商前列。

/對話/

未來的方向是做平臺

重慶晨報:國際集團的轉型,背後其實是一場國企的改革。

趙小平: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傳統的外經貿企業必須在深刻的轉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特別是像我們這種競爭性領域的企業,一方面是對外打造新的業務平臺,一方面是對內深化改革,比如我們清退了僵屍空殼企業12戶,消減四五級企業,將管理層級壓縮在三級以內,平穩減員470人。比如傳統的代理結算時間是90天,我們現在調整到70天、60天,甚至50天,通過息差、匯差等實現業務增值。

重慶晨報:國際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呢?

趙小平:從業務發展來說,國際集團、大宗貿易公司這兩年上了三個臺階:一個是從傳統貿易到大宗貿易,二是從進出口代理到管道運營,三是從分散業務到集成運營。未來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做供應鏈服務,我們將致力於大宗貿易平臺建設,做一個大宗商品行業的綜合服務平臺。

大宗貿易涉及商品、金融、物流,涉及到貿易商、海關、港口、檢驗檢疫等各個環節,我們將所有資訊、所有節點、所有痛點梳理出來,形成一個解決方案框架,通過大資料、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形成一個功能強大的綜合服務平臺。未來具備綜合競爭優勢的服務平臺盈利前景非常看好。

重慶晨報:企業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參與重慶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趙小平:整個重慶對外經貿集團都在進行一場深層次的改革,從簡單、粗放的外經貿業務向現代服務業跨國集團轉型。

我們的優勢在於豐富的國際、國內市場運營能力和運營平臺,跨境聯動和產融結合雙管齊下的“國際貿易+國際工程+供應鏈金融+跨國投資”能給重慶企業帶來更多商機。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仇崢

通過一年多推進,業務迅速擴張,公司直接嵌入了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或全球大型貿易商的貿易鏈條,與全球知名的大宗商品貿易投資商CCI公司、路易達孚、天津物產集團等企業結成了合作夥伴,業務範圍從芳烴擴展到有色金屬、礦石,並在2016年當年完成了70多億元人民幣的大宗商品貿易金額,初步成為西部知名的大宗商品進出口服務商。

從分散業務到集成運營

趙小平帶領的大宗貿易公司在新領域站穩腳跟後,在2017年初同時出任國際集團董事長。身兼兩職,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就是希望趙小平用大宗貿易這一新的業務單元、業務管道、業務思路完成老國企的重振。

作為重慶老牌的外經貿企業,在其35年的發展歷程中,國際集團在海外投資了十多家工廠,在亞洲、非洲國家和地區先後承建了數十項總金額近百億人民幣的國際工程項目。但近年來,國際集團的海外投資基本暫停,傳統的國際建築、勞務輸出、進出口貿易等優勢逐漸弱化。趙小平上任後,對國際集團做出新的戰略定位:打造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國際貿易服務商。

儘管國際集團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但畢竟其在海外投資、對外建築、進出口貿易等領域已經深耕了35年,其豐富的平臺資源通過啟動、整合後,仍具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比如在外海建築板塊,通過貿易先行,推動海外工程新簽專案落地,並構築貿易+工程+金融聯動的產業鏈,迅速帶動重慶及周邊地區的產品和設備出口。

2017年,國際集團實現營收113億元、進出口130億元,同比增長37.8%、159%,電解銅、鐵礦石進口量位居全國進口貿易商前列。

/對話/

未來的方向是做平臺

重慶晨報:國際集團的轉型,背後其實是一場國企的改革。

趙小平: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傳統的外經貿企業必須在深刻的轉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特別是像我們這種競爭性領域的企業,一方面是對外打造新的業務平臺,一方面是對內深化改革,比如我們清退了僵屍空殼企業12戶,消減四五級企業,將管理層級壓縮在三級以內,平穩減員470人。比如傳統的代理結算時間是90天,我們現在調整到70天、60天,甚至50天,通過息差、匯差等實現業務增值。

重慶晨報:國際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呢?

趙小平:從業務發展來說,國際集團、大宗貿易公司這兩年上了三個臺階:一個是從傳統貿易到大宗貿易,二是從進出口代理到管道運營,三是從分散業務到集成運營。未來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做供應鏈服務,我們將致力於大宗貿易平臺建設,做一個大宗商品行業的綜合服務平臺。

大宗貿易涉及商品、金融、物流,涉及到貿易商、海關、港口、檢驗檢疫等各個環節,我們將所有資訊、所有節點、所有痛點梳理出來,形成一個解決方案框架,通過大資料、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形成一個功能強大的綜合服務平臺。未來具備綜合競爭優勢的服務平臺盈利前景非常看好。

重慶晨報:企業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參與重慶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趙小平:整個重慶對外經貿集團都在進行一場深層次的改革,從簡單、粗放的外經貿業務向現代服務業跨國集團轉型。

我們的優勢在於豐富的國際、國內市場運營能力和運營平臺,跨境聯動和產融結合雙管齊下的“國際貿易+國際工程+供應鏈金融+跨國投資”能給重慶企業帶來更多商機。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仇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