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造車新勢力瘋狂刷屏的車展季 讀懂從業者的焦慮

今年第18個時間睡眠日的主題是規律作息、健康睡眠。

工作、社會、家庭、生活的壓力增大,睡個好覺、做個好夢已是奢望。九成失眠,皆因焦慮。當60、70後中老年危機、80、90後新中產壓力的話題刷屏時,人們對年齡、婚姻、房子、財務、社交、身份等焦慮,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愈發強烈。

城外的人想進城,城裡的人想出城。這是當下新老造車勢力的圍城現象。一方面是傳統車企的精英像當年國統區的熱血青年投奔前線和延安,

另一方面是已在敵後區的革命青年不斷拷問自己——持久戰還要堅持多久?

有消息靈通人士表示,最近四年國內出現314家新造車公司。隨著革命的殘酷性和嚴峻性加劇,大大小小的革命者都在經受一場煎熬——黎明前的黑暗,很難說誰會勝出。很多事情,勝與敗要到最後才知道。

造車要投多少錢?15年前魯冠球老先生就說萬向沒有100億元資金不會造車,3年前李斌說造車需要200億元。

但互聯網造車網紅何小鵬最近才發現: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也許300億,原來這個行業裡有這麼多的大坑——造車比互聯網創業的難度,真的不止高十倍,要高一百倍。

雖然和蔚來汽車、小鵬汽車一樣在造車融資方面長袖善舞——不差錢,

但車和家創始人李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誠:我最恐懼的一點,就是我們產品上了以後不成功,沒人買,或者是賣的量生不如死,或者是重大品質問題。只有一次出牌機會,如果一次不成功,其實再也沒有出牌的機會了。哪怕融到錢都沒有用,因為供應商就不會再跟你玩了——這個是我們最恐懼的事情。那些傳統企業出來的不願意接受改變的人,
他們也接受改變了。

“你出來以後有沒有擔心和焦慮?”這是我去年7月從大車企走出來後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我的回答是:當然有,是從一個焦慮走向另一個焦慮,解決一個焦慮又產生一個新焦慮,而且焦慮會越來越多。焦慮和焦慮是不一樣的,在體制內是被動焦慮,在體制外是主動焦慮。

焦慮,畢竟不是什麼好情緒、好狀態?如何克服焦慮成為一門哲學和藝術。馬東領銜的“說話天團”最近推出一部作品《小學問》,

目的是解決七種人生焦慮——笨、窮、懶、油膩、透明人、沒有吸引力、為焦慮而焦慮。《小學問》的創作小夥伴認為,焦慮不一定是壞事。有追求,才會有焦慮。

焦慮作為一種心理能量,不能夠被克服,只能被轉移。硬說克服,只有一個焦慮能克服另一個焦慮。想要不為柴米油鹽焦慮,你就得為更大的事業焦慮。為自己真心想要的東西焦慮,並且把焦慮變成驅動力。這也許是解決焦慮最好的方式之一。

焦慮是當代社會最常見的一種情緒,遇到不確定性,遇到失控感,遇到落差,就會乾著急,就會產生焦慮感。焦慮大部分來自於上進心,希望變得更好,不僅僅是更富有,更希望能跟上知識的爆發、消費的升級、處理好和世界的關係。想的越多越大越美就越焦慮。

已故文學大師楊絳曾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焦慮是因為讀書少嗎?其實未必,書讀得越多,接觸到越多別人的聰明,你意識到的差距越大,往往就越焦慮。

什麼人不焦慮?跟蠢蛋相處的人。如果常跑去跟蠢蛋相處,產生的是滿足感,而不是焦慮。可惜,我們大多人就自認為自己最聰明,別人都是笨蛋,滿足感和幸福感就越來越低,而焦慮越來越多。

200多年前湖南誕生一位處理焦慮的藝術大師。他,41歲拉起湘軍,45歲心性大變,47歲長袖善舞。他就是聖賢曾國藩。《曾胡治兵語錄》記錄他的心經:“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意思是,活在當下,真正的活在當下。做事情的時候專注於事情本身,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憂慮,也不沉浸在過去的痛苦裡,亦不被時下的外界環境所牽絆,按照當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就足夠了。

回到開頭,如何不失眠,睡前少看電子產品——避免光線刺激視神經和腦神經,多看紙質書,多點大智慧,少點小聰明,不糾結,不迷茫,才不焦慮。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牛一龍

這也許是解決焦慮最好的方式之一。

焦慮是當代社會最常見的一種情緒,遇到不確定性,遇到失控感,遇到落差,就會乾著急,就會產生焦慮感。焦慮大部分來自於上進心,希望變得更好,不僅僅是更富有,更希望能跟上知識的爆發、消費的升級、處理好和世界的關係。想的越多越大越美就越焦慮。

已故文學大師楊絳曾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焦慮是因為讀書少嗎?其實未必,書讀得越多,接觸到越多別人的聰明,你意識到的差距越大,往往就越焦慮。

什麼人不焦慮?跟蠢蛋相處的人。如果常跑去跟蠢蛋相處,產生的是滿足感,而不是焦慮。可惜,我們大多人就自認為自己最聰明,別人都是笨蛋,滿足感和幸福感就越來越低,而焦慮越來越多。

200多年前湖南誕生一位處理焦慮的藝術大師。他,41歲拉起湘軍,45歲心性大變,47歲長袖善舞。他就是聖賢曾國藩。《曾胡治兵語錄》記錄他的心經:“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意思是,活在當下,真正的活在當下。做事情的時候專注於事情本身,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憂慮,也不沉浸在過去的痛苦裡,亦不被時下的外界環境所牽絆,按照當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就足夠了。

回到開頭,如何不失眠,睡前少看電子產品——避免光線刺激視神經和腦神經,多看紙質書,多點大智慧,少點小聰明,不糾結,不迷茫,才不焦慮。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牛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