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以案說法」叫賣個人資訊 “內鬼”觸犯刑法

叫賣個人資訊 “內鬼”觸犯刑法

許多行業都有售賣個人資訊的行為,

原以為法不責眾,沒想到觸犯了刑法。杜某每次見到辦案民警,都問上幾遍。“你知道我的案子啥時候能判?判了我心裡就有底了,我媳婦快生二胎了,我不知哪天能出去。”

“我知道你們找我有什麼事。”面對湖北荊州警方時,杜某心裡咯噔了一下。

身為國內某快遞公司河北公司的收件員,杜某涉嫌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買賣公民個人資訊4萬餘條,獲利四五萬元。這是湖北荊州警方初步查明的事實。

像杜某這樣的人,在行業內被稱為“內鬼”,而荊州警方破獲的這起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件中,包括杜某,共抓獲“內鬼”13人,他們與杜某同屬一家公司,其中3人還是分公司中層幹部。他們與中間商、非法使用者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

據荊州警方介紹,在個人資訊黑色交易市場上,“內鬼”將獲取的資訊在QQ群內叫賣,一旦有買家應聲,就私聊談價成交;按照“新鮮”的程度,

叫賣的資訊每條2至10元不等,而非法使用者利用這些資訊實施詐騙、推銷等行為。

交易:QQ群內公然叫賣公民個人資訊

這起案件中,杜某以其網名“小何”示人。

2016年11月,與杜某同屬該快遞公司湖北公司的汪某頻繁登錄公司客戶資訊系統,查詢客戶快遞單號資訊,引起了公司安保部門警惕。

“汪某是荊州一網點的倉庫管理員,有較高的許可權,能根據快遞單號資訊,

查詢全國所有客戶的資訊。”辦案民警魏鵬說,他們進一步調查發現,汪某和丈夫費某共同協作,將查詢好的資訊通過郵箱轉給了一個網名叫“小何”的人,每條信息收費兩元。

通過對“小何”的調查,荊州警方發現,其真實身份為杜某,屬汪某所在快遞公司河北公司的員工,遂在石家莊將其抓獲。

杜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今年26歲,工作有三年多的時間了,公司給像他這樣的老員工一項“福利”:某收藏品公司每天要發往全國各地上百件貨到付款的快件,

他負責上門收件。

“一個賣保健品的客戶知道我是收件員,找到我,問我能不能幫他弄一些客戶資訊,後來我知道賣客戶資訊能掙錢,就入了行。”杜某供述稱。

杜某說,為了保護客戶的隱私,公司都隱藏了電話號碼,所以在他上門收件時,他只能看到快遞單上的單號、客戶姓名和住址,而這類資訊,在買賣資訊行業裡的俗語叫“面單”,

包含電話號碼的叫“成單”。

如何將“面單”變成“成單”?由於杜某只是公司普通員工,沒有許可權登陸公司系統查詢客戶資訊。於是,他瞄上了那些有許可權的中高層幹部。

“我們公司內部有個辦公系統,可以查到全國各地員工的通訊錄,我就隨機打電話,打了5個,有2個同意幫忙查詢。”杜某供述稱,其中一個即是荊州的汪某。

有了客戶資訊後,如何交易?杜某交代,大體有三種模式:一是快遞員將自有的“面單”通過有許可權的人查詢變成“成單”,然後賣給他人,在這個過程中,查詢一條“面單”給兩元,一條“成單”賣三至四元。

再有一種是,在QQ群內買“成單”,然後倒手賣給別人,從中賺差價;還有一種是,從別的快遞員那裡接收“面單”,然後找有許可權的人查詢好電話號碼後,再發送給對方,每條能賺一兩元。

杜某還交代,在網上能檢索到相關買賣資料資訊的QQ群,群裡有多家快遞公司的員工,經常會有人在群裡“吆喝”,出售或收購個人資訊,有回應後,雙方再私聊、交易。此外,還有賣收藏品、保健品的中間商,主動找上門,販賣者可根據中間商需求,提供精准的、私人訂制式的資訊,如那些曾買過保健品的客戶的資訊。

荊州警方掌握的“價格表”顯示,販賣的資訊根據新鮮程度,價格不等,一條近兩天出手的“面單”能賣到2至3元,一些剛出爐的“成單”甚至能賣到10元一條,而那些不新鮮的快遞單號則按批量打包銷售,幾百條資訊或許一百元都沒人買。

在荊州警方抓獲的13名“內鬼”中,有一個名叫李某的人,他是杜某的領導,身份是一名負責系統監管的中層幹部。諷刺的是,他前腳剛舉報同公司員工買賣客戶資訊,後腳緊接著卻幹起了販賣客戶資訊的勾當。

民警魏鵬介紹,李某在一個月賣了7000多條資訊,獲利1.6萬元。杜某在去年一年的時間內,買賣公民個人資訊4萬餘條,獲利四五萬元。

“我現在很後悔,因小失大,我做快遞員一個月五六千元,做這一行沒掙多少錢,卻把自己弄進來了。” 身在看守所的杜某悔恨不已。

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的犯罪最大危害在於,它是各類犯罪的上游犯罪,不管是敲詐勒索,還是電信詐騙等,多數是以非法獲取個人資訊為前提。

“您好,我是中國收藏家協會北京總部業務拓展部經理,北京總部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將到您當地體育館,搞大型藏品拍賣回收活動。”“北京總部有兩項福利,一項是人民銀行行長為此活動特批一款《人民英雄紀念金條》藏品,發行價49800元,因人行行長特批8個名額享受特惠價位,只需4980元。您買了後,在我們舉行的大型拍賣會現場,國家負責優先回收這款藏品,最低按49800元當場簽訂合同回收。”“這個最低價是肯定的,這是大會公佈的,我對我說的話負責。”這是去年12月在抓獲嫌疑人劉某女時,荊州警方在其手機中查獲的“劇本”。

公開報導顯示,劉某女曾因涉全國最大制售假貴金屬紀念幣案被判緩刑。據《燕趙都市報》報導,2011年3月,楊楊2017年8月刊

《公民與法》(綜合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省級期刊。2017年2月,雜誌進行了全新改版。

改版後的雜誌秉承“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服務法治建設”的辦刊理念,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突出體現思想性、知識性、史料性、趣味性、可讀性,接近大眾,貼近實際。致力於打造成為法治宣傳的重要陣地,政法幹警的得力幫手,人民群眾關注法治與德治的必讀刊物。

雜誌目前分為熱點、理論、人物、文化、故事、動態、副刊七大板塊20多個子欄目。

《公民與法》(綜合版)每月一期,每期6元,歡迎隨時訂閱。

同時,也歡迎社會各界根據欄目設置惠投稿件,並請附上姓名、簡介、工作單位和具體聯繫方式。

投稿與訂閱電話:0371-58557359 69521332

郵箱:gongminyufa2009@126.com

郵編:450018

傳真:0371-55130373

地址:鄭州市金水東路19號河南省法學會《公民與法》(綜合版)編輯部

附:《公民與法》(綜合版)具體欄目設置

雜誌分六大板塊20多個主要欄目:一、熱點:法治頭條、法眼聚焦、法治時評、平安河南;二、理論:法學前沿、決策探索、以案說法、法律實務;三、人物:會長風采、法學家風采、法治人物、一線人物;四、文化:法史春秋、法學文化;五、故事:親歷、員警故事、警鐘長鳴、曝光台、法在身邊、德行天下、高牆內外、攝影故事;六、動態:權威發佈、圖片新聞、政法速覽;七、副刊:家風專欄、散文、詩歌、小小說、美術、書法等作品。

大體有三種模式:一是快遞員將自有的“面單”通過有許可權的人查詢變成“成單”,然後賣給他人,在這個過程中,查詢一條“面單”給兩元,一條“成單”賣三至四元。

再有一種是,在QQ群內買“成單”,然後倒手賣給別人,從中賺差價;還有一種是,從別的快遞員那裡接收“面單”,然後找有許可權的人查詢好電話號碼後,再發送給對方,每條能賺一兩元。

杜某還交代,在網上能檢索到相關買賣資料資訊的QQ群,群裡有多家快遞公司的員工,經常會有人在群裡“吆喝”,出售或收購個人資訊,有回應後,雙方再私聊、交易。此外,還有賣收藏品、保健品的中間商,主動找上門,販賣者可根據中間商需求,提供精准的、私人訂制式的資訊,如那些曾買過保健品的客戶的資訊。

荊州警方掌握的“價格表”顯示,販賣的資訊根據新鮮程度,價格不等,一條近兩天出手的“面單”能賣到2至3元,一些剛出爐的“成單”甚至能賣到10元一條,而那些不新鮮的快遞單號則按批量打包銷售,幾百條資訊或許一百元都沒人買。

在荊州警方抓獲的13名“內鬼”中,有一個名叫李某的人,他是杜某的領導,身份是一名負責系統監管的中層幹部。諷刺的是,他前腳剛舉報同公司員工買賣客戶資訊,後腳緊接著卻幹起了販賣客戶資訊的勾當。

民警魏鵬介紹,李某在一個月賣了7000多條資訊,獲利1.6萬元。杜某在去年一年的時間內,買賣公民個人資訊4萬餘條,獲利四五萬元。

“我現在很後悔,因小失大,我做快遞員一個月五六千元,做這一行沒掙多少錢,卻把自己弄進來了。” 身在看守所的杜某悔恨不已。

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的犯罪最大危害在於,它是各類犯罪的上游犯罪,不管是敲詐勒索,還是電信詐騙等,多數是以非法獲取個人資訊為前提。

“您好,我是中國收藏家協會北京總部業務拓展部經理,北京總部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將到您當地體育館,搞大型藏品拍賣回收活動。”“北京總部有兩項福利,一項是人民銀行行長為此活動特批一款《人民英雄紀念金條》藏品,發行價49800元,因人行行長特批8個名額享受特惠價位,只需4980元。您買了後,在我們舉行的大型拍賣會現場,國家負責優先回收這款藏品,最低按49800元當場簽訂合同回收。”“這個最低價是肯定的,這是大會公佈的,我對我說的話負責。”這是去年12月在抓獲嫌疑人劉某女時,荊州警方在其手機中查獲的“劇本”。

公開報導顯示,劉某女曾因涉全國最大制售假貴金屬紀念幣案被判緩刑。據《燕趙都市報》報導,2011年3月,楊楊2017年8月刊

《公民與法》(綜合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省級期刊。2017年2月,雜誌進行了全新改版。

改版後的雜誌秉承“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服務法治建設”的辦刊理念,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突出體現思想性、知識性、史料性、趣味性、可讀性,接近大眾,貼近實際。致力於打造成為法治宣傳的重要陣地,政法幹警的得力幫手,人民群眾關注法治與德治的必讀刊物。

雜誌目前分為熱點、理論、人物、文化、故事、動態、副刊七大板塊20多個子欄目。

《公民與法》(綜合版)每月一期,每期6元,歡迎隨時訂閱。

同時,也歡迎社會各界根據欄目設置惠投稿件,並請附上姓名、簡介、工作單位和具體聯繫方式。

投稿與訂閱電話:0371-58557359 69521332

郵箱:gongminyufa2009@126.com

郵編:450018

傳真:0371-55130373

地址:鄭州市金水東路19號河南省法學會《公民與法》(綜合版)編輯部

附:《公民與法》(綜合版)具體欄目設置

雜誌分六大板塊20多個主要欄目:一、熱點:法治頭條、法眼聚焦、法治時評、平安河南;二、理論:法學前沿、決策探索、以案說法、法律實務;三、人物:會長風采、法學家風采、法治人物、一線人物;四、文化:法史春秋、法學文化;五、故事:親歷、員警故事、警鐘長鳴、曝光台、法在身邊、德行天下、高牆內外、攝影故事;六、動態:權威發佈、圖片新聞、政法速覽;七、副刊:家風專欄、散文、詩歌、小小說、美術、書法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