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中小學校長談教育》丨重慶外國語學校校長唐剛:創新“融智+”課程體系建設,構建多元化辦學的“成才立交”

編者按: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前,我市教育系統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各中小學校長圍繞如何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結合各自學校的實際和實踐開展了深入的學習和討論。為此,市教委《重慶教育》雙微平臺聯合華龍網推出《重慶中小學校長談教育》系列報導,

走進中小學,與校長面對面,談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心得,談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提升的思考,談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努力,以期與更多教育同行一起分享和探討。

◆ 校長觀點:

核心素養是在明確回答“培養什麼人”的問題,

是黨的教育方針(宏觀)與學校教育改革(微觀)的中觀環節,是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的方向盤,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怎樣培養人”的重要標準和參照。

問:作為一校之長,你如何理解核心素養?對學校改革發展有哪些戰略意義?

答:從本質上講,核心素養是在明確回答“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是黨的教育方針(宏觀)與學校教育改革(微觀)的中觀環節,

是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的方向盤,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怎樣培養人”的重要標準和參照,是當代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重慶外國語學校於2015年正式提出“身心素養、藝術素養、品格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創造素養、國際素養、本土素養”八大素養,這與2016年正式發佈的“核心素養”不謀而合、高度統一。

◆ 校長觀點:

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多元發展,歸根結底,學生的終身發展才是終極目標。

問:學校“外語特長、文理兼優、多元文化、國際接軌”的辦學特色與核心素養有哪些內在的聯繫?

答:“外語特長、文理兼優、多元文化、國際接軌”的辦學特色顯性地表現在我們所構建的“融智+”課程體系。

“融智”之“融”即融匯、融合、融通;“智”即智力、智慧、智慧。“融智+”課程體系基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多元發展,但歸根結底,學生的終身發展才是終極目的。我們希望學生收穫的不止是一張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更是和諧的身心、高尚的品質、厚博的知識、國際的視野,而這些將成為他們成就事業、享受幸福,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重要基礎。

◆ 校長觀點:

核心素養的落地,必須落實在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和實踐創新等活動中,反映在學校的顯性和隱性的辦學文化之中。

問:核心素養落地校園,各個環節缺一不可,你認為最需要關注哪幾個方面,怎麼做?

答:核心素養的落地,必須落實在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和實踐創新等活動中,反映在學校的顯性和隱性的文化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評價體系這三方面尤為重要。

首先,課堂主要是以作“主導”的教師來面對作“主體”的學生,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師資建設最根本的策略是充分挖掘內部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其次,課程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2014年,我校“普通高中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方式改革專案”被重慶市教委評定為重慶市教育綜合改革基礎教育重點專案,創建了數學、英語、政治3個市級課程創新基地,建設了“中國文化名著選讀”“物理學史講座”等6門市級精品課程,“核心素養與課程教學改革”被確定為重慶市重大課題,“學校教學管理模式研究”等2個被確定為重慶市高中課程發展規劃重點課題, “高中物理案例教學研究” 等2個被確定為重慶市高中課程發展規劃重點課題。

最後,是評價系統的科學化。學校以評價為抓手,推動核心素養在實踐中的落實。科學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善用互聯網和大資料,對學生個體的受教育過程及教師施教過程的資料、資訊進行過程性保存、追蹤、分析,從而為核心素養的落實和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技術支撐。

◆ 校長觀點:

“成才立交”的構建是學校多元化辦學的需要,是“融智+”課程體系建設的需要,更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

問:在教育改革創新上,請介紹一下學校的探索和經驗?

答: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一直是我們關注的核心,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育人目標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其目的是就是要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此外,我們也為學生的出口構建了“成才立交”,以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主要是四條通道:一是國內高考,二是國內保送,三是出國留學,四是自主招生。高考方面,學校歷屆中考、高考升學指標名列全市前茅;保送方面,2001年以來,共有1629名學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名牌大學保送錄取;出國方面,2003年以來,共向國外及港澳臺名校輸送了3212名學生,其中有不少學生被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錄取;自主招生方面,與北大、清華等名校共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發展個性特長搭建多元高端平臺。

“成才立交”的構建是學校多元化辦學的需要,是“融智+”多元化課程體系建設的需要,更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我們所看重的並非上述成果,而是通過成才管道的拓展和豐富,推動我們的教育教學朝著多元化、多樣化方向邁進。隨著生涯規劃教育的深入推進,特別是新高考背景下高校選拔人才機制的變革,“成才立交”的優勢將日益顯現。

◆ 校長觀點:

當代中國青少年具有選擇的權利,而我們要教給他們的是選擇的能力,是要搭建平臺、創設條件,引導他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

問:社會參與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請談談在學生多元成長上的思考和努力?

答:最近《我是演說家》出現了一位重外校友,她叫魏暢,年僅22歲,現在是聯合國總部最年輕的HR。魏暢精通外語,文理兼優,視野開闊,思維敏捷,溝通、組織、協調、領導能力強,理解並善於運用國際規則。這些特點在重外其他校友身上也體現得很明顯,比如2016年全球青年領袖楊媛草、中國詩詞大會製片人兼策劃人趙音奇、最年輕的千人計畫學者劉明偵等。

我們在常規生涯規劃課程基礎上,主要通過三種形式助推學生社會參與:一是社團課程,學校現有社團52個,在社團這一平臺上,學生的策劃能力、組織能力、執行能力和溝通能力等得到了極大的發展,2017年,學校社團課程被確定為重慶市高中精品課程、“中學生社團課程建設”被確定為重慶市第三批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試點專案;二是校內外職業角色體驗活動,我們與優秀企業合作,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到課下,從校內走向校外,明確學業與職業的發展方向,實現學業生涯教育目標;三是研學活動,作為全市首批研學試點學校,我們很早就致力於通過研學旅行助推學生社會參與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 校長觀點: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教育要回歸本質,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本分: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做好讓師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工作的本分,作為教師則要做好教書育人的本分。

問:請展望一下重慶外國語學校未來的發展規劃和願景?

答:開放多元的校園文化是重外學子引以為豪的名片,高舉素質大旗而不浮躁、夯實教育品質而不攀比,是重外處變不驚的底氣。我們將秉承傳統,創新發展,繼續在建設“辦學有理念、教育有特色,全國一流、世界知名,高品位、高品質、人民滿意的好學校”的道路上砥礪奮進。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教育要回歸本質,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本分: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做好讓師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工作的本分,作為教師則要做好教書育人的本分。唯其如此,我們才能保持不媚眾、只惟實、校風正、學風濃的重外本色。

校長小檔案

唐剛,現任重慶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1994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地理系,2006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育管理碩士畢業。

文丨王大倫 蒲思靜

圖丨周 濤

預告

next

下一期,為大家分享教育觀點的是——重慶廣益中學校長章顯林,敬請期待哦!

往期精彩回顧

◆ 校長觀點:

核心素養的落地,必須落實在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和實踐創新等活動中,反映在學校的顯性和隱性的辦學文化之中。

問:核心素養落地校園,各個環節缺一不可,你認為最需要關注哪幾個方面,怎麼做?

答:核心素養的落地,必須落實在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和實踐創新等活動中,反映在學校的顯性和隱性的文化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評價體系這三方面尤為重要。

首先,課堂主要是以作“主導”的教師來面對作“主體”的學生,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師資建設最根本的策略是充分挖掘內部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其次,課程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2014年,我校“普通高中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方式改革專案”被重慶市教委評定為重慶市教育綜合改革基礎教育重點專案,創建了數學、英語、政治3個市級課程創新基地,建設了“中國文化名著選讀”“物理學史講座”等6門市級精品課程,“核心素養與課程教學改革”被確定為重慶市重大課題,“學校教學管理模式研究”等2個被確定為重慶市高中課程發展規劃重點課題, “高中物理案例教學研究” 等2個被確定為重慶市高中課程發展規劃重點課題。

最後,是評價系統的科學化。學校以評價為抓手,推動核心素養在實踐中的落實。科學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善用互聯網和大資料,對學生個體的受教育過程及教師施教過程的資料、資訊進行過程性保存、追蹤、分析,從而為核心素養的落實和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技術支撐。

◆ 校長觀點:

“成才立交”的構建是學校多元化辦學的需要,是“融智+”課程體系建設的需要,更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

問:在教育改革創新上,請介紹一下學校的探索和經驗?

答: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一直是我們關注的核心,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育人目標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其目的是就是要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此外,我們也為學生的出口構建了“成才立交”,以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主要是四條通道:一是國內高考,二是國內保送,三是出國留學,四是自主招生。高考方面,學校歷屆中考、高考升學指標名列全市前茅;保送方面,2001年以來,共有1629名學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名牌大學保送錄取;出國方面,2003年以來,共向國外及港澳臺名校輸送了3212名學生,其中有不少學生被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錄取;自主招生方面,與北大、清華等名校共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發展個性特長搭建多元高端平臺。

“成才立交”的構建是學校多元化辦學的需要,是“融智+”多元化課程體系建設的需要,更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我們所看重的並非上述成果,而是通過成才管道的拓展和豐富,推動我們的教育教學朝著多元化、多樣化方向邁進。隨著生涯規劃教育的深入推進,特別是新高考背景下高校選拔人才機制的變革,“成才立交”的優勢將日益顯現。

◆ 校長觀點:

當代中國青少年具有選擇的權利,而我們要教給他們的是選擇的能力,是要搭建平臺、創設條件,引導他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

問:社會參與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請談談在學生多元成長上的思考和努力?

答:最近《我是演說家》出現了一位重外校友,她叫魏暢,年僅22歲,現在是聯合國總部最年輕的HR。魏暢精通外語,文理兼優,視野開闊,思維敏捷,溝通、組織、協調、領導能力強,理解並善於運用國際規則。這些特點在重外其他校友身上也體現得很明顯,比如2016年全球青年領袖楊媛草、中國詩詞大會製片人兼策劃人趙音奇、最年輕的千人計畫學者劉明偵等。

我們在常規生涯規劃課程基礎上,主要通過三種形式助推學生社會參與:一是社團課程,學校現有社團52個,在社團這一平臺上,學生的策劃能力、組織能力、執行能力和溝通能力等得到了極大的發展,2017年,學校社團課程被確定為重慶市高中精品課程、“中學生社團課程建設”被確定為重慶市第三批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試點專案;二是校內外職業角色體驗活動,我們與優秀企業合作,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到課下,從校內走向校外,明確學業與職業的發展方向,實現學業生涯教育目標;三是研學活動,作為全市首批研學試點學校,我們很早就致力於通過研學旅行助推學生社會參與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 校長觀點: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教育要回歸本質,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本分: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做好讓師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工作的本分,作為教師則要做好教書育人的本分。

問:請展望一下重慶外國語學校未來的發展規劃和願景?

答:開放多元的校園文化是重外學子引以為豪的名片,高舉素質大旗而不浮躁、夯實教育品質而不攀比,是重外處變不驚的底氣。我們將秉承傳統,創新發展,繼續在建設“辦學有理念、教育有特色,全國一流、世界知名,高品位、高品質、人民滿意的好學校”的道路上砥礪奮進。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教育要回歸本質,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本分: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做好讓師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工作的本分,作為教師則要做好教書育人的本分。唯其如此,我們才能保持不媚眾、只惟實、校風正、學風濃的重外本色。

校長小檔案

唐剛,現任重慶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1994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地理系,2006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育管理碩士畢業。

文丨王大倫 蒲思靜

圖丨周 濤

預告

next

下一期,為大家分享教育觀點的是——重慶廣益中學校長章顯林,敬請期待哦!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