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中小學校長談教育》丨重慶市實驗中學校校長曾永江:以“實驗”之名,種好教育探索的試驗田

編者按: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前,我市教育系統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各中小學校長圍繞如何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結合各自學校的實際和實踐開展了深入的學習和討論。為此,市教委《重慶教育》雙微平臺聯合華龍網推出《重慶中小學校長談教育》系列報導,

走進中小學,與校長面對面,談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心得,談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提升的思考,談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努力,以期與更多教育同行一起分享和探討。

◆ 校長觀點:

核心素養的提出就是解決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重慶市實驗中學以“讓每一個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為辦學理念,2010年提出學生成長五項素質: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終身學習的習慣。這些與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高度吻合。

問:你如何來理解核心素養,對於基礎教育而言,有什麼樣的意義?作為一所有著一百一十年辦學歷史的學校,核心素養是否有自己的校本化表達?

答:教育的根本問題是要解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而核心素養的提出就是落實這個根本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也要求教育者要把核心素養在學校落地,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以我校為例,我們認為學生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需具備五個方面的素質,歸納為學生成長的五項素質: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終身學習的習慣。在辦學過程中,我們把“五項素質”落實到學生成長中的各個方面、整個過程,把國家課程校本化,最終構建了學校“六個一”校本課程體系。

◆ 校長觀點:

重慶市實驗中學的學生經過三年學習,不僅要獲得理想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高中的畢業證書,還應該獲得一張學校特有的“六個一”校本課程結業證書。這“六個一”校本課程,落實到了課表中、高中三年的各個環節中,落實到了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

問:“六個一”校本課程與學校的辦學理念一脈相承,那麼學校是如何把核心素養融合到“六個一”校本課程中的?

答:為了給學生提供多樣性、可選擇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養成會學、勤學、樂學的良好品質。同時也是落實學生發展“五項素質”的需要。學校開發了“六個一”校本課程體系:“體魄鍛煉課程”養成一項體育運動愛好、“文學藝術課程”培養一項文學藝術喜好、“科技創新課程”讓每個學生擁有一項創造發明“專利”、“特長培養課程”學生每期參加一個學生社團(協會)、“人格成長課程”讓學生每期參加一項志願者活動、“實踐探究課程”要求學生每年完成一項研究性☆禁☆學習課題。

這就是“六個一”校本課程,我們落實到了課表中、高中三年的各個環節中,落實到了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

◆ 校長觀點:

學生要適應未來的發展,不是單純的學習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思維方式,並把這些思維方式通過一定的技術,演變成一項作品。由此科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問:近年來,國家對科技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十分重視,市實驗中學的科技教育獨具特色,請談談這方面的做法和經驗。

答:學生要適應未來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思維方式,並把這些思維方式通過一定的技術,演變成一項作品。基於這種理解,學校增加了科技課,對學生科技素養、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同時,學校建立了通用技術學科課程創新基地、創客中心等,讓學生把思維通過技術性輔助平臺製作成創新作品。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學生已經獲得了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的專利近300項。同時,學校也會根據學生作品頒發專利獎,鼓勵學生思維創新,從而有改變社會、改變生活的習慣。

但在高考壓力之下,科技創新教育方面的課程要落地,關鍵在整合。近年來,學校通過科創課程與國家課程整合,科創課程基地化,有機結合校外科技資源,打造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師隊伍。在這幾方面的整合下,我相信學生在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科技動手能力等方面都會有真正的進步。

◆ 校長觀點:

我們認為學生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首先是老師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要教好學生,老師首先要當好學生。

問: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落地最關鍵的一環是教師,學校如何實現老師專業素養的提升來促進其落地呢?

答:我認為學生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首先是老師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要教好學生,首先老師自己要當好學生。高考改革、核心素養、學科素養等落地的大前提就是教師要學習。因此,我們鼓勵教師廣泛閱讀,並加大了培訓力度。

具體來講,學校根據老師的年齡層次和職稱發展軌跡,制定專門的教師培訓計畫。如“1369”青年教師培養工程,第1年站穩講臺,3年能夠順利完成高中階段教育教學任務,6年在專業裡有一定成就,在區內能夠成為骨幹教師,9年在市內、在自己的學科內有一定建樹。對高級教師,學校專門制定了高級教師培養工程,搭建了新的成長平臺。

學校還要求所有教師都要參與繼續教育工程,讓學生要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前提是老師也要有終身學習的習慣,要有自主提高的想法和做法。

◆ 校長觀點:

高中的多樣化發展、特色化發展是國家對高中教育發展的定位。重慶市2015年就提出了高中教育改革促進計畫,目的是要改變高中千校一面的狀態。我們學校的校名包含“實驗”二字,因此,我們就應該做基礎教育的探索者,做基礎教育改革的試驗田。

問:重慶提出了創建首批特色示範高中,這個概念性的變化對學校內涵發展有什麼推動?

答:高中的多樣化發展、特色化發展是國家對高中教育發展的定位,重慶市2015年就提出了高中教育改革促進計畫,目的是要改變高中千校一面的狀態。我們學校的校名是重慶市實驗中學,就“實驗”二字而言,我們就應該做基礎教育的探索者,做基礎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我們認為特色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學校在科技教育上下功夫,並走出了具有市實驗中學特色的路徑,將科學思想、學生動手能力深入到了學校開設的課程中。

核心素養的落地和特色高中建設共同推動著學校的內涵發展。因為,就學生而言,核心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特色教育則能促進學生在全面基礎上的個性化發展;對學校而言,二者同樣是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基礎上體現學校的個性化發展。

◆ 校長觀點:

學生是否有未來才是檢驗學校是否有品質的標準,學生離開學校後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與他所接受的教育相關。

問:巴南區提出了宜學巴南、品質教育,學校如何通過提升教育品質來推動巴南區教育的品質化?

答:宜學巴南、品質教育是巴南人民對教育的美好期待。這些年來,巴南區委區政府每年以4-5所新學校建立的速度,在硬體上為辦好身邊的學校打下基礎。作為學校就要提升教育品質,除了加強隊伍建設,最重要的是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否有未來才是檢驗我們學校是否有品質的標準。學生的品質關鍵是學生離開學校時,學校能夠在學生身上留下多少烙印。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注重學生成長的五項素質,並把這落實到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

校長小檔案

曾永江,重慶市實驗中學(巴縣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中學特級教師,“重慶市中小學骨幹校長”、巴南區名校長先進典型、教育部重點專案“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先進個人。他始終把教育科研作為成長的第一動力,多個課題獲重慶市一等獎,個人在省級以上公開出版發行的刊物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20餘篇,在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及優秀成果評選中,被評為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

文丨王大倫 張 華

圖丨周 濤

預告

next

下一期,為大家分享教育觀點的是——重慶市鳳鳴山中學校校長鄧仕民,敬請期待哦!

往期精彩回顧

那麼學校是如何把核心素養融合到“六個一”校本課程中的?

答:為了給學生提供多樣性、可選擇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養成會學、勤學、樂學的良好品質。同時也是落實學生發展“五項素質”的需要。學校開發了“六個一”校本課程體系:“體魄鍛煉課程”養成一項體育運動愛好、“文學藝術課程”培養一項文學藝術喜好、“科技創新課程”讓每個學生擁有一項創造發明“專利”、“特長培養課程”學生每期參加一個學生社團(協會)、“人格成長課程”讓學生每期參加一項志願者活動、“實踐探究課程”要求學生每年完成一項研究性☆禁☆學習課題。

這就是“六個一”校本課程,我們落實到了課表中、高中三年的各個環節中,落實到了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

◆ 校長觀點:

學生要適應未來的發展,不是單純的學習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思維方式,並把這些思維方式通過一定的技術,演變成一項作品。由此科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問:近年來,國家對科技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十分重視,市實驗中學的科技教育獨具特色,請談談這方面的做法和經驗。

答:學生要適應未來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思維方式,並把這些思維方式通過一定的技術,演變成一項作品。基於這種理解,學校增加了科技課,對學生科技素養、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同時,學校建立了通用技術學科課程創新基地、創客中心等,讓學生把思維通過技術性輔助平臺製作成創新作品。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學生已經獲得了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的專利近300項。同時,學校也會根據學生作品頒發專利獎,鼓勵學生思維創新,從而有改變社會、改變生活的習慣。

但在高考壓力之下,科技創新教育方面的課程要落地,關鍵在整合。近年來,學校通過科創課程與國家課程整合,科創課程基地化,有機結合校外科技資源,打造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師隊伍。在這幾方面的整合下,我相信學生在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科技動手能力等方面都會有真正的進步。

◆ 校長觀點:

我們認為學生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首先是老師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要教好學生,老師首先要當好學生。

問: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落地最關鍵的一環是教師,學校如何實現老師專業素養的提升來促進其落地呢?

答:我認為學生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首先是老師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要教好學生,首先老師自己要當好學生。高考改革、核心素養、學科素養等落地的大前提就是教師要學習。因此,我們鼓勵教師廣泛閱讀,並加大了培訓力度。

具體來講,學校根據老師的年齡層次和職稱發展軌跡,制定專門的教師培訓計畫。如“1369”青年教師培養工程,第1年站穩講臺,3年能夠順利完成高中階段教育教學任務,6年在專業裡有一定成就,在區內能夠成為骨幹教師,9年在市內、在自己的學科內有一定建樹。對高級教師,學校專門制定了高級教師培養工程,搭建了新的成長平臺。

學校還要求所有教師都要參與繼續教育工程,讓學生要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前提是老師也要有終身學習的習慣,要有自主提高的想法和做法。

◆ 校長觀點:

高中的多樣化發展、特色化發展是國家對高中教育發展的定位。重慶市2015年就提出了高中教育改革促進計畫,目的是要改變高中千校一面的狀態。我們學校的校名包含“實驗”二字,因此,我們就應該做基礎教育的探索者,做基礎教育改革的試驗田。

問:重慶提出了創建首批特色示範高中,這個概念性的變化對學校內涵發展有什麼推動?

答:高中的多樣化發展、特色化發展是國家對高中教育發展的定位,重慶市2015年就提出了高中教育改革促進計畫,目的是要改變高中千校一面的狀態。我們學校的校名是重慶市實驗中學,就“實驗”二字而言,我們就應該做基礎教育的探索者,做基礎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我們認為特色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學校在科技教育上下功夫,並走出了具有市實驗中學特色的路徑,將科學思想、學生動手能力深入到了學校開設的課程中。

核心素養的落地和特色高中建設共同推動著學校的內涵發展。因為,就學生而言,核心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特色教育則能促進學生在全面基礎上的個性化發展;對學校而言,二者同樣是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基礎上體現學校的個性化發展。

◆ 校長觀點:

學生是否有未來才是檢驗學校是否有品質的標準,學生離開學校後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與他所接受的教育相關。

問:巴南區提出了宜學巴南、品質教育,學校如何通過提升教育品質來推動巴南區教育的品質化?

答:宜學巴南、品質教育是巴南人民對教育的美好期待。這些年來,巴南區委區政府每年以4-5所新學校建立的速度,在硬體上為辦好身邊的學校打下基礎。作為學校就要提升教育品質,除了加強隊伍建設,最重要的是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否有未來才是檢驗我們學校是否有品質的標準。學生的品質關鍵是學生離開學校時,學校能夠在學生身上留下多少烙印。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注重學生成長的五項素質,並把這落實到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

校長小檔案

曾永江,重慶市實驗中學(巴縣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中學特級教師,“重慶市中小學骨幹校長”、巴南區名校長先進典型、教育部重點專案“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先進個人。他始終把教育科研作為成長的第一動力,多個課題獲重慶市一等獎,個人在省級以上公開出版發行的刊物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20餘篇,在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及優秀成果評選中,被評為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

文丨王大倫 張 華

圖丨周 濤

預告

next

下一期,為大家分享教育觀點的是——重慶市鳳鳴山中學校校長鄧仕民,敬請期待哦!

往期精彩回顧